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04.14
【字 号】(中发〔2020〕30号)
【施行日期】2021.04.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
酸甜排骨怎么做【时效性】现行有效
省考需要什么条件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发〔2020〕30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以超常力度、非常措施,深入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力实施八大工程20项行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着力从解决要素支撑“有没有”向能力提升“好不好”转变,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众生活改善,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保护环境的建议10条
丽江有哪些旅游景点  (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
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坚持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做法,逐项分类调整优化现有帮扶政策,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把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作为稳定脱贫的新起点、全面小康的新亮点、乡村振兴的新支点,用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推进乡村振兴,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为我省如期实现“十四五”转型出雏型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目标任务.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到2025年,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脱贫劳动力内生发展能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社会保障兜底能力和乡村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省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四)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适应目标任务变化,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兜底救助、投入保障和要素支撑类政策保持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产业就业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开发式帮扶政策调整优化、加大力度;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各部门根据中央政策,从我省实际出发,对照“四个不摘”要求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新政策出台前,原有政策一律不能退,力度不能减,确保政策连续性.
  (五)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充分运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数据共享对接,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强化动态监测,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通过农户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等,跟踪监测其收支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及时发现返贫风险,落实帮扶措施,实现动态清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六)建立完善精准施策分类帮扶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以激发内生动力为主,针对性落实好
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加强技能培训,通过产业支持、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和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支持勤劳致富,防止泛福利化倾向和政策养懒汉.对没有劳动能力的,针对性落实兜底保障政策,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防止因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和高额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致贫返贫.
  (七)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完善落实健康帮扶、慢病诊疗等支持政策,有效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建立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拓宽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方式,动态保障基本住房安全.巩固已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成果,加强运维管护,解决好水源性、季节性缺水问题,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八)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聚焦全省1122个集中安置区、47.2万搬迁众,以社会融入为目标,以产业就业为重点,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贯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过程.推动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支持搬迁众自主创业,提高组织外出就业精细化水平.提升完善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扩容升级,确保搬迁众与迁入地
众共享公共服务资源.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完善以居委会为主体、团自治组织为辅助、物业为保障的社区组织管理服务架构,派驻驻点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协助社区提升治理能力,促进搬迁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九)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省市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指导督促脱贫县落实主体责任,统筹乡镇、村及相关部门,抓好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权属部门或单位要明确管护责任,确保资产正常运转、保值增值.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确保持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确保所联结脱贫人口的权益和收益.2021年年底,全面摸清扶贫资产底数,完善动态监管台账,确保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十)集中支持一批重点帮扶县帮扶村.综合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财力水平、农民收入、巩固任务和城镇化率等因素,将全省117个县(市、区)分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和重点帮扶县三大类,统筹政策支持、资金项目和成效考核.脱贫地区可自主确定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省、市两级统筹资源,集中支持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
攻坚成果.县级要加大对重点帮扶村的支持力度.各级要建立跟踪监测机制,对重点帮扶县、村定期开展监测评估.
  (十一)健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继续实施和完善领导联系帮扶、县际结对帮扶、企业合作帮扶、学校医院对口帮扶机制.实施民营企业“千企兴千村”行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依托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在市域内开展县际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结对帮销.加强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支持引导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基金会等单位,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开发和助医、助教、助学、助残等帮扶济困活动.
  三、增强脱贫县乡村特产业发展能力
  (十二)实施特种养业提升行动.着力抓好4.5万个产业扶贫项目后续运营,提升带动帮扶能力.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建设项目、农产品五大出口(商贸)平台基地建设向重点帮扶县倾斜布局,建设一批“特”“优”种养基地.抓好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十三)着力抓好农产品产销衔接.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持续开展“五进九销”活动,举办脱贫地
区消费帮扶产品对接承销展会.发挥线上线下专柜、专区、专馆平台作用,多渠道促进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消费市场,签订农产品互购协议,开拓省外消费目的地.提升41个脱贫县国家电商扶贫示范建设水平,开展直播带货、网上主题销售、鲜活农产品走出山西网上行等活动.加大冷链、物流、仓储、场租等销售流通环节支持力度.
  (十四)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为重点、“三个人家”为抓手,依托红文化、关隘文化、渡口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村镇,创新“旅游+”为主导的多产业融合,培育一批特鲜明、带动帮扶能力强的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
  (十五)稳步提升光伏产业帮扶实效.管好用好光伏扶贫5479座村级电站、53座集中电站,抓紧确权到村,抓好运维监管,建立大数据监测调度平台,规范完善公益岗位设置管理,确保发电效率高、后续运维好、收益分配准、监管主体实、稳定运行久,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十四五”期间,全省光伏扶贫电站收益每年稳定在18亿元以上.
>北京市居住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