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思考
摘要:犯罪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种,它严重的影响着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是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犯罪逐渐呈现出高学历,高职位,高科技,低年龄的“三高一低”特征。大学生违法犯罪就是之中的一个典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频繁发生,犯罪率逐年上升,日益成为干扰社会秩序,威胁社会稳定的严重问题,日益得到高校与社会的普遍关注,其犯罪特点向体化,多元化,智能化,专业化等发展的趋势,犯罪原因也由传统的单一型转化为复杂型。其中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又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原因。为了更好的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了齐心协力积极防范大学生违法犯罪,为了培养和造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故预防与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不仅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而且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所在,它需要家庭,高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管理与共同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 违法  犯罪  特征  原因  对策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中国当代大学生是国民高文化素质的特殊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状况如何极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然而近年来一些被人们视为天之骄子且寄予厚望的大学生们频频触犯法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固然是十分令人扼腕的,如果大学生违法犯罪得不到遏制,将会毁掉一批又一批青年的美好前程,进而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其危害的严重性及长远性不言而喻。所以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与特征,探寻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寻求预防和减少甚至消除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对遏制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
大学生一直被人们视为天之骄子,大学校园也被比作圣洁的象牙塔,因此在治安状况上大学几乎被当做净土,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的犯罪率过去确实较低,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犯罪率明显上升。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康树华曾就大学生犯罪做过一项调查,其结果令人堪忧:20世纪60年代,大学生犯罪约占青少年犯罪的1%20世纪70年代,大学生犯罪约占青少年犯罪的2.5%;而近几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7%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
(一)从犯罪心理学角度来看,大学生违法犯罪主要有下列特点:
1.,追求享乐心理
这是大学生中较为普通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校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但一些人往往又追求高消费、摆阔气,整天想着不劳而获,做人上之人。这类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往往并不困难,但他们追求高消费,享乐成了优势需要,一旦手头“吃紧”,向家里伸手又难以满足时,便产生通过盗窃、等手段获取不义之财的动机。
例如,某重点大学学生高某其父母皆为工薪阶层,入学不久他了女朋友。起初,家里每月给的生活费完全可以应付每个月的生活开支。但是,从第二学期开始他和女朋友的消费明显增多。于是,他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能弄到钱。一天,他盗走同寝同学2000元。案发后,高某被开除学籍,同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此虽为一个个案,但也可见一斑。
2.打击报复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的过渡期,看问题缺乏全面性,对困难和挫折缺乏想象力和克制力,又有较强报复心理。有的人恋爱不成而生恨;有的人被对方非礼后千方百计寻求报复;
有的人仅仅因为一两句话或一点小事,就认为被对方侮辱便打伤或杀害对方。正如众所周知的马加爵案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3,寻求刺激心理
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求知求新欲望,但如果在求知求新过程中低级的情绪体验——寻求刺激成为优势需要时,往往会迎合那些情调低下的东西或满足自我畸形的求新求奇的心理而形成不正常的寻求刺激心理。
例如,南京某高校一位女大学生煞费苦心设计作案手段实施盗窃。每每盗窃成功后,又将盗来的物品精心销毁或遗弃。被捕后她坦言:“我模仿警匪片中的情节,每次作案时都很有成就感,特别刺激”。这个个案足以说明问题。
4,逆反心理
这是一种故意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状态。青年学生中常会出现的个别人“不受教”、“不听话”,与教师或领导“顶牛”、“对着干”现象。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非凡”、“高明”的行为,往往来自“逆反心理”。这种心理是何
等的愚昧,幼稚,可悲!
