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目前我国医疗费用占GDP比重】
目前中国年人均医疗消费只有31美元,而美国年人均医疗消费4090美元,德国2339美元,德国与美国分别为中国的70和130倍。在美国,医疗消费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4%,而在中国,这一比例还不到4%。美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消费大约为1万亿美元,中国为400亿美元,只是美国的1/25。以中国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89404亿元计算,只要医疗消费能占到10%,就是8900亿元,照此计算,医疗行业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国研网2004/03/29)
【医药板块:2003年我国医药工业运行数据】
2003年,全国医药工业生产按可比价格计算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87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86%;完成工业增加值113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1%。中成药产量完成60.29万吨,比上年增长18.45%;化学原料药产量完成80.35万吨,比上年增长16.47%;医疗器械价值量73.8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7%。2003年全国医药工业生产按可比价格计算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87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86%;完成工业增加值113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1%;其中新产品产值440.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1%;完成出口交货值35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4.40%。2003年中成药产量共60.29万吨,比上年增长18.45%;化学原料药产量共80.35万
吨,比上年增长16.47%;医疗器械价值量为73.8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7%。(《医药经济报》2004/03/09)
【医药板块:全球药品零售额调查数据】
据IMS公布的调查数字显示,在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的12个月里,全球药品零售额达3066亿美元,比前一年度增长7%。其中,心血管疾病药物销售额最高,约592.94亿美元;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和消化道及代谢用药,销售额分别为553.99亿美元和453.07亿美元。血液制剂和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高达13%。而用于降低血液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立普妥”在单一药品销售额排行榜上位居第一,达88亿美元,年增长14%。北美洲市场在全球的占有率居冠,销售额达1678.9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0%。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西班牙是欧洲市场的前5名国家。西班牙近几年学名药畅销。日本市场在亚洲地区的销售额最高,约510.61亿美元。(保健品贸易网2004/02/23)
【医药板块:我国医药流通业发展状况】
全国医药批发企业已达17000多家。新兴的全国医药连锁门店也达12万家。原国家经贸委
提出在5年左右时间内,扶持5-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年销额达50亿元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建立40个左右年销售额达20亿元的大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的销售额要达到全国销售总额的70%以上。而目前,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有开车的句子污到下面硬的句子10家,超过50亿元的有3-6家。最大的连锁企业年营业额仅为5亿元。医药流通企业的利润占医药行业利润的大部分,但目前赚钱的企业不多,医药流通全行业的销售利润率不到1%,全国30个省市有15个省出现总体性亏损。有统计表明,中国的医药流通企业费用率非常高,其毛利率平均为12.69%,费用率平均为12%左右,很多医药流通企业亏损严重。据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显示,2002年深圳市药品销售额为95亿元,药品的流通费用却占成本的15%。(《物流》2004/01/13)
【市场:未来几年国内零售药市场将出现寡头垄断局面】
近日南京街头药店贴出转让的信息开始多起来。专家分析,一批本该在半年前就遭市场抛弃的药店,终于撑不住要倒下了。南京市药监局的负责人直言,南京药店随着平价大药房的进入,药店竞争已经进入新一轮循环,并预言年内将有200家药店出局。业内人士指出,就南京市场而言,早在去年蛋糕就已所剩无几,但还有新开药店不断涌入,到现在这
个市场已处于超饱和状态,价格战所积蓄的能量也越来越大。一些平价连锁药店近期进军南京,造成本地规模小、资金链接不上的个体药店立马崩堤。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今年年底前所有连锁药店要取得GSP认证,而零售药店的限期是明年底,其中面积60平方米以上、配备专业药师这些门槛肯定会将一批经营不善、规模小的零售药店拒之门外。专业人士认为,这种情况在全国都一样,未来两三年医药零售业竞争会更加激烈,最终会出现几大连锁药店分割市场的局面,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单个零售药店所拥有的市场比例只在20%-30%左右。(RSXP)
【北京医药市场几大巨头分割对抗】
北京医药商业市场格局基本上由几个大型商业公司垄断。而这几个商业公司各自势力范围的形成都有着相当的原计划体制背景。根据相关统计,北京医药商业企业综合实力排行中,北京医药股份为龙头老大,销售额约20广州旅游景点介绍亿元,其次分别为同仁堂集团、北京复星金象和嘉世堂。影响商业公司的规模包括两块业务,一是批发,二是零售。对于批发业务而言,主要看公司继承原有国营药品批发企业的规模,而零售则要看近两年扩张的速度。目前,这四大巨头地位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原有计划体制下继承的资产。在计
划体制下,北京医药商业主要分为国家级批发站、市医药公司、各区医药公司3个层次,每个层次下又分出许多子公司。原来的国家级批发站现在掌握在国药集团手中,占北京本地市场的份额不大;北京医药股份吸收了原北京市医药公司、崇文医药公司和北京市医药(集团)总公司的三产企业,可以说底子最厚、牌子最硬;复兴金象则在西城医药公司的基础上吸收了上海复星的投资;嘉世堂依靠的是原石景山和海淀区医药公司;永安堂的根基则在东城区。据此,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北京医药商业的格局:北京医药股份和同仁堂有原市级公司的基础,势力遍布全市;金象主要势力在西城;嘉世堂在石景山和海淀;永安堂在东城。据了解,北京医药商业市场总额为日用品批发市场120亿元,却有270家批发企业和1400家药店。在市场份额分配上,最大的北京医药股份也只有20亿,占市场总体份额的近1/6,同仁堂和金象则分别超过10亿元,各占据份额不到1/10。但这些公司都没有形成绝对的龙头地位,因此目前的北京医药商业市场可以说正处于“几大巨头分而治之”的格局。
