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不说再见欧可欣的双重身份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受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协调大量的毕业大学生与有限的就业岗位之间的关系成为重要社会课题。以苏州地区高职院校为样本,通过调研深度了解掌握在产业升级转移及城乡一体化趋势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各类社会因素,旨在了解就业市场的新动向,为初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指导。
法定假日有哪些关键词:社会环境;就业质量;苏州地区;高职大学生
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近几年,江苏高考人数整体处于下降趋势,高招录取率不断攀升,本科录取率继续走高,专科录取率和录取质量呈下降趋势。而苏州地区的高职院校录取情况逆势而上,保持稳定的录取率和较高的生源质量,很大原因在于苏州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给大学生们带来较多的就业机会,提供相对公平的职场竞争环境以及较高薪资水平,吸引了省外以及省内苏北、苏中地区的许多优质生源。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指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苏州位居第7名。与此同时,近几年苏州地区劳动力成本上涨明显,生产力进步无法补偿劳动力成本增加的情况日益增多,企业将工厂向内地转移的倾向逐渐增强,逼迫苏州地
区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同时苏州地区越来越高的置业安家成本也促使毕业生就业的地域选择出现新的变化。诸多的社会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流向,他们在就业地域和就业质量间寻一个适合自身的平衡点。因此,本文以苏州地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着重研究了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本次调查是在在校生和近三年毕业的学生中进行的,共发放调查问卷635份,回收有效问卷609份,占96.51%。其中,毕业生发放130份,有效问卷126份,占96.92%。问卷由大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个人态度看法、劳动保障、生存状态等5大项35小项组成。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虽有所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1.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大学生法律保障意识仍淡薄
为保证毕业大学生就业权益,国家立法部门在《劳动合同法》中不断强化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法律细节以强制就业单位严格按照法律规范对就业生负责。但从大学生总体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相关法律意识仍很单薄,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工作稳定性。
调查显示:(1)以应届毕业生为主体,11.9% 毕业生就业后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其中存在公司违法现象占20%,他们以试用期为由拒绝签订劳动合同,但仍有80%毕业生是自身不愿意,为他们的随时跳槽创造条件。签订劳动合同的大学生中,个人持有劳动合同的比例较低。一方面,大学生缺乏对劳动合同的正确认识,不清楚它会给自己带来何种保护,同时主观上认为持有合同对自己是一种约束,会成为寻下个东家的绊脚石;另一方面,公司方面也担心在突如其来的事件中,毕业生们会以劳动合同为依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得公司处于被动状态,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因此,在毕业生未主动索取的情况下,也存在主观不给予的现象。(2)《劳动合同法》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分别规定单位应当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实际调查发现,11.11%的毕业生所在单位没有为其缴纳“五险一金”,在此情况下,一旦出现工伤,所有赔偿都得由单位来承担,若单位不愿承担,只能通过起诉来解决,隐患重重。另外有39.68%的毕业生单位只为其缴纳“五险”,不缴纳公积金,无论是初就业时的租房还是稳定后的购房,无疑增添了一堵屏障。
2.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有所提高,但结构性失业仍大量存在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是指社会上存在的空缺职位与待就业者不能相互匹配,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69.15%的同学期望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只有9.52%的大学生选择避开专业领域就业, 21.33%的大学生对专业相关与否不关心,只要求能够就业。而从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2.22%的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工作,有30.95%的毕业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而有46.83%的毕业生从事专业无关的工作。调查的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其预期存在较大差异,其吻合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3.薪资收入有所增长,但大学生仍处于低收入状态
薪资收入是影响大学生正常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因对工作薪资预期过高而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僵局。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31.26%对月薪期望在3000-4000元之间, 54.07%4000元以上,只有11.59%的同学能够接受2000-3000元的薪酬。从毕业生样本发现:2012届毕业生当前平均月收入为3540元,2013届毕业生当前平均月收入为3092元,军训生活作文2014届毕业生当前平均月收入为2703元,逐年递增幅度约为200元和十大手机手游排行榜350元,同样与他们在校期间的预期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际薪资与预期薪资之间的差异、薪资随工龄增长的幅度小等因素是当前大学生初次就业最常面临的现实问题。
记忆扑克牌4.就业环境不乐观,城市对外来人员的接受程度存在差距
