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萝学⽅⾔】⽼北京⽅⾔⼟语-四(17--21)⽼北京⽅⾔⼟语(17)
图⽚说明:母亲带孩⼦去买螃蟹,没留神孩⼦淘⽓让螃蟹夹了!近年来,各有关部门⼤⼒宣
扬炒作“⼤闸蟹”,就连电视也播放⼤闸蟹邮寄到家的⼴告。⾦秋时节“⼤闸蟹”满天飞,⼤有“⼤闸
蟹”⼀统天下之势!这就给不明真相的⼈造成⼀种错觉:只有阳澄湖“⼤闸蟹”才是能吃的优良螃
蟹,除此以外其它地⽅的“⼋脚硬壳⽔⽣动物”是不能吃的劣种!这真是⼀种畸形的宣传,霸道的
⽣意!中国淡⽔螃蟹在动物界属于节肢动物,甲壳纲,⼗⾜⽬,⽅蟹科,绒螯蟹属。具体到
阳澄湖⼤闸蟹它的种类就是“中华绒螯蟹”。这种“中华绒螯蟹”在中国分布很⼴,只要有河湖稻⽥
的⽔域都会⽣长繁殖。不但阳澄湖有“中华绒螯蟹”,其他各地的螃蟹同样都是⼀个家族的同⼀物
种,所以宣传“吃螃蟹必须阳澄湖”纯粹是夸⼤的炒作宣传!过去,每到农历⼋⽉,北京各个“鱼
市”开始⼤量上市螃蟹。那时候北京⼈吃螃蟹⼤都是河北省保定地区⽩洋淀出产。商家把螃蟹装
在⼤缸⾥,那些肥壮的螃蟹⼝吐泡沫个个鲜活硕⼤黄满膏肥,商家⾼声叫卖引来顾客任意挑
选,⼀般也都是⼀雄⼀雌搭配售卖。上个世纪五⼗年代,⼀⽄肥美的螃蟹只要⼈民币五⽑四分钱。顾客⾃⼰挑选好中意的螃蟹交给商家,商家就⽤马莲草⼀个⼀个栓成⼀串,那些被绑缚的
四川特美食螃蟹乖乖的被顾客拎回家去! *****⽼北京⽅⾔⼟语(17)*****【⼀】擎着!(发⾳:
qíng zhùo)(“擎”读⾳“轻”第⼆声。“擎”字的本义表⽰承受住压⼒,坚强⾼⼤有⼒量。但是在
北京⽅⾔⼟语中“擎”⼜表⽰⼀个⼈⼤摇⼤摆⾮常闲在,什么事也不⼲单等⾐来伸⼿饭来张⼝
的等待。⽐如家庭主妇往往埋怨道:“⼀天到晚⾥⾥外外就忙我⼀个⼈,家⾥⽼的⽼⼩的⼩全
都“擎”着要吃要喝,快累死我啦!” 博友《⼩碗⼲炸》提供)【⼆】⽊!(发⾳:mù)(这⾥
的“⽊”不是表⽰物体的材质,⽽是形容有的⼈思维很缓慢,感觉不灵敏,⾯部表情迟钝,对于
这样的⼈往往⼤家说他很“⽊!” 博友《⼩碗⼲炸》提供)【三】错来!(发⾳:cùo
lái)(“错来”是⼀个⾮常北京化的⽅⾔⼟语词汇。意思很简单就是“其实”“原来如此”的意思。
例如⼀位⽼年⼈责备⾃⼰说道:“我的眼镜到处也没到,“错来”就在我⾃个⼉的上⾐兜⼉
⾥!” 博友《⼩碗⼲炸》提供)【四】⼈头⼉次!(发⾳:rēn tór cì)(这⾥所说的“⼈头⼉
次”并不是单纯指⼈的头颅;也不是形容众中的领头⼈物,⽽是⼀个贬义词,这个词是指某
个⼈的品德品⾏格调不⾼,普遍被周围众逐渐排斥因⽽有所疏远。“⼈头⼉”是指某个⼈
物,“次”当然就是“次品”的简意,遇到这样的不良分⼦众就会背后议论道:“这个⼈“⼈头⼉次”!” 博友《⼩碗⼲炸》提供)【五】上⼼(发⾳:shàng xīn)(“上”是进取;“⼼”是贴切。
合在⼀起“上⼼”就是对⼀件重要的事情或者很亲近的亲属表⽰关⼼、关切、留⼼、注意和留
意。博友《⼩碗⼲炸》提供)【六】上算!(发⾳:shàng suàn)(“上算”是表⽰购买⽤品
