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以来网络流行词语修辞浅析
二○○○年以来网络流行词语修辞浅析
摘要:流行语即具有强大流行性的语汇。在现代社会,基于新型网络交流平台广为传播的流行语,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流行语的新特点。本文拟从修辞角度出发,从书写形式、语义表达两方面来对二○○○年以来的网络流行词语进行考察,由此关照网络时代修辞心态的变化。
关键词:网络 流行词语 修辞
一、引语
有关网络流行语的讨论,是近年来的一大热点。从学界到非学界,流行语引发了众多关注,从流行语的生成、传播,到流行语引起如此反响的社会心理机制,诸多文章从方方面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汉语流行词语的创生、流行、衰退、消失,离不开语言内部规律性调整与外部社会文化变迁。考察20世纪初以来中国流行词语的变化,就可发现流行词语演变的两方面动因:
从语言内部来看,新事物的增加,必然相应地带来语言词汇体系的丰富;在对新事物命名过程中,因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语音、命名习惯、知识水平的不同而产生的描述同一事物的许多不同名称,依照经济原则,在使用中不断精简,优胜劣汰;中外文化的交流,通过外来词翻译的形式,丰富了汉语词汇的构词方式;白话文因其更接近口语形式而受到欢迎,并逐渐取代文言文,成为通用的书面语形式。
从语言外部来看,不同时期的流行词语,必然符合不同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主题,如戊戌变法时期由社会变革主题直接导致,由日本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中国的外来语构成当时流行词语的主体;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浓厚的政治氛围下,国人话语模式自然直接与政治导向挂钩。与此同时,受社会主题、社会体制、体心理、传播媒介等许多因素影响的话语权归属,直接决定流行词语的主要出处。
置于网络盛行的现代社会,流行词语所具有的特点又大不同于以往。在网络与手机等新通讯媒介大范围普及的背景下,书面交流在人们日常交际中所占的比例大幅上升,键盘输入成为重要的书写方式之一;以论坛、博客、QQ等以留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网络平台,因其大信息流量的特点,对语言经济、醒目的要求格外高;借由网络,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越发频繁,越来越的方言词和外来语进入汉语共同语词汇系统。
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体制的改善,西方思想的广泛传入,网络等高平等性交流平台的出现,使得传统话语权主体逐渐消解,民间话语崛起——占据网民主体的10-39岁、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的网民体,成为创造、传播流行词语的主要体;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主题成为大背景,在此基础之上,消费主义、欲望的发泄、虚无感在网络中横行,“无主题”成为了主题。
语言词汇系统无法及时跟上迅速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在强调情绪宣泄的网络平台上,修辞自然成了调整原有语汇,使其能够“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流行词语的修辞特点
修辞,在广义上指对语词的调整,以使其符合交流的需求;在狭义上指对文辞进行修饰,以使其符合文体要求,显得优美。二○○○以来流行词语所使用的修辞介乎二者之间,既体现在书写形式上,也体现在造词用词方法上。
就书写形式而言,键盘输入的方式,以字母输入为主的输入法,使以字母形式出现的拼音、外语缩略词得到广泛使用,如“GG”(哥哥)“MM”(美眉,妹妹)“BT”(变态)“BTW
几处早莺争暖树by the way);与此同时,以文字、图片阅读为主的网上、手机交流,使得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形式的审美需求大大增加,如“囧”,正是因为其表情化的字形而获得众多青眼,而“槑”由两个“呆”字叠加,因其字形被视作是“呆”的加强版而广泛流传。
就词语的生成而言,口语中的语流音变被故意还原到文字上,生成诸如“酱紫”(“这样子”的连读)、“表”(“不要”的连读)的词语;键盘输入时由于拼音首字相近或相同造成的讹打,生成了如“兰州烧饼”(由“LZSB(楼主)”的拼音输入,输入法自动选择词语产生)一类的词语。
就词语使用而言,通感、移用、借代、比喻等强化情感表达的修辞格被大量使用。基于以视读交流为主的网络与键盘输入的众多网络交流方式,如贴吧、论坛、3月1号新规QQMSN、博客、游戏等等,因实体的缺乏,现实生活中经由肢体语言表达的信息无法传达,为弥补这种缺陷,对所用语汇传情达意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雷”之所以成为众人瞩目的流行词语,是因为它生动地描述了在看到某些缺乏现实感、极其荒诞的事物、场景时,从心底油然而生的绝倒、震惊、荒谬、诡异之感,如遭雷击。而更早之前的“晕”“倒”,则形象地描述出遇到让人惊讶、无语、绝倒之事物时,双腿发软几欲跌倒的形象。表示支持用“顶”“鲜花”,表示反对用“踩”、“BS嚣怎么读”(鄙视)、“拍砖”等等等等。
综合三个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到网络流行词语在修辞上具有这样的特点:网络的交流重视文字与图画的表达效果,因而曾经一度淡出人们视线的,侧重书写形式的修辞方法,例如回文、顶针、倒文等等,又重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并衍生出更多的形式变化;强调情感表达的修辞方式,尤其是能够予以语汇丰富形象意义的修辞方法被大量使用;因为基于全新的书写方式,许多修辞方法无法用传统修辞学术语来解释,比如“兰州烧饼”。综合比较之下,便可以发现,网络词语的修辞目的只在于两点:为使交流更便利,基于键盘输入对词语进行的简化;为使交流充分,使词语更意象化,具有更丰富立体的含义。
三、“狂欢”式修辞分析
