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
恢复u盘删除文件 法国旅游学家弗朗索瓦·韦拉曾把亚洲的主要旅游国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航空和港口交通枢纽以及进入东南亚和中国的得天独厚的通道的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另一类是工业国家,如日本;第三类是拥有特殊旅游资源的国家,如泰国。韦拉虽然没有提及中国,但很显然,中国属于其中的第三类。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古老历史记载又从未中断的国家。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记载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盛衰变化、强弱意识的曲折历程,也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创造发明以及对人类曾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国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似一条嵌有无数璀璨明珠的银河,泽被后人无数。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遗物。祖国各地积淀着丰厚深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充分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特和内涵,是历代中国人的智慧结晶,也是今日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内容。随着现代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现代中国旅游业的内容,同时在旅游中也得到广泛的弘扬与传播。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以固态留存于世,如古遗址、园林、陵墓石刻等,或以动态的人文资源存在,像民族风情、宗教文化、文学艺术、书法绘画、戏曲等。它们都有着各自的旅游功能及应用。
首先是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及旅游功能。我国古建筑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规模宏大、技术精湛等特,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风格,从不同方面记录了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及技术、艺术发展水平,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建筑物的性质和功能分为宫殿、陵墓、纪念建筑(塔、碑、堂、陵园等)、工程建筑、宗教和礼制建筑等大类。宫殿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从秦代开始,宫殿规模越建越大、越建越豪华。皇帝倾国家之财力,集域内之能工巧匠,聚稀世之珍宝,务必使其宫殿恢弘壮丽。我国历史上曾建过许多极为豪华的王宫。例如,秦咸阳的阿房宫;汉长安的未央宫、建章宫;唐长安的大明宫、兴庆宫……据《史记》载,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进五丈旗”。汉长安先有宫,后建城,使长安成为一个以宫殿为主的城市。唐大明宫包括大朝的含元殿、日朝的宣政殿、常朝的紫宸殿以及皇帝、后妃居住、宴游的内廷;另有宴饮臣的麟德殿,面积约为明清故宫太和殿的三倍。以上皇宫,在历史长河中均已湮没,现在可供旅游参观的只有北京的明清故宫和沈阳的清初故宫。通过开展旅游活动,使人们不仅学习到一些建筑文化和艺术,还了解到封建的宗法礼制。
中国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宗法礼制思想,作为
伦理道德的规范,并为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和利用,起着愚民和维护统治的作用。与此相应地出现了不少的礼制建筑,如今便成了了解礼教的历史书。像坛庙、祠堂,这类建筑无论从规模、形制和建筑技术而言,都是高标准的。应该指出,除了祭天、祭地等纯粹迷信活动外,礼制建筑往往与礼制代表人物,甚至历代名人的纪念有关,这就成为了遍布全国各地的祠和庙。“祠”和“庙”是同义词,就是“纪念名人的场所”。“庙”的级别比“祠”要高,往往是十分重要的人物纪念地才能称“庙”,如岳飞庙、孔庙、关庙等。“寺”则是佛教寺院的简称。这些礼制建筑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像北京有社稷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等。旅游过程中,通过导游人员的介绍,让人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对于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科学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军训生活作文
古典园林是人文旅游资源系统中最能反映我国文化特的一种类型。皇家园林与帝王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私家园林也多于历史名人有关。慈禧发动于避暑山庄,陆游、唐琬洒泪于绍兴沈园,李清照与济南漱玉泉,薛涛与成都望江楼等,都是比较突出的例子。园林之中建筑物多有匾额、楹联,山石多有题刻,表达园主志趣,启发游人思想。其文多源于名人名篇,常含典故,言辞隽永、耐人寻味。其书法艺术精湛,令人倾倒。它们对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从而获得历史文化知识,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需要补充的是,古建筑的范畴是广义的,像传统民居、古陵墓以及少数民族的古建筑都属于此类。古建筑是一门艺术,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建筑是发展现代旅游业重要的物质基础。它不仅起着博物馆的作用,也为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场所。名山胜迹、亭台楼阁、园林花圃、店堂寺庙等对游人访古探幽、欣赏艺术、考察研究、陶冶情操、增长知识都有很好的作用。
再谈宗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中国是个以佛教为主的多教的国家。各种宗教不仅发展快,对社会的影响也大。魏晋以后,佛教在帝王贵族支持下得到发展,佛寺逐年增加。西晋时长安、洛阳已建寺180所,到东晋更十倍于西晋。北魏时,仅洛阳地区就有大小寺庙1367所。唐代寺庙建设达到鼎盛时代。据会昌五年统计,全国大小佛寺40,000余处,僧尼26万余人。其中,仅长安都地区就集中了僧寺81所,尼庵28所,成为全国寺院荟萃之地。清康熙六年,全国仅佛教寺院就近8万所。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全国尚有寺庵4万余所,僧尼50余万人。如今,它们基本上都辟为旅游景点,成为今人了解宗教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当前,中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合称中国四大宗教。我国著名的宗教场所有哪些呢?现总结如下:佛教寺院——北京法源寺、洛阳白马寺、上海龙华古寺、立佛禅寺、浙江天台山国清寺、陕西西安大慈恩寺、嵩山少林寺