大一自我鉴定范文物美价廉很省钱、很值得、很合算;同时也表⽰⽣意买卖当中不亏本、不赔钱、都可以说
很“上算!” 博友《⼩碗⼲炸》提供)【七】⼨劲⼉!(发⾳:cùn jìr)(在这⾥“⼨”表⽰距离
很短,如果⼀件事情与另⼀件事情很碰巧发⽣在同时就很“⼨”。⽣活中对于很凑巧的事情都可
以说“⼨劲⼉!”。博友《⼩碗⼲炸》提供)【⼋】诈⼫!(发⾳:zhà shī)(这是个贬义
词。“⼫”就是⼫体,“诈”是⾮常突然的动作吓⼈⼀跳。合在⼀起“诈⼫” 就是逝去的死⼈突然活动
起来的恐怖现象。⽣活中在⾮常安静的环境中有的⼈突然⼤声喊叫或者突然的恶作剧都可以
骂他是“诈⼫!” 博友《丹顶鹤》提供)【九】死觉!(发⾳:sǐ jiào)(这个词汇同样是个贬
义词。虽然也是⼀句骂⼈的话语,但是⼀般只限于夫妻之间的⼀种揶揄嘲笑。这⾥的“死”是形
容闭眼睡着了,“觉”当然就是直⽩的睡觉。⽤这样的近乎于咒骂的话语表⽰⼀种夫妻之间异乎
寻常的亲热。博友《丹顶鹤》提供)【⼗】喂脑袋!(发⾳:wèi nǎo dài)(这是⼀个很形
象的⽤语。⼈的嘴⽤来吃饭,嘴长在脑袋上,所以吃饭也就是直接的“喂脑袋”。这句话⼀般只
限于同事朋友之间的玩笑。博友《丹顶鹤》提供)【⼗⼀】呲歪!(发⾳:cī wāi)(“呲
爱情搞笑短信歪”也可以写成“吱歪”。“呲、吱”是对于声⾳的形容词,“歪”⼜是不太光明正⼤的样⼦,⽤“呲
歪”来形容有的⼈办事很不情愿,⼼情不愉快不主动,同时嘴⾥嘟嘟囔囔说些不中听的话语。
博友《九天揽⽉》提供)【⼗⼆】打连连!(发⾳:dǎ liān liàn)(这个词汇带有贬义。“打”是动词,并不是真正的打架只表⽰⼀种⾏动。与“连连”结合在⼀起表⽰很紧密很亲热也很
经常,第⼀个“连”读⼀声,第⼆个“连”读四声。“打连连”形容年轻⼈在⼀起互相联系纠葛不断。
博友《碧螺春》提供)【⼗三】落草!(发⾳:lùo cǎo)(“落草”单指婴⼉从母体降⽣的那
⼀刻。博友《碧螺春》提供)【⼗四】挑眼!(发⾳:tiāo yǎn)(“挑”是“挑拣、寻”的意
思,“眼”当然就是“亲眼所见”。合在⼀起“挑眼”就是寻别⼈的瑕疵与缺点。⽐如:在宴会上由
于主⼈招待不周致使来宾产⽣想法向主⼈提出意见就是“挑眼”。博友《碧螺春》提供)【⼗
五】糊涂车⼦!(发⾳:hú tù chē zī)(这是上个世纪六⼗年代出现的形容词。“糊涂”是⼤家
都明⽩的词汇,⽽“车⼦”就有些迷茫。“车⼦”是装载货物的⼯具,本来“糊涂”就已经很不明智,
如果装了⼀车的糊涂可见很严重,所以“糊涂车⼦”表⽰这个⼈已经糊涂到极⾄!博友《阳光
杰⽂》提供)【⼗六】遮溜⼦!(发⾳:zhě līu zì)(“遮”表⽰搪塞。“溜⼦”表⽰跑了、颠了、
溜了。“遮溜⼦”是形容强调外界原因进⽽掩盖事实真相,或者形容有的⼈闯了祸不声不响悄悄
溜⾛。博友《⼀帆风顺》提供)【⼗七】捂汗包!(发⾳:wǔ hàn bāo)(“捂”是掩盖,“汗
包”形容穿着过多浑⾝出汗已⾄所有的⾐服已经湿透。“捂汗包”很形象的形容在不很冷的天⽓
不合时宜穿的⾐服太多。博友《凡鸽》提供)【⼗⼋】耗财买脸!(发⾳:hào cái mǎi
