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上中下篇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為:
一. 協調臟腑
二. 暢通經絡
三. 清靜養神
四. 節欲葆精
五. 調息養氣
六. 綜合調養
七. 持之以恆
個人認為基本原則一至六過份理論化, 較難為公眾了解。原則七、持之以恆、則簡單和易明。 若不能實踐原則七, 原則一至六只會是空論, 難有持久成較。 固持之以恆最為重要。
常用的養生方法亦有很多、包括精神養生、環境養生、起居作息養生、睡眠養生、飲食養生、房事養生、運動養生、娛樂養生、浴身保健、針灸按摩保健、藥物養生等。
而常用的養生方法中、個人至愛則為飲食養生。並深信必須因應四時氣侯變化、按中醫藥理論實踐「天人相應」、崇尚自然,、四季養生。不時不食、調理為上。春養肝、夏清心、秋潤肺、冬補腎。
狭盗飞车秘籍中醫認為「天人相應」、所以不同的季節氣候都會影響人體。各種「邪氣」的不同特點、便令身體狀況產生不同變化、以及影響臟腑功能、而產生特異的疾患。
正常的風、寒、暑、濕、燥、火六種自然氣候因素,中醫稱為「六氣」。根據「五行」的特性、春天多風、夏就有暑熱(火)和暑濕、秋天乾燥、冬天寒冷。自然界的氣候變化、令萬物按生、長、化、收、藏的規律而生生不息。但當氣候變化太過或者太弱、便擾亂了自然界的規律、這時中醫就稱之為「邪氣」(邪、即不正之氣)。例如秋季燥氣嚴重、成為致病因素、中醫就稱之為「燥邪」。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每個季節都該追隨大自然的規律養生。
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春天春雨綿綿、「回南」翳侷、人常常感到身體困倦、脹重墜、眼皮低垂、自然懨懨欲睡,、讀書難以 “入腦”。 這種現象我們稱為 “春困” ! 春天卻又是大自然最充滿生機的季節 —— 草綠花開、萬物都從冬天的沉睡中甦醒。人要呼應自然規律
生活、就要消除「春困」。 所以春天我們既要調養好身體的氣血、氣血充自然精神足、同時也要注意排解體內濕氣、濕去自然神清氣爽。
夏季大自然「火氣」最盛、香港的「水土」本來就濕熱、所以夏天更覺又悶又熱。夏天的季節特性、令身體不但容易積熱、亦易困濕。熱則易致心煩氣燥、肝火上升;濕則易致脾胃呆滯、食欲不振。所以、夏季保健第一要務是注意清熱消暑、還須注意袪濕排毒、清心健脾。夏天如欲身心清涼、便需多飲具有消暑排毒功效的清涼飲品。飲涼茶自然最有幫助。因涼茶是因應廣東水土氣候醞釀出來、有助清熱解毒消暑袪濕、生津止渴。所以在天時暑熱時、飲返一杯相應體質的涼茶、對身體調理及健康必定有幫助。
秋季天氣乾燥、萬物收斂;燥氣當道、過或不及、均易致病;須注重潤燥、滋養身體。最常見的問
題是感冒、咳嗽、咽喉乾涸、唇乾口渴、聲音嘶啞、容易流鼻血、皮膚乾燥、小便少、大便乾結、這些都是因「燥邪」傷津傷肺所致。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在秋季要懂得正確保健、內外一併滋養、,尤其注意保養肺臟、才能幫助身體適應秋季氣候變化、保持體內環境平衡健康。
冬季、身體進入儲藏狀態、養精蓄銳、這時最宜進補。秋冬是身體休養生息的季節。
現時為春天,春為四時之首,萬象更新之始。此時春回大地,陽氣升發,冰雪消融,蟄虫蘇醒。自然
界生機勃發、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春季養生在精神、飲食、起居諸方面、都必須順應春天陽氣升發、万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着眼于一個"生"字。
碧之轨迹剧情攻略一般說來、為適應春季陽氣升發的特點、要扶助陽氣。在飲食上應適當食用辛溫升散的食品、如麥、栆、豉、花生、蔥、香菜等、着眼于保護陽氣、養肝開胃、健脾祛濕、提神益氣、以滿足各方面的春季養生保健需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和生泠粘染之物、以免傷害脾胃。
總結:
<;中醫養生學>反映出中醫理論在老百姓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無限機緣。老百姓好好學習中醫養生、應可令他们明白到人们若能持之以恆地、以符合中醫 <;天人合一、未病先防> 的原則保健、按著不時不食、治未病的概念養生、應可令亞健康遠離我們, 最終得尽享天年。
中医养生学
上篇养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第一章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
2.熟悉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养生学的概念
养──保养、养护…
生──生命(形与神)...