就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直接因素,据本次就业市场调研的整体情况分析可知,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不容乐观。调查数据显示,苏州地区的高职大学生有86%以上属于异地就业,其中仅有约15.62%的人工作城市的归属感良好,17.79%的人认为工作城市的受尊重感良好,认为自己工作城市幸福感非常好的比率也仅为17.79%。数据表明,城市对外来人员的接受程度较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长期在该城市工作以及安家置业的心理。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因素分析
1.社会保障在监督职能实施的不到位
为提升就业率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政府不断完善就业保障政策,但社会保障的监督职能上需要进一步完善。针对大学生就业国家立法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以规范用人单位的秩序,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但从大学生的具体就业情况分析可知,部分用人单位存在不与劳动者签署正式合同、不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等不合法行为。很多操作性强的企业在发展中存在职业安全、健康等隐患,却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会
保险。这些状况的现实存在表明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监督职能没有落实到位,导致用人单位仍处于不合法经营状态。大学生是就业和国家建设的主体,国家对其的就业保障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监督不足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
2.大学生就业观与社会需求的差异
大学生的就业观是造成其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很多待就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要求很高,大部分想留在苏州或苏南地区份薪资、福利等理想的工作,而好的企业对员工的工作经验等要求更高,刚从学校走出门的大学生不符合其用人标准。在与学生访谈过程中,发现83.4%的工科女生想文秘等办公室白领类型的工作,对技术类的工作敬而远之。当前苏州正处于城乡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时期,对各种技术类的人才需求量大,尤其是乡镇企业对有知识、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强的需求更大,但30.8%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去乡镇和服务行业,造成职位空缺和大学生处于待业状态两种局面的大量存在。
3.人才高消费挤兑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空间和薪资水平
人才高消费指企业过分依照学历选择人才的一种情况。较重点本科和普通本科的大学生而
言,高职学生在学历上处于劣势。很多较为知名的企业在校园招聘过程中只与“211”或“985”工程的大学进行联合,对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吸收量非常有限,更何况学历更低的高职学生。由于学历问题,很多高职学生只能从事较为普遍的文员或一线技能工作,其薪资水平较本科大学生的差距较大,更有甚者其薪资不足大学生平均薪资水平的一半。就计算机大类而言,企业设置准入门槛,本科生的岗位以研发为主,而高职生的岗位以现场实施为主,不同的岗位决定了薪资的高低。因此,人才高消费情况严重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就业空间和薪资水平,如不加以调控和改善,高职学生的就业前景堪忧。
4.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对新城市人接受程度存在差距
从城市对外来人员的接受程度的数据中可知,苏州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对新城市人的接受程度较低,甚至有一种排斥现象。大学生是刚刚步入社会的新鲜血液,其对社会大环境的竞争性尚未适应过来,而初到新环境后遭遇当地居民或工作人员的排斥,会严重打击其自尊心和工作的积极性。调查显示,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是大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意向区域,因而当地对其的接受程度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社会服务水平
1.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和财政投入
1)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第一,有针对性的制定就业方针,尽可能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如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各乡镇去,利用大学生的知识头脑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为乡镇地区的脱贫致富提供知识和技术上的支持。尤其是农业和技术型的大学生更是农村乡镇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大学生下乡是其实现致富的有力推动力。而受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大学生对下乡工作较为避讳,因而政府在对其进行思想引导的同时应制定相对优惠的政策,从其毕业渴望独立的立场出发进行吸引。第二,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法,为学生提供应有的法律保障。第三,对创业大学生提供政策倾斜,尽量放松各种规章制度的制约,以确保其成功创业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2)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第一,建立专项技能培训机构,培养大学生更多技能,使其能胜任更多的工作岗位以解决大学生与工作岗位不和谐的问题。第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财政支持,政府可以根据学生创业的类型及规模制定不同比例的基金额度,为其创业成功多一层保障。另外,针对大学生创业政府更应成立各项更为专业的辅导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各种经验和技术指导。第三,各级政府加大对各类型企业的补贴力度以鼓励其吸纳更多的
大学生。地方政府加强与各类型单位的联系与引导,可以通过对其进行资金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政府的补贴额度应大于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以一定的利益差额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该政策中。第四,政府应加大针对性的廉租房建设。调查数据显示有94.59%的毕业生要自己租房住,而其中有75.71%的人收支平衡,21.42%的人收入略大于支出,仅有1%的人有薪资剩余,调查中还有需要别人资助的情况。从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可知,其收入的一半以上都用于租房子,其生活的总体质量差,因而政府要加强针对大学生的廉租房建设,为其节约租房资金,改善其生活窘迫状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