liǎn)(“耗财”当然就是耗费了钱财;“买脸”就是好⾯⼦爱虚荣的表⽰。“耗财买脸”是说有的⼈宁可多花钱财也要顾及⾃⼰的脸⾯得到别⼈的关注与赞赏。博友《凡鸽》提供)【⼗九】烧包!(发⾳:shāo bāo)(“烧”⽤今天的解释就是“发烧友”;“包”在这⾥有假充假冒财⼤⽓粗的意思。总的说来“烧包”⼀般⽤在突然乍富⼀切⾏动充满炫耀与夸⼤。或者⽇常⽣活中有的⼈遇到⾼兴的事情不能⾃制也可以说是“烧包”!博友《吉⼦》提供)【⼆⼗】额淋!(发⾳:élìn)(“额淋”也写作“鹅涟”。⾐服被褥上有⽔渍、汗渍、尿渍···形成很明显的印迹就叫 “额淋”。⽐如孩⼦尿了床,被褥上形成黄⾊⼀⽚就是“额淋”。关于“额淋”词义很奇怪也很费解,估计借⽤了表⽰便溺的外地动词“屙”和形容涟漪的“涟”,说的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个特定⼟语词汇进⽽扩⼤化,凡是⾐服被褥上的⽔渍,污渍都被称为“额淋”。博友《吉⼦》提供)⽼北京⽅⾔⼟语(18)
图⽚说明:⽼北京民间有⼀种风俗说道,意思是说家⾥有⼈要离家远⾏临出家门最后⼀顿饭必须吃饺⼦;游⼦返家第⼀顿饭必须吃⾯条!这个有趣的风俗不知起于何时,但是⾃古传到今天仍很多有⽼年⼈的家庭还在继续实⾏。
“出门的饺⼦回家的⾯”是⼀种美好的愿望与祈盼。饺⼦形状像元宝象征财富。过去外出多以做⽣意奔前程为主,家⾥⼈当然祝愿出去的家⼈多多赚钱;⽽且包饺⼦俗称“捏”饺⼦,也希望家⼈外出到了陌⽣之地⼈⽣地不熟,吃了饺⼦“捏”住了嘴遇事要多看少说避免灾祸!
另外,经博友“福⾄⼼灵”提醒,这句话还有另⼀个版本“迎亲的⾯条的饺”,这“的饺”意思是:家⾥长期住了亲友感到繁杂拖累⼒不可⽀,就会在适当的时候包⼀顿饺⼦来暗⽰客⼈该⾛了,客⼈吃过饺⼦以后⼼⾥明智也会⾃觉收拾⾏装打道回府了,这⼀点就等同于“上茶逐客”是⼀个道理。
游⼦回家第⼀顿饭吃⾯条象征⼀路顺风顺⽔平安返家,所以全家⼈⽤吃⾯条来为外出归来的亲⼈接风洗尘。
不知今天朋友们是否仍旧执⾏这⼀善良⼜幸福的风俗?
***** ⽼北京⽅⾔⼟语(18)*****【⼀】乌涂!(发⾳:wuū tù)
(在北京⼟话⾥“乌涂”表⽰不阴不阳不凉不热,这句话形容的范围多种多样,⼀,表⽰天
⽓不阴不阳灰暗⽆光,俗话说:“乌涂天⼉”;⼆,⾐服布料的颜⾊不明朗不鲜艳,俗话
说:这颜⾊“乌⾥乌涂”;三,喝的⽔或洗脸⽔热也不热凉也不凉温度偏低使⼈感到不舒
服,俗话说:这⽔已经“乌⾥巴涂”;四,饭菜搁置时间久了温度降低⼝感不好吃,俗话
说:饭菜都“乌涂了!”;五,由于种种原因主⼈对来客表⽰出不欢迎,待客时冷淡⽆情
不紧不慢,俗话说:“乌涂脸!”·····。博友《⼩碗⼲炸》提供)
【⼆】⼿⽋!(发⾳:shǒu qiàn)
(“⼿⽋”是⼀种责骂,表⽰“⽋揍、⽋抽”⽽暂时搁置以后算总账的意思。⽐如⼩孩⼦好
奇把⾃⼰的玩具拆坏了,⽗母就会骂孩⼦:“⼿⽋!” 博友《⼩碗⼲炸》提供)
【三】认可!(发⾳:rèn kě)
(“认可”是⼀种赞同。表⽰“同意、愿意、情愿”。博友《⼩碗⼲炸》提供)
【四】⽀使!(发⾳:zhī shǐ)
(“⽀使”就是“⽀配、使⽤”的⼀种⽇常说法,表⽰⼀种命令、使唤。主⼈可以“⽀使”
仆⼈;家长可以“⽀使”晚辈;上级可以“⽀使”下级;即便是平辈或同事之间随便叫别
