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9No.1
2012年1月
第9卷第1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马的故事Jan.2012电视在世界各国步入民众的生活不过半个多世纪,然而,它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刻的。约翰·菲斯克以中古世纪的“行吟诗人”来类比电视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的角,强调电视的实质就是创造了种种文化神话的媒介。半个多世纪以来,电视研究一直是媒介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而格伯纳的涵化理论提出电视塑造受众有关社会真实的观念,揭示了电视对于受众认知层面的影响,并强调这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效果。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 )的论点在于,长期暴露在相同的电视讯息下的阅听人,将会产生同一种结果,也就是被电视机灌输了一套共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角认同等。李普曼(Lippmann )曾在他的名著《舆论学》中提出:“身外世界的脑中图景”这个命题,即媒介会影响人们“脑中的图画”,“个人仅能通过大众媒介所构成的意识,来解释和描绘这个世界。”其中涉及了三个“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Social Reality ),媒介所反映的“符号现实”(Symbolic
12306登陆Reality ),及传媒受众主观理解和阐释的“观念现实”(Perceived Reality )。对大量看电视的观众来说,电视实际上主宰和包容
了其他的信息、观念和意识的来源;电视反映了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电视观众有关社会真实的观念更接近于电视所表述的符号现实,而非客观现实。电视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制约,涵化或是培养、教养了电视观众的现实观。根据格伯纳的涵化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个著名的思考和探讨大众传媒影响力的理论。该理论所要检验的是电视内容对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其核心是:电视文化可以培养和建构受众的世界观。下面我们将试以《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以下称《青春》为例来看涵化理论在青春偶像剧中的具体运用。
《奋斗》是讲述了一80后年轻人的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不断努力奋斗的故事,展示了当代年轻人面对生活、爱情、事业的态度。而《青春》则讲述的是一个家庭里三个表妹的青春故事,她们在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时,先是表现出来了彷徨、挣扎和矛盾,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痛苦和挫折之后终于还是到了自己的正确定位,开始真正的适应了这个复杂的社会。
一、《奋斗》、《青春》建构的符号现实
公司商标注册材料第一,这两部剧都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来讲述80后关于事业的奋斗和理想的追寻。我们分别就这两部
剧中的三个男主人公:陆涛、华子、向南和三个女主人公:青楚、霹雳、小样展开分析。
陆涛是80后精英男性的代表,有法兰克福的梦想,有两个非同寻常的爸爸,有一见钟情后爱得至死不渝的夏琳,他渴望完美,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下不断追求着美好的东西。但即算是一个拥有如此优越条件的人,无论是来自家庭的还是自身的,在获得成功时也是经历了许多挫折的,比如失业、失恋等;而华子和向南则是80后普通男性的代表,他们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大的志向和野心,因此他们对成功的期许并不像陆涛,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的理想就是过好每一天的日子,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爱情就足够了,但即算是如此平凡的甚至谈不上理想的这样一种目标,他们同样是付出了许多努力的。电视所告诉我们的是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成就也好,小成绩也罢,都是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的。
与《奋斗》中的三个男主人公不同的是,《青春》更多的是表现了80后女性的独立自主和个人理想。青楚,有足够的知识与头脑来武装自己,有足够的理性去面对问题,她能够不被母亲的想法所左右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和感情;霹雳,放着剑桥不去读,却一心想要做个厨子,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最终还是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帮助,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小样,年轻热情有冲劲,想为自己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有限的条件却让她四处碰壁,而与母亲的冲突更让她为成长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现实中她慢慢变得成熟,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的前途都最终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第二,这两部剧都向人们展示了坚贞不渝的美好爱情。爱
怎么免费给头像加国旗写给老师的一句话涵化理论在青春偶像剧中的运用粤语歌曲经典老歌
———浅析《奋斗》与《我的青春谁做主》
李丽琼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06)
摘
要:两年前,赵宝刚导演的两部青春偶像剧《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掀起了一
阵关于青春和奋斗话题的大讨论。这两部剧都是用偶像剧的模式为我们讲述励志的故事,故事情节贴近现实,台词新颖而不失亲切,一时间让广大的受众觉得剧中主人公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两部剧的热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电视剧所构建的符号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将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涵化;符号现实;客观现实;主观现实
11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