从语言外部来看,网络这一不同于以往的交流平台,其不同于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特点及交流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网络行为主体的心理、审美倾向的影响,都使得以网络为创生、传播主要平台的新世纪8090后流行词语不同寻常。
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在社会制度逐步完善、经济发展、中西交流加深的社会背景之下,使传统话语权主导者的地位迅速消解,流行词语的来源从传统的强势话语权主导者开始转向民间话语。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如何自动关机1月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统计,截至2008 12 31 ,我国2.98 亿网民84.7%年龄在40岁以下;结合网民学历结构分布图可知,构成网民主体的是10-39岁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上学历的人,而其中对网络资源制造及传播起主要作用的是16-39岁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的人。他们出生的时代使得他们与传统文化存在或多或少的隔膜,而对于西方社会及其思潮却有更多的了解和体验;依其年龄,他们缺乏广博的阅历和沉稳的心态,也大都位于权力之外,具有更强的批判现实的意愿;他们乐于表达,却同时缺乏足够的严密的理论支持和严肃的论述态度,换言之,在网络中,他们更愿意接受和创生的大多是长度适中、富有趣味性和娱乐元素、侧重画面表达的资源。新世纪8090后流行词语的创生和传播主体的如此特点,结合体认知同样存在的“短板效应”,体现在流行词语中,除去简短的特点,便是越反讽越流行,越搞笑越流行,越娱乐越流行。
网络提供了一个人人都可蒙面狂欢的空间,于是现实生活中原本就被压抑的欲望,因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而更加满溢的情绪,在这里得到了压抑后爆发式的彰显:因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生活环境恶化等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虚无、失落之感,因物质条件提高、市场经济发展而生的消费主义,现实中因“身体”的真实存在而羞于启齿的个人欲求……
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主题之外,网络成为了表达“非主题”内容的主要场所,与主题相结合,便是了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全部的所思所想。网络中“身体”的不在场,反而使得依“身体”而产生的情绪得到凸显。网络的“非主题”,使得流行词语的内容五花八门,但细数使用较为广泛的部分流行词语,可见其中多是表达情绪的词汇、短语、短句、句,强化情感表达的通感、夸张、比喻等等修辞格就在这种背景下得到大量的使用。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流行词语对反讽、娱乐、情绪宣泄的强调,并不必然意味着内涵的浅薄或思想性的缺乏。民间话语崛起的直接动力,便是民众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强大意愿,来自对公民权利认知度的提高。但传统社会结构中的强势话语主体,其话语地位在网络中尽管大大削减,却也仍存在不小的影响力。民间话语与传统强势话语主体的对抗仍然存在,且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继续存在下去,因此不难理解诸如“俯卧撑”“打酱油”等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意味深长的事件型流行词语的创生和广泛流传。而许多网络信息发布时都要遭遇的关键词屏蔽、内容审核等等关卡,就某种程度而言,正是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冲突的前线之一。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现实话语霸权在网络上的迁移,也推动了不少针对此类关卡的流行词语的创生,如由“和谐”谐音而来的“河蟹”即是其
中之一。这也是二〇〇〇年以来流行词语不同于以往流行词语的重要特点。
园艺教育四、结语
齐奥尔格·齐美尔齐认为,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一方面,对普遍性的追求会对我们有所引导,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抓住特殊性;普遍性为我们的精神带来安宁,而特殊性带来动感”。流行语就存在于这种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之中,是在“一致和个人化这两种相反力量之间产生的张力运动的结果”。建国后的大刀阔斧,使得传统文化的承接出现不小的断层,而传统缺失之下与西方的迅速接轨,以及对其的迅速嫁接,直接导致8090后情感的表达的符号缺失——当他们试图表达在西方理性传统背景之下理所当然的反理性观点时,却在一脉相承的汉语、汉字中不到对应的符号。在这种背景下,修辞方法施施然登场,创设出一批“新新词语”。从对较早与西方接触的港台地区语言的模仿,到改变原有汉语词汇词义生出“郁闷”“纠结”,或摘取富有意向性的单字成词,如“晕”“倒”,都是借用修辞对这种表达缺位进行的弥补。而当几年之后,新鲜感不再,“郁闷”“晕”“倒”被迅速抛弃被“雷”“囧”取而代之,在这种迅速的更新换代之下, 唯有修辞仍然不变,在默默地起着作用。
参考文献:
《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1月发布)
《修辞学发凡》P1,陈望道 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2月新2
《氓的时代》第二章《勒邦以及对体的恐惧》,[]塞奇·莫斯科维奇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4月第1
《时尚的哲学》[]齐奥尔特·西美尔 著,费勇 吴□ 译,文化艺术出版社老师的歌20019月第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