⼈做事也可以称为“⽀使”。博友《⼩碗⼲炸》提供)
【五】⼼路⼉!(发⾳:xīn lùr)
(俗话说:“这孩⼦挺有⼼路⼉!”是⼀种褒奖。是夸奖别⼈⼼眼灵活,有⼼计有思谋,做
事顺情顺理从来不犯糊涂!博友《⼩碗⼲炸》提供)
小制作视频(“央告”在北京⼟语中发⾳是“央給⼉”,是央求、恳求、求饶、的诸等意思。如果孩⼦
央求磨泡家长想购买⼀件喜欢的物品可以说是“央告”;如果⽗母对于孩⼦做错了事感到⽣⽓,为了安慰⽗母孩⼦承认错误说些宽慰的话也是“央告”。博友《⼩碗⼲炸》提供)【七】吧唧!(发⾳:bā jī)
(“吧唧”是吃饭时⼝唇发出的的声响,是很不雅观的⼀种吃相,俗称“吧唧嘴”!也是⼩孩⼦摔跟⽃突然趴在地上的⼀种形象形容,北京⼉歌⾥就有这样的唱段:“吧唧吧唧吧,摔个⼤马趴!马趴没摔好,回家不得了!得了吧唧病,浑⾝吧唧疼,请了吧唧医⽣来看病,打了吧唧针,吃了吧唧药,还让你三天都不许笑!”。博友《⼩碗⼲炸》提供)【⼋】落单⼉!(发⾳:lào dār)
(“落”在北京⼟语发⾳是“⽼(第四声)”,“落”的意思表⽰:停靠、停留、遗留,还
或多或少有“最后定论”的成分。具体“落单⼉”就表⽰⼈只有⼀个,很孤独没有伙伴;
还表⽰物品不能成双成对,剩下⼀只都叫“落单⼉”。博友《凡鸽》提供)
【九】开斋!(发⾳:kāi zhāi)
(“开斋”⼀词本是穆斯林⽤语。“斋⽉”是⼀年中最吉祥最⾼贵的⽉份。伊斯兰教认为斋
戒能净化⼈的⼼灵使⼈情操⾼尚⼼地善良,还能使富⼈体验穷⼈忍饥挨饿的滋味,所以穆斯林信徒在斋⽉当中从每天⽇出到⽇落时间禁⽌⼀切饮⾷吸烟和房事活动。信徒们在天亮前吃“封斋饭”,在⽇落时以⾷物或饮料充饥,即是“开斋”!但是在⽼北京民间汉族⼈
当中也有说“开斋”⼀词,汉族⼈所说的开斋是借⽤伊斯兰教⽤语,形容家⾥平时吃饭很素淡,突然改善了伙⾷饭菜很丰富,就可以戏称“开斋”了!博友《凡鸽》提供)
【⼗】丘着!(发⾳:qīu zhuò)
(“丘着”⼀词源于“棺材丘⼦”。说的是过去有的穷⼈家死了⼈⼀时没选好坟地,或者是暂时没有钱财发丧,只得把棺材暂时“丘”在墓地等待时机再⼊⼟为安。有句歇后语:
“出不起殡——丘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还有⼀句玩笑话“⼀边丘着去”都是从办丧事演变来的。“丘着”是形容当别⼈都在忙碌做事,只有⼀个⼈闲着在⼀旁观看,不出来帮忙也不参加意见,就是“丘着”。⽐如:“⼤家都忙得不可开交,就你⼀⼈还“丘着”
哪!?” 博友《凡鸽》提供资料博友《⼆两芥末》解析)
【⼗⼀】别价!(发⾳:bíe jìe)
(“别”是“不要、不⽤”,“价”只是助词。“别价”在⽇常⼝语中也可以说成“不价、
甭价”,但是三种说法稍有区别:“别价”含有对⼈客⽓拒绝的成分;“不价”含有坚决
拒绝的成分;“甭价”含有赌⽓情绪的拒绝成分!博友《福宝⼉》《步⼨斋斋主》提供)【⼗⼆】蒙事⼉!(发⾳:mēng shèr)5升食用油是多少斤
(“蒙”是指蒙骗欺瞒。“事⼉”是泛指⼀切事物。“蒙事⼉”在北京⼟语中形容做事马马剑三任务
