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中国药品零售市场影响”专项研究解读
“新冠疫情对中国药品零售市场影响”专项研究解读
新冠疫情,使得原本已经巨变的中国医药市场更加扑朔迷离,中康凭借⼤数据优势和深度分析,推出本次“新冠疫情对中国药品零售市场影响”专项研究,2⽉23⽇晚,中康资讯零售市场研究中⼼⾼级研究员严砺寒就该专项研究报告进⾏直播解读,以下为整理演讲稿。
本报告主要对中康CMH数据进⾏分析
样本门店范围:13430家零售药店,覆盖28个省份共225个城市。
时间范围:2019年12⽉1⽇⾄2020年2⽉16⽇。
分析指标:
销售额占⽐——某品类(产品)在门店产⽣销售额/全品类在门店产⽣销售额)
订单数——门店实际产⽣的销售订单数
谢娜李小冉
客单价——门店销售⾦额/订单数,即平均每张订单的销售⾦额
动销门店数——实际产⽣销售订单记录的门店数量
单店客单数——动销门店订单数/动销门店数,即平均每家动销门店的订单数
01
疫情对产业及药店零售市场总体影响
在春节这个黄⾦假期,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我国三⼤产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医疗健康产业的影响尤为深远。
对于健康防护类⽣产企业、试剂疫苗研发企业、中医与中药企业、线上医疗服务平台乃⾄整体医疗改⾰都具有正⾯推动影响,⽽同时,部分新药研发将延缓,零售药店、医院等购药和诊疗渠道都将受到负⾯影响,⽽对于疫情中受限制销售品类的药企也在⼀定程度上受到冲击。
在12⽉到1⽉上旬,样本门店的订单数呈现平稳的趋势。⽽在1⽉20⽇,新冠病毒被确认“⼈传⼈”后,订单数出现了明显的拉升趋势,⼤量消费者到药店抢购药物。
从动销门店数可以看出,在除⼣和年初⼀,⼤部分药店在关键时期仍坚守岗位,服务患者。但除⾮必要的需求,⼤部分众在这两天并不会出门购药,所以订单数有短暂回落。
受陆续发布的疫情相关的药物消息影响,抢购现象持续到2⽉1⽇。从2⽉2号开始,部分地区陆续发布禁⽌销售感冒药、⽌咳药、退热药的通知,药店的订单数出现了持续下滑的状态。
疫情前期对于药店销售有短期的刺激作⽤,但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从药店库存转移⾄消费者家⾥的库存,只是预⽀了后期的品类销售,⽽疫情后期随着客流的下滑和部分地区的管控政策,药店销售明显利空,⽽影响程度仍需视疫情周期长短⽽定。
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今年1⽉1⽇-2⽉16⽇,对⽐去年同期,样本门店的店均销售额提升6.6%,但店均订单数下滑了2.4%,驱动销售额增长的原因是客单价的提升,说明由于疫情的原因,有⼀部分的消费者选择不到药店购买药物,⽽到药店购药的消费者⽐平时买得更多。
将客单价进⼀步拆解,可以发现客单价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品单价提升,⽽品单价提升是由于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品牌产品、购买⼤包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上涨。
同时通过对药店销售的品类进⾏分析,糖尿病类、⼼脑⾎管类、神经系统类等的慢病药品的订单数相对于去年同期有较⼤的上升,部分慢病患者为避免到医院⽽选择到药店购买药物。
⽌咳化痰/哮喘类、感冒类、⼝腔咽喉类、解热镇痛类、全⾝抗感染类等与疫情⾼度相关的品类,与去年同⽐,订单数下降⽽客单价上升,由此反映出,在⾮必要情况下,症状轻微的消费者会减少出门购药,⽽如果到店购药,单次购买的药品增多。
02
通过指向品种侧⾯反映武汉疫情的演变趋势
中康进⾏了⼀个⼩调研:12⽉初新冠病毒尚未为⼈所知时,针对发热、乏⼒、⼲咳的症状,⼤部分药店会推荐消费者购买奥司他韦、连花清瘟、布洛芬等药物。
奥司他韦、连花清瘟此类流感药物,在去年12⽉和今年1⽉,武汉市的订单数同⽐剧增!其中奥司他韦在2019年12⽉,同⽐增长17倍!即使⽐起上⼀年度流感⾼发的1⽉,亦⾼出近2倍,这是发⽣在1⽉20⽇公布“⼈传⼈”消息前,排除舆论对销售的刺激影响,奥司他韦的订单数⼤幅增加的背后,意味着武汉出现发热、乏⼒等症状的⼈明显增多。在疫情爆发的初期,⼤多数未明情况的轻症患者会⾸先考虑到药店⾃⾏购药。台湾旅游景点
以此作为思考,我们以奥司他韦在武汉的销售分布作为监测,试图从侧⾯来反映整个疫情的演进。
高考怎么填志愿
自我评价怎么写
12⽉1⽇-12⽇期间,⼤部分药店的奥司他韦销售逐渐攀升,但并不明显,⽽从12⽇开始,陆续有门店开始出现销售激增。到12⽉26⽇,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发现并上报异常病例,然⽽此时武汉各区的门店销售已经明显拉升到⼀个峰值,这数字背后意味着有⼤量发热患者出现。装修卫生间多少钱
全国总共有48.9万家药店,在整个居民的整个健康体系中,充当着服务⼈次最多的⽑细⾎管作⽤。⽽当疫情爆发的时候,⼤部分患者⾸先接触的并不是医院,⽽是药店。运⽤⼤数据监测药店指向品种的销售情况,对今后有可能出现的疾病爆发有⼀个积极的预警作⽤,正是我们希望透过⼤数据所展现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