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关于行政处罚的立法目的,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
B.保障行政处罚的规定
C.监督行政处罚的设定
D.只维护公共利益
【答案】A
【解析】
《行政处罚法》(2021)地1条规定:“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关于行政处罚的立法依据,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行政法规是立法依据
B.宪法是立法依据
C.法律是立法依据
D.地方性法规是立法依据
电工是什么【答案】B
【解析】
《行政处罚法》(2021)地1条规定:“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关于行政处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根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享有行政处罚授权
B.任何国家机关都享有行政处罚权
学生会申请书C.对于犯罪的相对人可以先给与处罚,再追究刑事责任
D.行政处罚的手段表现为减损合法权益
【答案】A
【解析】
对于行政处罚概念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第一,从主体上来看,行政处罚只能由行政机关实施。这首先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具有行政处罚权。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也具有处罚权,但是那是在立法和司法范围内的处罚权,而不是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其次,并不是所有的行政机关都具有行政处罚权。行政处罚权的设置必须依法进行,也就是说哪个行政机关享有哪种行政处罚权必须有法律规范的规定,而不能任意实施。第二,从对象上来看,行政处罚只能针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行政管理秩序是依法确立的社会秩序,是社会大众必须遵守的统一规则。没有这种规则,社会生活将陷入混乱,不利于公共利益的维护。因此,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必须予以惩戒。此外,由于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此从性质上看,这类行为属于外部行政行为,能够对外产生实际影响。也就意味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这类行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或者行政复议。第三,从行为方式上来看,主要是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减损权益是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及依法
获得的合法权益的剥夺或者削减。比如通过减损其财产权、通过限制人生自由减损其人生自由权等。增加义务是在当事人正常的法定义务之外通过额外义务的增加起到惩戒的作用。比如责令关闭、责令停产停业、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限制从业等。第四,从行为性质上来看,行政处罚行为是一种惩戒行为,或
者说一种负担行为。这与行政许可等授益行为相区别。正因为行政处罚的负担性,因而对其设定和实施必须严格规定,以防止处罚权的滥用危害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4.关于《行政处罚法》的适用范围,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行政处罚的设定适用本法
B.行政处罚的实施适用本法
C.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适用本法
D.具体领域的处罚行为认定也必须适用本法
【答案】D
【解析】《行政处罚法》(2021)第3条规定:“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同时,该法总则部分也规定了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具体领域中,对于处罚行为的认定必须适用特别法律规定,比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5.关于处罚法定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依据法定,包括法律、法规
B.主体法定,指的是有权的行政机关
C.对象法定,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D.处罚法定是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答案】A
【解析】《行政处罚法》(2021)第4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依据法定,包括法律、法规和规章。
6.关于公正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同等情形同等对待
B.同等对象同等对待
C.同等情形和同等对象适用法律相同
D.只要对象相同,就不能作出不同的处理结果
【答案】D
【解析】公正指的是对于同样的情形必须要同等对待,对于同样的对象要同等对待。所谓同等对待指的是适用相同的法律依据,进行相同的处罚裁量。一言以概之,即必须做到同案同罚。但是如果案情事实不同,那么即使对象相同也会作出不同的处理决定。
7.关于公开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依据公开
B.程序公开
C.结果公开
D.内部会议也必须公开
【答案】D
【解析】公开则指的是行政处罚的依据、程序以及结果必须公开。公开是为了便于监督行政处罚权的实施,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内部会议可能是为作出行政处罚做准备的内部行为,因而不需要公开。
8.关于过罚相当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2015高考满分作文A.设定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B.不能以罚代刑
C.根据违法行为具体状态来考量处罚行为的设定和决定
D.对于虽然没有产生严重危害后果,但是具有不良示范作用的行为,执法人员可以自主决
定加重处罚
【答案】D
【解析】过罚相当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设定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对于不需要设定行政处罚的事实就不设定行政处罚,而对于已经涉嫌犯罪的事实,则应该交由司法机关处理。第二,在个案中,行政处罚机关作出具体的行政处罚决定也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不当做出处罚决定,也不能以罚代刑。第三,如何实现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的过罚相当呢。应该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来考量处罚行为的设定和决定。
9.关于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以教育代替处罚
B.没有主观过错不罚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首违不罚
【答案】A
【解析】处罚是最终选择,但是能够通过教育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则应该选择教育手段。在此次新法修改中,很多条款都体现了教育为先的思路。比如《行政处罚法》(2021)第33条规定:“违法行
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此外,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也体现了教育为先的思想。新法第37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违法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但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法律、法规、规章已被修改或者废止,且新的规定处罚较轻或者不认为是违法的,适用新的规定。”