5,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面对他人的某种优势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它俗称“红眼病”,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快、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感情。青年学生一方面由于心理发育不完全成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置身于一种充满竞争的学校或社会环境中,于是个别差异在相互交往中被突出了。因此,优势地位成了他们追求的目标,进而看到别人的长处,而自己又无力或不愿改变现状,于是就对对方表示不满、怨恨,甚至加以损害。正如用极端手段(如诽谤,造谣,毁容等)报复比自己优秀的“假想敌”就是很普遍的表现。
6,失衡心理
通常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当中贫困的学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这些学生从小在物质上未得到一定的满足,且因为求学的缘故周围环境变动大,心理处于向成年人过渡的转型期,缺乏归属感,在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得以满足以及要求补偿的心理推动下容易产生失衡或仿徨。
还有一类学生他们虽然物质上不一定贫困但精神世界匮乏,长期处于孤独之中且不善交流,也不善协调社会关系从而导致自己同身边人的关系紧张,久而久之便形成自卑情绪,一方面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另一方面在外界社交关系的影响下又有明显的自卑,二者并存位于一体令他们经常发生内心的情绪冲突,在这种冲突下他们可能付诸行动来满足心理的需要。
7.不健康的性心理
大学期间,大学生的生理迅速走向成熟,对性充满好奇与渴望,自青春期开始的性发育及性意识的增强必然使他们变得关注异性,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若不给予正确的教育及引导,加之各种情,暴力等不良文化的影响,他们就有可能在神秘感,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性犯罪。
(二)从犯罪本身来看,大学生违法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1,侵犯的客体以财产利益为主,犯罪类型多样化 
青岛华臣电影院>那个牌子的口红好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刑法》分则中规定的犯罪有10大类400多个罪名,而目前大学生
犯罪已涉及5类共10个罪名。如盗窃、抢劫、、、杀人、伤害、等。其中,在大学校园里面,70%以上的刑事案件主要涉及到盗窃罪、罪、抢劫罪等罪种,这些罪种所侵犯的客体都是财产所有人或管理人的财产利益。、杀人、伤害、等侵害人身权案件也逐进有所抬头的趋势。
2、犯罪主体范围逐近扩大化
犯罪主体范围扩大化包括几方面:一是从院校的办学层次、从重点与非重点来看,过去犯罪的学生主要是来自高职与民办院校,而逐步向重点院校蔓延。例如,马加爵案件、周一超案件、刘海洋案件等一些名牌院校的学生犯罪。二是从学历来看,也不排除硕士生、博士生。三是从成绩优秀来看,一些成绩越发造句子非常优秀的学习尖子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低龄化 梦见黑棺材
由于人们受教育观念的转变,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过早地接受教育,这也形成了很多低龄学生较早地进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的现象。由于低龄孩子缺乏一种成年人的生活经历,难以融入大学校园生活,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
落差、困惑等不适应的心理难题,导致了一些刑事案件的发生。据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批捕处袁春菊处长介绍,20031-8月,该院侦查监督处共受理1417人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件,同往年比增长了110%。从年龄结构上看,17名犯罪嫌疑人,最大年龄24岁,最小年龄才19岁。
类似沉香如屑的小说4、女大学生违法犯罪比例增加
传统观念认为,女大学生一般都是温柔,缺乏暴力倾向,因此不大可能犯罪,其实这是一种观念的误解。当前,一些女大学生盗窃、等案件发生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受到一些拜金主义和享受主义思想的不良影响,一些女大学生竟然走上情犯罪的道路。
5、团伙性 
所谓团伙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人有组织、有目的地纠合在一起,共同实施犯罪的行为。团伙性犯罪的发生来自几个因素;1、老乡会;2、哥们义气;3、某些利益的一致性。由于在外单身求学,希望到一个组织的归属感,很多大学生拉帮结派,相互寻保护、依赖,容易形成一个犯罪集团。在大学校园里面,集体团伙性的打架斗殴现象越来越突出。
6、智能化
犯罪手段日益高智能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人们在越来越多地享受高科技给社会带来财富和利益的同时,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高智能性犯罪的行为也越来越多。主要类型有:侵害计算机网络;编制、传播计算机病毒;开办站进行网络情犯罪;利用计算机网络诈取钱财。制作、传播淫秽音像物品。利用生化知识研品。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大学生利用计算机实行各种犯罪的可能性非常大,且手段十分隐蔽,方法非常高端。正如湖北的“熊猫烧香”案,便是一个叫李俊的男大学生制造并传播电脑病毒“熊猫烧香”从中谋取暴利,导致众多电脑系统瘫痪。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