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物理诺奖得主那些鲜为⼈知的轶事
◎科技⽇报记者刘霞综合整理
诺奖得主那些鲜为⼈知的轶事——物理学奖篇
1
最年轻得主: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25岁因在利⽤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的开创性贡献与⽗亲携⼿荣膺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物理学家威廉·劳伦斯·布拉格是著名物理学家威廉·亨利·布拉格的⼉⼦,25岁时因其在利⽤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的开创性贡献,与⽗亲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是历史上唯⼀⼀对同时获得诺贝尔奖的⽗⼦。然⽽,⽗⼦俩都没有去瑞典领奖,因为当时正值第⼀次世界⼤战腥风⾎⾬之际,他们都在战场为祖国战⽃,可谓真正的“上阵⽗⼦兵”。
说起⼩布拉格与X射线结缘,还有⼀段趣事。⼩布拉格5岁时,有⼀次摔伤了腿,⽗亲⽼布拉格⾃⼰打造X射线管,帮⼉⼦照X光。从那时起,⽗⼦两⼈与X光射线有了交集。⼩布拉格感觉⾮常好奇就开始⾃学相关内容,开启了其与X射线之间彼此成就的终⽣浪漫之旅。
点评:
劳动合同法试用期⼩编⼩时候摔伤了只会哇哇⼤哭,⽽⼩布拉格却因此⽽到了⼀⽣的事业所在,⼈与⼈之间的差距真是判若云泥啊。
2
穿着破旧的⼤⽪鞋读完学业:威廉·亨利·布拉格
(劳伦斯·布拉格之⽗、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
亨利·布拉格⼩时候因为学习刻苦,成绩优良,被保送到威廉皇家学院,同学⼤都是富家⼦弟,⾐着讲究,⽽布拉格家中很穷,连买⼀本书都⾮常困难,更不⽤说买新⾐服了。同学中有些纨绔⼦弟不仅讥笑他,还污蔑他那双⼜破⼜旧的⼤⽪鞋是偷来的。
⼀天,布拉格被学监叫到办公室,布拉格明⽩学监的意思,他没说话,只是默默从怀⾥掏出⼀张起⽑
的纸⽚,交给了学监。纸条上是⽗亲写给他的信:“⼉啊,真抱歉,但愿再过⼀两年,我的那双破⽪鞋,你穿在脚上不再嫌⼤……”学监看后,深有感触地说:“孩⼦,对不起,我误会你了。你的⽗亲虽然贫穷,但对你满怀希望,你不要辜负他的希望,我会尽⼒帮助你的。”
中国车有哪些品牌
⽗亲的勉励和学监的信任让布拉格更加努⼒,就这样,他穿着那双破旧的⼤⽪鞋完成学业,并最终摘下了诺贝尔奖的桂冠。
点评:
初唐诗⼈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布拉格的⼀⽣,可谓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3
“⼀问三不知”先⽣:丁肇中
地瓜苗(因为发现J粒⼦⽽荣膺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异地养老保险怎么转
有⼀次,央视《东⽅之⼦》栏⽬对丁肇中进⾏了⼀次专访,丁教授⾯对记者的问题,连续说了⼏个“不知道”,令⼈感慨。
记者⾸先问:“我感觉您对⾃⼰每⼀个⼈⽣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如⼩时候对科学、对科学家感兴趣;⼤学时,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然后每做⼀个实验也是⼒排众议,⾃⼰坚持下来,⼀个⼈怎么能够每⼀次选择都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
图源:齐鲁⽹
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可能⽐较侥幸吧!”
记者⼜追问道:“没有必然么?
丁肇中依然回答:“那我就不知道了。”
记者还是不死⼼:“怎么才能让⾃⼰今天的选择在⽇后想起来不会后悔?”
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
记者⽆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得最多的⼀句话就是‘我不知道’。”
丁肇中这次作了正⾯回答:“不知道的,你不能说知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点评:
古语有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丁肇中的“⼀问三不知”归根到底是⼀种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不但⽆损于他的光辉,还从⼀个侧⾯展⽰了他成功的秘诀。
4
诺贝尔级“厨师”:朱棣⽂
(因⽤激光把原⼦冷却⾄超低温⽽荣膺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南宁电信
朱棣⽂闲暇时候最喜欢下厨做菜,⼿艺精良的他,不论中西料理,都让亲友赞不绝⼝,尤以中国菜、墨西哥菜最拿⼿。对此他解释说:“⽼婆很喜欢中国菜的⾊⾹味俱全;家⾥的两个⼩⿁偏好墨西哥菜的劲辣。”
⽽这位“诺贝尔级”厨师,更从亲⾃动⼿做菜,悟出做学问的道理。他甚⾄将做实验⽐喻为做菜。他认为,“在有限的资源中求变”是做菜和做实验的相通之处,也是他创造科学奇迹的秘诀之⼀。
图源:凤凰⽹
如何用支付宝买东西他举例说,在学⽣时期,他常在宿舍的冰箱⾥翻剩菜,拿仅有的材料下厨,“在有限资源中求变,这种经验、能⼒,对解决我⽇后所⾯临的瓶颈,有很⼤的助益。”
点评:
朱棣⽂凭借⼀⼰之⼒,将“厨师”这⼀职业提升到了诺贝尔级,将⽇常的俗世操作上升到了哲学的⾼度——“在有限的资源中求变”,除了佩服,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5
深谙放弃之道的“放⽺娃”:崔琦
(因发现并解释电⼦量⼦流体这⼀特殊现象⽽荣膺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出⽣于河南农村,10岁前⼀直在家⾥养猪放⽺,从未读过书。10岁时才获得读书机会,从此开启了在科研之路上步步攀登的旅程。
图源:中国⽹
令⼈难以置信的是,在美国⾼科技实验室从事前沿领域研究的崔琦,据说是⼀个地地道道的“电脑盲”。研究过程中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全靠他⼀笔⼀画完成。甚⾄是发⼀封电⼦邮件,他也会请秘书代劳。他的理论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我没有时间赶上!”
点评:
崔琦的放弃其实是⼀种⼤智慧,放弃⼀些并不需要的,为他赢得了更多时间,可以更专注于实现⾃⼰的科研⽬标。
6
“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员”:科学“顽童”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
(因量⼦电动⼒学⽅⾯的研究⽽荣膺1965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家奖)
美剧《⽣活⼤爆炸》⾥傲娇的谢⽿朵是很多⼈的偶像,很多内⾏还看出他了⾝上闪耀着美国科学“顽童”理查德·费曼的影⼦。费曼是20世纪最伟⼤的物理学家之⼀,是⼀位独辟蹊径的思考者、保险柜破译⾼⼿、玛雅⽂字破译者、原⼦弹之⽗,以及更⼴为⼈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物理学家弗⾥曼·戴森初见费曼时,评价他:“半是天才,半是滑稽演员。”深⼊了解之后,他把评价修改为:“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员”。
有⼀次,费曼偶尔得到⼀本玛雅⼈的⼿抄本,上⾯奇怪的数字和符号,引起他的兴趣。他仅⽤3个⽉时间,就破译了其中的密码。
27岁,费曼受邀参与制造原⼦弹的曼哈顿计划,忙碌之余,他最喜欢⼲的就是戏弄中情局的安保系统。⼀次,他闲着没事盯上了机密⽂件保险柜的密码,然后把密码破译了,还留下字条:“这个柜⼦不难开呀。”随后全楼戒严,警察得知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