北京现代商报2003/11/18
【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CT生产国】
近日,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CT生产国,排在前两位的分别
是美国和日本。通用电气医疗系统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医疗设备和服务供应商。据这个集团发布的消息,目前他们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的CT年产量已经超过1000台,占通用电气全球CT产量的1/3。除了通用,西门子、东芝也已加紧在我国直接投资设厂。其中西门子在上海浦东设新厂,计划生产国内首台全中文界面CT机。东芝随后也宣布将对其大连的厂进行扩建,并新建一座生产CT的工厂。而国内的企业如沈阳东大阿尔派也不甘示弱,其研制生产的我国第一台国产螺旋CT已投入使用。
中国金药网2003/11/18
【中医药正在走向世界】
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尽管世界各国对中医药采用了严格的标准,但是古老的中医药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欢迎,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类中医药机构。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卫生合作协议中,普遍包含了传统医药的合作,这促进了中国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据统计,法国、英国、加拿大、澳洲这笑看庭前花开花落4个国家,就有中医诊所13800百家,美国的针灸注册医生达到12000人。全球130多个国家建立的各类中医药机构中,有的已经是管理机构,如澳洲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监督局,在泰国、新加坡,中医也已
经合法化。此外,美国、德国已经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范围。中医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亦带动了中医药的出口。目前,中国中药成药出口量每年均超过10000吨,近5年来,出口金额超过4亿美元,加上中药药材的出口,中国中药出口额每年约5亿美元。世界各国不断尝试用中药来治西医难以解决的顽疾,德国艾尔朗根大学医院试验用中草药来局部性回肠炎。在哥伦比亚,中医、针灸将作为辅助医疗手段进入哥伦比亚首都圣菲波哥大市社会保险医院。在印度,中药及中式医疗和健身形式最受推崇。
中国医药网2003/11/17
【药品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服务】
随着国内药品零售连锁巨头的急速扩张、跨国药品零售大鳄的登陆以及GSP强制认证在即,药品零售业竞争呈现日趋加剧之势,药品零售业洗牌重组已成必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尽快提升竞争力,在零售市场中谋得生存和发展呢?专家指出,服务将是提升药品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二法门。众所周知,竞争的主要形式,不外乎价格竞争和服务竞争。目前,在市场成熟度不足的情况下,价格竞争仍然是药品零售商家的主要手段,但使用这把双刃剑的结果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服务竞争作为较高层次的竞争
形式,以其后劲持续、影响深远,而更值得重视。目前,我国药品零售业还处于成长期,由于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仍然没有摆脱“等客上门”的坐商经营格局。如果药品零售药店能根据市场变化,以向顾客提供更为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为支撑点,调整竞争策略,更新服务理念,创建自己的服务品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将获得更为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比如,在服务模式上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开辟多样的服务模式和营销渠道。如汽车药店、自动售药机、24金庸之星海决小时服务、超市药店等。在服务内涵上,可以不断给予丰富和扩充,提高药师素质、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比如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训练,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使其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选药、导购、用药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又如对消费者进行跟踪服务,形成消费者用药档案,从而建立了企业稳定的消费体。另外,可以根据当前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特点,因地制宜地扩展服务范围。比如江苏三九连锁公司设置的糖尿病专业药店,广州某肿瘤医院附近出现的抗肿瘤药品专业药店都是很好的范例。
【医药板块:我国药品批发市场规模对比数据】
目前全国的药品批发企业已由原来的1.65家减少为1.33万家,但其“多、小、散、乱”的局面
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目前我国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药品批发企业不到5%,全国前10大医药批发企业销售额占市场销售总额的20%左右。整个医药批发企业纯利润不到1%。2002年1-5月统计的2721家医药批发企业在销售同比增长6.1%的同时,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2.9%,亏损面达31.8%。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药品市场规模为我国10倍的美国药品批发企业不足100家。医药市场的80%被5家医药批发企业控制,大公司销售额在20亿美元以上。药品批发企业毛利为销售额的4.44%,其运行成本为2.67%。日本药品批发企业的毛利为10.2%,销售管理费用为9.2%,医药批发企业数量1960年为1330家。1990年减少为346屈原的代表作是什么家,现在只剩100多家。澳大利亚95%药品批发业务被3个批发企业控制。(《医药世界》2003/10/27)
【市场:进口医疗器械的寡头游戏挤压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
在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上,国外医疗器械占据了约80%的份额,尤其是高端医疗设备几乎是清一的洋仪器。这种结果,如果仅仅是技术水平或企业规模的差距造成的话,国内企业也无话可说。但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进口代理商往往利用寡头地位在市场上“翻云覆雨”。首先是联手抬价。尽管几个进口代理商为了争夺某一个招标会争得沸沸扬扬,但是他
们在价格上有相当好的“默契”:“这一单你来做,下一单留给我。你就按理想的价报,我报个高价。”据介绍,一支进口心脏支架,报关价仅为700美元,一到经销商手中却变成了9000元人民币,到了医院则“飙”升至18000元人民币。其次是各种赞助费。一些卫生部门经常搞一些学术性、技术性的研讨会或者做一些行业性的展览,这些研讨会往往需要企业去赞助,进口厂商动辄几万、几十万元地掏公关费,国内企业自然囊中羞涩。结果,公关费没交,“招标的时候也不用去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