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传播视角下流行语分析--以《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为例
第 5 卷 总第 126期 179
研究与交流
收稿日期:2021-1-28
作者简介:张玉洁(1999—),女,内蒙包头人,暨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18年级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口语传播研究。
立冬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咬文嚼字》杂志自2008年开始,在每年年底评选并公布年度十大流行语,一直备受关注。流行语分为两类,一类是网络流行语的口语化使用,另一类是本身就在口语传播过程中流行起来的流行语。可见,流行语背后具有深厚的口语传播原理。流行语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人们一段时间内的关注焦点及生活特征,2020年的年度底是疫情,全国人民共同抗疫,使得这一年的流行语具有疫情时代彩。八月份适合去哪旅游
一、流行语的流行背景分析
(一)媒介环境现状
传媒科技的发展使大众传播媒介的演变经历了墙面媒体
(电视)、桌面媒体(电脑)、掌面媒体(手机)三个阶段,意味着传播渠道不断增加,传播门槛正在不断淡化和消解,人们的交流更加即时和多元。在如今的媒介环境中,PGC (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模式与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的融合,原本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身份发生了变化,开始转向“产销者”与“互释人”。加之社会化媒体以个人为传播节点、以社交网络为传播渠道的传播媒体,传播内容更倾向于情感表达,甚至是情绪表达。如此媒介环境助推了流行语的流行,拓展了其适用范围,增加了其使用频率,也催生了更丰富的流行语[1]。(二)次生口语时代
沃尔特·翁将电子时代(电话、广播、电视普及)之后的时代称为“次生口语时代”,次生——即口语是第二位,第一位是电子媒介本身,是它带来的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综合传播形式。处于次生口语时代,口语的地位低于文字和印刷术;传播内容除了关注外部世界,也关注内心世界,并且以文字性口语为表现形式。沃尔特·翁提出“次生口语文化”的概念,认为是广播电视诱发了次生口语文化的产生。次生
口语文化提醒人们注意高科技时代的口语遗存,其中的遗存遣存性口语和文字性口语尚待研究。如今的流行语现象是一种典型的次生口语传播,一些流行语产生于网络又被不断口语化使用;而另一些流行语本身就形成于口语传播过程,网络又扩大了其传播效果。
二、流行语的口语传播分析
(一)流行语分析
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其独特的语义特征、语法特征与语用特征。
在语义特征上,十大流行语具有疫情时代语义。例如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飒”的流行使用直接出自疫情中重大事件新闻报道,“直播带货”是疫情防控期间最亮眼的经济模式,“后浪”的代表人物是疫情中冲锋在前的90后、00后。
在语法特征上,十大流行语以词语为主要形式。词语是能够独立运用的音译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易于理解与组合搭配,易于流行。第一类是旧词新用,例如“神兽”、“飒”、“后浪”等;第二类是创造新词,例如“凡尔赛文学”是一
种定中关系的偏正型复合词,“直播带货”是一种相关关系的联合性复合词等[2]。
在语用特征上,十大流行语具有使用语境广泛、表达言外之意、符合连贯规律的特点。其一,流行语由于广泛流传,能够在人们的话语交际的诸多语境中使用。其二,流行
语的话语意义能超越字面意义,达到传递言外之意的效果。其三,由于话语双方都能理解流行语的含义,所以流行语符合连贯规律,有助于会话的进行。(二)传播特点分析
其一,2020年的流行语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新冠疫情
口语传播视角下流行语分析
——以《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为例
张玉洁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摘  要:掌面媒体称霸的次生口语时代,随着传播门槛的淡化与消解,媒体中出现了更自由、更多元的表达,这其中就包含越来越多流行语的使用。2020年12月24日,《咬文嚼字》杂志公布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引发全民热烈讨论。2020年的流行语普遍与疫情相关,且流行语数量、“全民流行语数量”较往年都有所增加。究其原因,流行语符合“合作原则”,有助于情绪化表达,且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人们对严肃议题也倾向于抱着正能量调侃心态。文章从口语传播视角出发,通过内容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探究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的疫情彩以及传播环境影响下的传播效果 变化。
关键词:流行语;咬文嚼字;次生口语时代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1)06-0179-02
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