、成都文殊院、西藏布达拉宫等;基督教堂——北京南堂、北京北堂、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国际礼拜寺、天津老西开教堂等;伊斯兰清真寺——广州怀圣寺、浙江凤凰寺、泉州清静寺、北京牛街礼拜寺、东四清真寺、上海松江清真寺、西安化觉寺、西宁东关清真寺等;道教道观——陕西楼观台、北京白云观、辽宁沈阳太清宫、成都青年宫、福建莆田妈祖庙、苏州玄妙观、山西芮城永乐宫、河南登封中岳庙等。
宗教对游人向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宗教本身;二是宗教文化。每个宗教都有各自数量可观的信徒。教徒们出于对宗教的虔诚,到寺庙宫观去烧香拜佛、祈祷还愿或到宗教圣地去求法朝圣,形成庞大的宗教朝觐流。像我国各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几乎每天都吸引着大批香客。另外一些游客虽非出于对宗教的虔诚,而是因对宗教活动有着新奇和神秘感,而到寺庙宫观参观游览的,这可见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
宗教寺观要么处于城市之中,要么处于名山胜地,环境幽雅静谧,往往是历代旅行家和文人墨客必到之地。他们的诗词题刻、楹联匾额、书画佳作给寺庙增添了光辉。古来不少文人学士与僧侣结下了友情,留下佳话。例如,北宋苏轼与杭州龙井寺僧辩才“送客过虎溪”
的故事;李白游峨眉山,留恋于万年寺,常与僧人对月歌吟;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自幼同和尚一起生活,晚年出家作了和尚;明代政治家、思想家宋濂、李贽、袁宏道等皆为居士;近代书画诗词造诣很深的李叔同后来在杭州虎跑寺出家……这些都说明宗教文化与文人学士的思想感情有相通和共鸣之处,于是宗教与文化有了不解之缘。
宗教虽然是一种崇拜超现实的神灵的社会意识形态,但宗教建筑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宗教建筑及雕塑、壁画等造型艺术都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游人具有吸引力的主要客观因素。
第三个方面谈谈文学的旅游意义。众所周知,中国文学史传统文化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文学本身就带有旅游资源的属性,而且是一种经过作者分析的富有感情彩的旅游资源。旅游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享受。人们借助文学的形式和艺术的感染力,把作为资源的“景”、旅游者的“情”以及客观现实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实现情与景的交融和统一,从而形成一种具有隐形特征的的旅游文学资源。在我国古代山水诗文中,虽然也有不少纯粹是写景之作,但更多的作品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少作者或离家远行,或遭贬谪而被
端午节的简单一句话班主任培训计划流放,或因战乱而颠沛流离。有的隐居田园,遁深山林;有的浪迹江湖,登临凭吊,寻幽探胜,寄情于山水之间。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们抒发了乡关之思、乱离之感以及渴望脱离世俗丑恶、憧憬美好未来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政治情怀和思想感情。这种情感往往是触景而生,因此文章触景于情,纪实和抒情紧密结合。纪实包括时序、环境、历史、山川游踪、游趣等;抒情又分自我感受、想象、幻想等。二者有机结合而成为旅游文学。前者富有旅游彩,具有导游和介绍景观的作用;后者富有文学彩,可使读者浮想遐思、情绪奔放,获得优美的艺术感受。读豪迈的诗文,使人热血沸腾,豪情壮志油然而生;读清新的诗文,使人心驰神往,陶醉于美的意境之中;读悲壮的诗文,使人感慨万端,禁不住潸然泪下;读平和的诗文,使人心境舒畅,私心杂念顿消。总之,旅游文学中的抒情和议论往往能使自然山水和名胜古迹增添深层次的内涵和情趣,而旅游文学作品本身也因此成为一种具有魅力的旅游资源。
旅游文学史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描写旅游景物的文学作品,有着独特的益智作用。例如,有人没有去过南京,但从旅游作品中知道中山陵、玄武湖;没有去过我国宝岛台湾,但从旅游作品中也知道日月潭、阿里山、指南宫;有些游客在西安参观唐乾陵看到“无字碑”,不解其意,但当看了介绍“无字碑”的文章后,才知道是女王武则天为了让后人评论
她一生的功过而立的。因此,我们说好的旅游文学作品,不仅会激发游兴,也会使人增加很多知识。有时甚至可以“以书代游”,足不出户而游天下,这就是所谓的“卧游”。
旅游文学的内容广泛,除诗词和散文外,还有对联、匾额、碑帖、铭文、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寓言、歌谣、戏剧、小说等等。
综上所述,古建筑、宗教文化、中国旅游文学,它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几种典型形式,如今已广泛深入地运用在旅游活动中。对于它们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可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诚然,旅游文化是一门新型文化,需要自己的特,更需要多元化才能永保生命力。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世界日趋大同的今天,保存生命力的最好办法便是自己的独立性。另外,人类有开拓创新的天性,但这需要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是和传统一脉相连的。并且,人类一生并不是一直都处于清醒的意识之中或一直都理智的思维,我们的喜好、情感、决策很多时候都仅凭直觉,而这直觉依赖于我们的人格和生存的环境,依赖我们的传统文化。当然,即使理智的思维,选择的东西依旧很大程度上是偏好传统。传统是如此的亲切,即使只是去古人生存过的地方,即使只有那么一丁点的联系,于内心便是慰藉和力
量。所以,我们选择传统文化实质上是本身的一种回归。
由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旅游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假若传统文化内容从旅游中撤出,那么,令人向往的丰富多彩的旅游便瞬间便成枯燥无味、毫无情调的登山、过河了。这样我们怎么能说旅游文化是一门让人类过得更惬意的一门艺术?还有什么比亲切感、比人性的回归更令人向往呢?将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具有古老东方文明的王牌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无论是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还是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无疑都是具有长远积极意义的。
如何查询中考成绩
大闸蟹怎么清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