虎虎浮⽪潦草为了好看做⼀些形象⼯程摆样⼦给别⼈看就叫“蒙事⼉!”。见到这样的情形⼈们就会嘲笑道:“呵呵!⼜在蒙事⼉了!” 博友《福宝⼉》提供)
(这句“鸡贼”并不是说“鸡”是“贼”,⽽是“偷鸡贼”的简说。“偷鸡贼”就是专指偷
鸡能⼿“臭鼬(黄⿏狼)”!⼈们就把这个不好的名称⽤在那些平⽇接⼈待物经常偷奸耍滑⼜⼯于⼼计的⼈头上。博友《福宝⼉》提供)
【⼗四】瞎胡吣!(发⾳:xīa hú qìn)
(“瞎”是漫⽆⽬的;“胡”是乱来⼀通;“吣”是形容动物的呕吐。合在⼀起“瞎胡吣”
就是形容满⼝胡说⼋道令⼈讨厌!博友《华⼭化缘》提供)
【⼗五】炸刺⼉!(发⾳:zhà cèr)
(这⾥的“炸”并不是“爆炸”,⽽是形容动物发怒时的⽪⽑倒竖;“刺”当然就是浑⾝长
满尖刺摸不得碰不得。“炸刺⼉”是形容有的⼈突然发迹不可⼀世,耀武扬威看谁都不顺眼使⼈不敢接触!还形容有的⼈情绪失控突然爆发对别⼈马上就要实施⼈⾝攻击,也叫 “炸刺⼉!” 博友《ffhs》提供)
【⼗六】苣荬菜挽鬏——苦捯饬!(发⾳:qú māi cài wǎn jiū ---- kǔ dáo chì)
(这句话是⼀句歇后语,是形容“臭美”的意思。“苣荬菜”就是蒲公英的俗称,蒲公英:
性寒,味苦,具有利尿、缓泻、利胆等功效;“鬏”是过去中⽼年妇⼥⼀种发型。
着重说明⼀点“捯饬(读⾳:到“第⼆声”吃“第四声”)”⼀词是北京⼟语形容妇⼥
穿⾐打扮梳头化妆的⼀个名词兼动词,⽐如邻居互相打招呼:“看您今天捯饬的真利索,去⾛亲戚呀?
” 博友《⼦蕴》提供)
【⼗七】莲花落!(发⾳:lián huā lào)
(“落”读⾳“⽼lào(第四声)”。 “莲花落”是⼀种民间曲艺演唱形式,流⾏于北京、
天津、河北等地。最早是僧侣募化时所唱的宣传佛教教义的警世歌曲,后来演变成民间曲艺专门演唱⼀些风花雪⽉教化故事,清代出现了职业演唱艺⼈⼀直流传到上个世纪五⼗年代。⽼⼀辈相声表演艺术家⼤都会唱“莲花落”。博友《⼦蕴》提供)
【⼗⼋】腌拉巴臜!(发⾳:ā lā bà zā)
(“腌臜”是⼀句北京周边郊区形容“脏”的⼀个形容词,北京⼈借鉴过来加上助词就成为加重语⽓的⼀种表现⽅式,“腌臜(读⾳:阿'第⼀声’砸'第四声’)”表⽰⼀个⼈很
邋遢,或形容⼀个⾓落很肮脏,加上了“拉、巴”成为“腌拉巴臜”⽴刻就显出了对于很
脏的⼈和事的⼀种鄙夷与嘲笑!博友《杂学专家》提供)
【⼗九】呜囔呜囔的!(发⾳:wū nāng wū nāng dè)
(“呜囔呜囔”是对于⼀种模糊含混声⾳的形容词。⼀般形容说话的时候⿐⾳很重吐字不清楚,⽐如患了感冒⿐孔不通畅,这时候说话就会“呜囔呜囔的”!或者嘴⾥吃着⾷物同时说话也会⼝齿不清“呜囔呜囔的”!博友《⽼猫》提供)
【⼆⼗】碎催!(发⾳:suì cuī)
(“碎”在这⾥表⽰“琐碎”;“催”表⽰⼀种“督促、派遣,指挥”。合在⼀起“碎催”
在北京⽅⾔⼟语⾥是专指那些底层的⼩⼈物受到⼤⼈物的指派专门做⼀些零碎琐事的具体
实⼲者。博友《亢杰平⽣》提供)
⽼北京⽅⾔⼟语(19)
图⽚说明:⽼北京民间有⼀句歇后语:⽼太太和(发⾳:huò)⿇酱————逗油⼉! “逗油⼉”意思说两个⼈在⼀起⽃贫嘴,互不相让,都想压倒对⽅,逗来逗去急⾚⽩脸最后闹急了不欢⽽散!