防控期间,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积极投入到史无前例的抗疫斗争中,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社会经济全面恢复步伐加快。2020年大事、要事多,新鲜事物多,先进人物多,感人事迹多。折射在语言层面,就是2020年新概念、新语词丰富多彩,是流行语的“大年”。前几年是可选择的条目少,而2020年可选择的条目相对多。
其二,“抗疫流行语”数量较大。如果按不同主题把流行语分成不同类别的话,2020年“抗疫流行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明显优势。由于2020年全民抗疫的特殊性,无论是工作的重点还是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抗疫斗争、复工复产、社会经济的恢复等方面。语言是记录社会生活的符号,2020年出现了大量与“抗疫”有关的新词新语,“抗疫流行语”因此大量涌现,广受社会各界关注。进入2020年榜单的,多数与“抗疫”主题相关联。
dnf配置要求其三,“全民流行语”有增多态势。前几年,流行语的“区块化”态势明显,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社会体,不同的社会背景,有不同的流行语,在全社会流行的“全民流行语”比较少。但2020年“全民流行语”有增多态势,例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后浪”“直播带货”“双循环”等等,都已为全社会所熟知,在全社会流行。主要的原因是,2020年全国人民投入到抗疫斗争中,社会焦点集中到了“抗疫”上,人们的关注共同点比较集中[3]。
(三)传播成因分析玩转
其一是流行语有助于情绪化表达。流行语作为一种流行文化,有粗犷的包容性与轻盈的流动性,有助于不同文化水平的人在不同领域或不同语境都可以通过同一句流行语来表达情绪。例如“打工人”这一流行语,各体都用它来自嘲,表明自己的身份,表达对现实的情绪。早晨八点要上课的同学自称为“早八人”、加班熬夜的上班族自称为“上班人”等等,大多表达一种苦中作乐的情绪。
其二是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传授方式的转变,导致意见领袖的数量不断增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网络环境的虚拟与自由,使得人们希冀通过网络寻认同感,一是通过判断当下热点为其他受众带来即时新鲜信息,二是通过重复共同信息来加强共同价值观,这两种途径中都有大量流行语的使用。
其三是人们对严肃议题的正能量调侃心态。面对严肃议题时,人们往往选择抱着调侃的心态进行正能量的评价。这样的参与方式,既符合共同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也在参与中
展现了自己的个人特,增强了个人在社交媒体的持续存 在感。
(四)传播效果分析
流行语的口语传播效果符合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即符合“质的原则”、“量的原则”、“关系原则”、“方式 原则”
从质的原则来看,流行语能够高度概括语义,使用效率高。例如孩子调皮甚至闯祸时,家长的情绪往往是复杂的而不是单一的,兼有生气、无奈、宠溺,甚至是哭笑不得。“神兽”一词的调侃意味,能够满足家长多种情绪的表达需要,在日常社交中为家所青睐。
从量的原则来看,流行语短小精悍,易于记忆与使用。年度十大流行语的每一句都寥寥数字,最具代表性的是“飒”。“飒”仅用一个字表达出女性的干净利落、帅气潇洒,由于易于传播而被广泛使用。
从关系原则来看,流行语有助于会话双方话题关联,从而助推会话进行。十大流行语在2020年被人们与媒体反复讨论与使用,传播效果因累积而不断增强。流行语会增强会话中的“鸡尾酒效应”,从而引发会话的前后关联紧密。
从方式原则来看,流行语通俗易懂,流行范围广。例如“内卷”一词,原本是社会学术语,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更高级模式的现象。在“内卷”一词的流行过程中,人们为将之用于生活化场景,例如学生说高考是一种内卷、购房者说房价是一种内卷,这样的表述方式使得这一流行语变得通俗,人们能够广泛挖掘“内卷”的内涵[4]。
三、结语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也具有社会功能。借助口语传播的理论来研究流行语,能够全面发掘流行语的传播特点。在次生口语时代,流行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语境越来越多元、流行语的数量不断增加、语义也越来越丰富。
实际上,每年有许多流行度更广的流行语出现,但并未成功入选《咬文嚼字》杂志最终的榜单评选。《咬文嚼字》杂志以符合“社会学价值”与“语言学价值”为标准,“例如“不讲武德”由于不符合价值观而落选等。可见,年度流行语的流行并不是一种不受干预的现象,而是被积极引导后的结果。
随着媒体尊严的淡化现象出现,许多传统媒体也开始在恰当的语境中谨慎使用流行语,时效性强,通俗易懂,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而网络中一些意见领袖颇青睐流行语的使用,甚至部分意见领袖在流行语提出后,对流行语本身进行分析,自发引导网民对流行语内涵解读与语境选择的思考,这些都促进了流行语文化的健康发展。
[1]吴瑷伽.浅析电视节目和网络节目中的次生口语文化[J].视听,2018(9):36-37.
[2]王佳鹏.从政治嘲讽到生活调侃——从近十年网络流行语看中国青年社会
心态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19(2):80-86+79.
[3]肖雪菁,孙宇茹.探析网络脱口秀《吐槽大会》的口语传播效果[J].传媒论
坛,2020(3):138+140.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结局[4]苗清源.网络流行语传播现象探析[D].北京印刷学院,2019.
180 传播力研究 2021年06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