10.关于救济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陈述申辩权是一种类型的权利
B.任何人都可以对违法的行政处罚决定起诉
C.听证属于救济原则的体现
D.行政处罚机关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答案】C
【解析】救济原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处罚决定作出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陈
述权、申辩权。所谓陈述权指的是就相关事实进行说明。所谓申辩权指的是就行政机关的指控进行举证辩解。这两项权利的作用是一方面给与相对人表达意见的机会,增加其参与度,进而提升行政处罚决定的可接受性,另一方面则是为行政机关全面掌握违法事实提供机会。基于先取证后裁决的基本原则,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决定前必须对于违法事实全面掌握,否则就有可能在后续的行政诉讼或者行政复议中承担不利后果。而行政机关依靠自己的力量调查取证有时候很难全面掌握法律事实,因为有些事实只有当事人清楚。所以,通过给予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机会,实际上也可以帮助行政机关更好的调查取证。从程序上看,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而给予更重的处罚。总体来看,陈述申辩的机会有很多种形式,其中听证会就是较为规范和重要的表现。第二,在处罚决定作出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处罚是一种
具体的行政行为,因而既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也可以通过行政复议的方式获取救济。相对人只要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就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或者申请行政复议。第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民事赔偿也是行政机关承担责
任的一种方式。《国家赔偿法》(2012)第3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第4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违法实施、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第5条规定:“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11.关于行政处罚的立法目的,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规范行政处罚的规定
B.保障行政处罚的实施
C.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
D.只维护公共利益
【答案】C
【解析】
《行政处罚法》(2021)地1条规定:“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2.关于行政处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上线拍一拍教程A.根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享有行政处罚授权
B.任何国家机关都享有行政处罚权
C.对于犯罪的相对人必须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罚代刑
D.行政处罚的手段表现为减损合法权益或者增加义务
【答案】B
【解析】
对于行政处罚概念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第一,从主体上来看,行政处罚只能由行政机关实施。这首先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具有行政处罚权。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也具有处罚权,但是那是在立法和司法范围内的处罚权,而不是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其次,并不是所有的行政机关都具有行政处罚权。行政处罚权的设置必须依法进行,也就是说哪个行政机关享有哪种行政处罚权必须有法律规范的规定,而不能任意实施。第二,从对象上来看,行政处罚只能针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行政管理秩序是依法确立的社会秩序,是社会大众必须遵守的统一规则。没有这种规则,社会生活将陷入混乱,不利于公共利益的维护。因此,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必须予以惩戒。此外,由于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此从性质上看,这类行为属于外部行政行为,能够对外产生实际影响。也就意味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这类行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或者行政复议。第三,从行为方式上来看,主要是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减损权益是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及依法获得的合法权益的剥夺或者削减。比如通过减损其财产权、几点打春几点几分
通过限制人生自由减损其人生自由权等。增加义务是在当事人正常的法定义务之外通过额外义务的增加起到惩戒的作用。比如责令关闭、责令停产停业、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限制从业等。第四,从行为性质上来看,行政处罚行为是一种惩戒行为,或者说一种负担行为。这与行政许可等授益行为相区别。正因为行政处罚的负担性,因而对其设定和实施必须严格规定,以防止处罚权的滥用危害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13.关于《行政处罚法》的适用范围,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行政处罚的规定适用本法
B.行政处罚的诉讼适用本法
路由器当交换机C.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适用本法
D.治安管理处罚适用本法
【答案】C
【解析】《行政处罚法》(2021)第3条规定:“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同时,该法总则部分也规定了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具体领域中,对于处罚行为的认定必须适用特别法律规定,比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而对于行政处罚的诉讼,则适用《行政诉讼法》。
14.关于处罚法定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依据法定,包括法律、法规、规章
B.主体法定,指的是有权的国家机关
C.对象法定,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D.处罚法定是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答案】B
【解析】《行政处罚法》(2021)第4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依据法定,包括法律、法规和规章。
15.关于公开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依据公开
B.程序公开
C.结果公开
D.执法人员资格必须公开
【答案】D
【解析】公开则指的是行政处罚的依据、程序以及结果必须公开。公开是为了便于监督行政处罚权的实施,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执法人员需要在执法时表明身份,但是不需要提前公开。
二、多选题
1.关于行政处罚的立法目的,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
B.支持行政处罚的规定
C.监督行政处罚的设定
D.维护公共利益和特殊的个人利益
【答案】BCD
【解析】《行政处罚法》(2021)地1条规定:“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