什么是“逗油⼉”?芝⿇磨成酱提取了⾹油(⿇油)以后芝⿇酱⾥还残存不少⾹油,由于芝⿇酱含⽔分极少,必须加⽔稀释才能⾷⽤。⼀般⼈吃芝⿇酱⼀次性加⽔量过多,把芝⿇酱合成⼀碗粘稠的“汤”,这样做的结果就把芝⿇酱原有的⾹味⼉破坏掉了许多!
⽼北京⼈夏天喜⾷芝⿇酱凉⾯,⽽且涮⽺⾁⽕锅也必须有芝⿇酱这⼀味重要的调料。
处理芝⿇酱的⽅法是:按照⾃⼰的⼝味先在芝⿇酱⾥放够盐,然后⽤温开⽔⼀次⼀点(⽤吃饭的⼩勺,半勺就好)往⿇酱⾥加⽔,⽤筷⼦慢慢朝⼀个⽅向搅动直到⽔分完全进⼊到⿇酱⾥边。两三次加⽔以后,⿇酱就变得很硬很粘的⼀团。这时候再次⼀次⼀点加⽔搅动,⿇酱就会慢慢散开呈“糟”状,同时可以看到⿇酱的表⾯已经渗出了⾹油(⽼北京就管这叫做:逗油⼉),芝⿇酱也发出了强烈的⾹味⼉。这时候只要再加两三次⽔轻轻搅动芝⿇酱⾥的⾹油就完全分析出来,满屋飘着不可名状的醇⾹!
值得注意的是:⽤筷⼦绝对不能乱搅,要朝⼀个⽅向慢慢搅动,只要⿇酱⾥的⾹油已经很多了就要适可⽽⽌不能再次加⽔!如果过多加⽔就把已经分析出的⾹油赶回⿇酱⾥边,芝⿇酱也就变得稀释难看,⾹味⼉也没有了!
这就是歇后语:“⽼太太和⿇酱————逗油⼉!”的来历缘由。
有兴趣的朋友试试看,不骗您的!
***** ⽼北京⽅⾔⼟语(19)*****
【⼀】六够!(发⾳:liù gòu)
(“六够”代表⼀个⼈已经到了忍耐极限。表⽰时间很久或者表⽰⼀件⼯作重复多次已经令⼈⼼烦。在⽇常⼝语运⽤中这样说道:“这个⼈⼲活真磨叽,他⼀上午⼲了六够也没⼲
好,真笨!”⽤以责备耽误了时间。博友《⼩碗⼲炸》提供)
【⼆】安贴!(发⾳:ān tiè)
(“安贴”⼀词就是“安稳服帖”。⼀般⼈遇到了棘⼿难办的事情都会⼼情忐忑烦躁不安,
待事情解决了当然⼼情放松轻快⽆⽐,就是很“安贴”。博友《⼩碗⼲炸》提供)
【三】死啃!(发⾳:sǐ kěn)
(这⾥说的“啃”不是啃⽼,⽽是对于⼀件物品使⽤很长时间仍旧继续使⽤,⽐如有的⼈⾮
常喜欢⼀件⾐服就天天穿经常穿,就是“死啃”。博友《⼩碗⼲炸》提供)
【四】吃⼼!(发⾳:chī xìn)
(这⾥的“吃”表⽰“纳⼊、吸取、吸收”。“吃⼼”⼀词是怀疑别⼈的语⾔或⾏动是针对
⾃⼰⽽来进⽽表⽰出的⼀种逆反情绪,有时这种逆反情绪纯粹是⾃⼰疑⼼过重所造成的,
所以这种“疑⼼”也叫做“吃⼼”。博友《⼩碗⼲炸》提供)
【五】过话!(发⾳:guò huà)
(两个⼈语⾔上的相互交流叫做“过话”,这种“过话”就是平时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之间
的交谈或交⼼;反之由于⽭盾很深致使两个⼈之间从来不说话不交谈,见⾯侧⾝⽽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