养生──又称摄生、治生...即采取措施保养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
(针对老年养生──又称寿老、寿亲、寿世等…)
养生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探究人体生命规律及
強健身心、防病延年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运用的一門科學。
第二节养生学的特点
●以中醫理论为指导
●以和諧适度为宗旨
●以预防为核心
●以综合調摄为原则
●以适应广泛为模式
第二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 了解中医养生学的发展简史;
2. 熟悉历代养生学的特。
第一节萌芽(上古时期) (约公元前2146年)
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活动也就开始有了养生知识积累…
燧人氏鉆木取火──生食一熟食一炙、焫、熨…
狩獵──体育… 劳息──导引吐纳… 巢穴栖木──室居••
最早文字载殷墟甲骨文──沐浴,寇帚,小疾医••
《周礼》载了周代宫廷医巳专设食醫。
第二节奠基(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22〜公元前221年)
一.《周易》养生說──天人合一,八卦烦逆,潜龙无用,艮趾无咎…
二.道家养生說──万物之基精气神,颀乎自然清静无为,
返璞归真柔弱为责,气功导引形神兼养…
三.儒家养生說──倡修身养性,重道德情操;处事不偏不倚,行为中庸中和;
重生活起居,调饮食五味…
四.杂家养生說──养生当“法一”… 取利去害…修节…知本…动形•
第三节形成(秦汉时期)(约公元前221〜公元266年)
一.中医养生学的确立──《黃帝內經》成书
《内经》养生的基本观点:生命观──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始生先成精…
肾气主生长壮老巳…
天人观──天人相应…
形神观──形神合
預防观──治未病…
«内经》养生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养生原则──順应自然、协调阴阳、积精全神、疏通经络…
养生方法──涵盖情志、饮食起居、房事、导引、针药等几乎所有养生法…
二.中医养生学的支撐──諸家养生理论实踐发挥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辨证论治方药重养生…
东汉华佗創五禽戲…运动养生
諸道儒家…静、中、平、和、稟等养生观深化…
《神農本草经》…重葯补之养生…
东汉服餌丹石,房中术,吐纳导引…
第四节完善(晋隋唐时期)(约公元265~公元907年〉
7.7情人节一、道教养生初中毕业感言300字
道教──由东汉•张道陵偶导,其学说受先秦神仙观、《周易》阴阳五行学说、
老庄道哲等影响,并按宗教需要加入神秘彩,围繞生命问題展开教理教义...
道教养生流派紛呈…
晉•葛洪──道教理论与丹药炼制有建树,著《抱朴子》,其《养生论》修炼要点:修性安心、呼吸吐纳、服石...
南朝•陶弘景撰《养性延命录》,倡导引、调气、按摩、服石等…
二、佛教养生
中国佛教源自印度,东汉传入中国,并融儒、道而成,
隋唐时鼎盛,养生重和谐、戒律、宁静、禅定…
三、三教归一与医学养生融合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王焘《外台秘要》与孟诜《食疗本草》,唐•孫思邈《千金方》集养生之大成,以冶未病为养生原則,以精神养生为首位,以食养食療为特,房中养生形成体系,重視婦幼保健,力推养生功法等
第五节突破(宋金元时期)— (约公元960〜公元1368年)
产生融道、儒、佛为一炉的•理学”…
医学流派兴起…养生流派划分…
一.老年养生事业发达,理论方法完備
活字印刷发明,设立校正医书局,形成整理研究高潮,子午洗注针法创建…
二.老年养生保健擘始——我国现存最早老年保健专著,陈直《养老奉亲书》问世…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三.葯物养生走上正軌,食物养生普及,服石之风渐衰,开始崇尚萆木养生,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著《饮善正要》首论饮食与饮食卫生…
四.金元四大家养生理论有突破. ——刘完素养生重調气;張子和养生重食补,李东垣养生重脾胃调理,朱震亨养生重护阳气。
五.宋文人學士也重养生——苏东坡著《东坡养生集》
第六节发展(明清时期) (约公元1368〜公元1911年)
养生理论大有建树,更切合实際,注意实踐,普及于民眾。
一.脏象学说与养生理论结合——明•张景岳《类经》《景岳全书》、
明•赵献可《医贯》肾命溫补养真说…
明•高濂《遵生八笺》创五脏坐功,于药物调养五脏外又用气功调养五脏…
二.综合调养全面开发——张景岳治形宝精…李时珍、朱棣、万全等药饵饮食…
李梃、方开等养生功法动静结合…
三.老年养全度兴盛一明•徐春甫《老老余编》,龚廷贤《衰老论》,清•曹廷棟《老老恒言》
第七节振兴(现代)(民国公元1911〜公元1949年)(新中国公元1949〜)
●解放前国民党曾废止中医…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复苏…
笔记本外接显示器
●六十至七十年代养生难得重视…
●八十年代后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健康需求增加…当代医学模式改变…
●国家重视中医…
●“治未病”工程推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