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 ||||
课题名称:形状补间动画 | ||||
学科年级: | 八年级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 |
一、教学内容分析 | ||||
本节课主要学习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其中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是刚刚接触flash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flash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该软件有了一些初步认识,但是对该软件还不能较全面的掌握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 ||||
二、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理解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掌握其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任务驱动,来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及互助精神。 |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大部分学生是刚刚接触FLASH内容,有少部分同学在小学期间学习过简单的FLASH动画。本节课在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FLASH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该软件的窗口、面板、工具、图层等基础知识有一些初步认识,但是对FLASH软件还不能较全面的掌握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 ||||
四、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 关于劳动节的诗句预设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出示:Flash电子贺卡“国庆快乐” 分析:电子贺卡中的动画变化 提出任务:老师的半成品贺卡需要学生添加动画 总结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使一个对象逐渐变成另一个对象,实现两个对象间颜、位置、大小、形状的平滑过渡。 | 观察电子贺卡的变化 认识形状不见动画的概念 | 通过动画,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的内容——形状补间动画,引出课题。 | ||
出示贺卡的源文件分析: 1、贺卡的图层情况 2、时间轴中对象的变化 演示:以最简单的“圆形”变成“五角星”为例讲解形状补间动画的一般步骤: Step1:在第一帧的舞台插入对象 Step2:在第一帧之后其他合适的位置帧上插入”空白关键帧”,并在舞台上绘制相应的对象 Step3:单击两帧中间任意一帧,在帧属性面板中将”补间”设置成”形状”,设置成形状补间动画 | 学生观察总结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一般方法和时间轴变化。 | 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知道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过程。 | ||
教师巡视学生的上机操作,遇到个别学生不会的,可给予指导和帮助。若是发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可集中讲解。 | 利用工具箱中的工具绘制简单且带有填充的图形,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 培养学生自主操作、勤于动手的能力,尝试创新的成功与失败。 | ||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教师就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讲解 教师指出问题:为什么外部图形跟我们用工具手动绘制的图形不一样呢?这是因为手动绘制的图形为形状,外部导入的图形为位图,而在形状补间动画中,对象的属性必须为形状,因此必须把导入的图形转化成矢量图。 | 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外部图形的形状补间动画,并发现问题。 回忆任务一种对象与外部导入的对象在被选中后有什么区别,思考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 感恩节语录简短 任务1和2是一组对照实验,说明手工绘制图形与外部导入图形的区别。 | 什么是金融危机||
六、教学评价设计 | ||||
教师总结制作形状补间动画时需注意的事项,并展示顺口溜: 首尾两个关键帧,设置补间为形状, 创建成否看时轴, 绿背景加实线, 文字工具需打散,外部图片要转换, 手动绘图不用管,补间形状最关键。 | ||||
七、板书设计 | ||||
完成教师演示任务 完成大五角星到小五角星的形状补间动画 完成导入外部图形完成五角星到灯笼之间的形状补间动画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