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上海的汽车消费市场及其特征分析
【精品】上海的汽车消费市场及其特征分析
近几年,中国面临着市场需求严峻不足,消费支出连续低迷,居民储蓄存款超常增长的局面。尽管政fu大力倡导提高消费需求,并逐步采取措施培养新的消费品市场,然而成效甚微。一个明显的例子确实是中国的汽车消费。据最新统计数据,日本平均每29人拥有1辆汽车,美国平均每18人拥有1辆汽车,西欧平均2人1辆,进展中国家如巴西、墨西哥、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平均10-20人1辆,中国目前是平均每千人2辆。中国汽车的普及率如此之低,一个重要的缘故确实是家庭对汽车的需求量专门小。什么缘故中国的汽车需求迟迟启动不起来?本文拟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特点来分析其中的缘故。
1.1近年来中国汽车的消费状况(1)
2022国庆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汽车需求量占汽车需求总量的比例逐年提高。到1995年,汽车所占的市场份额已跃居中国汽车市场9类车型的首位,达23%,1998年,则上升到了32%,估量到2000年,汽车需求占总需求的比例将达到40%-50%。
但从近年汽车销售量看, 1997年销售4753万辆,增长率为2.29%;1998年销售5083万辆,增长率为6.95%;1999年上半年增长率为5.78%,依市场惯性看,该年汽车增长率难以突破7%。尽管各汽车厂家从1997年末开始纷纷大规模、大幅度地降价,却未能激发市场的有效需求。1998-1999年总体产销增幅不大,库存积压严峻,市场启而不动。同时,汽车消费市场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私人选购汽车的比重加大,但选购汽车的档次依旧以低价位为主。
笑傲江湖霍建华版剧情
1.2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特点
1.2.1 汽车消费市场的结构
“社会集团”和私人是中国汽车消费主体的两大构成部分,公款买车一直是中国汽车的传统消费方式。事实上,各国汽车工业起步差不多上第一依仗了公费购车市场,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公费购车市场确实支持了汽车工业的起步,而且由于中国公务员的收入还低,公费购车市场还有存在的必要。近来在一系列政策的阻碍下,集团消费在汽车市场中地位的日趋弱化已成为了一种必定的趋势,公务用车占汽车市场总需求的比率在逐年下降,但目前仍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集团消费占汽车总消费的60%,仍具绝对优势。
建行电话银行转账近5年来,中国私人购车市场空前活跃,私人购车的需求量平均增长幅度为28.1%,而同期非私人汽车的需求量平均只增长68%。1996、1997年私人购买汽车的数量分别为7万辆和10万辆,而1998年已接近20万辆,占汽车总需求的比重已近40%。但总体上,绝大多数私人购车是用于营运、商务兼生活用车,纯粹的生活消费购车比例还相当小。10多年来,中国出租车总量增长了近10倍,其中专门大一部分为汽车。出租用汽车的增长对中国汽车需求的稳固增长起了重要作用。而近几年,私人购车(用于纯消费)连续升温,专门是1997年,全国各地的汽车交易市场上私人购车比率月月上升。私人消费购车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结构已显现了公务、出租和私人用车三分天下的格局。
qq好友查询尽管汽车的私人消费比例还专门小,但应该看到中国汽车私家消费的潜能专门大。资料显示:在全国大约3亿家庭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富豪型家庭占1%,3-10万元的富裕型家庭占6%,1-3万元的小康型家庭占55%。全国城乡居民银行存款已突破6万亿元,家庭购车潜能不言而喻。从国际汽车市场的进展规律看,当一个家庭的2年收入之和相当于一辆汽车的售价时,那个家庭便要买车。按此标准测算,价值在10万元左右的汽车就有至少2100万辆的潜在需求量。假如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有5%转化为购车消费,也可消化售价10万元左右的汽车300万辆。可见,即使汽车在中国还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只要有比例专门小的一部分家庭参
与消费,其绝对数量就相当可观。据一项调查显示,64%的人期望拥有一辆汽车,40%的人说200年内拥有一辆汽车是自己的奋斗目标。一旦这些潜在的汽车需求得到实现,不仅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结构会发生重大改变,更趋于合理,而且庞大的需求也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进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1.2.2 汽车市场的车型结构
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份额逐年递增的同时,汽车市场的车型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夏利、奥拓为代表的微型车市场份额先降后升,其市场份额从1991年的30.33%下降到1996年的25.88%,1999年前4个月又差不多增至1994年的水平。微型汽车由于其经济、实惠、省油等优点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在现时期中国人民收入水平还不高的情形下,应该是进入家庭的首选车型。然而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因素的阻碍,微型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在有些年份还有所下降。一是地点性限制政策的制约。近年来,一些地点相继出台一系列地点性限制政策,直截了当阻碍到微型汽车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自1996年上海市第一个对出租车车型作出排量限制以后,相继有28个都市限制使用微型车,30个都市禁止微型车作为出租用车。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于同年8月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关于取消地点限制经济型汽车使用
意见的通知”,然而各地或明或暗的限制政策却有增无减,使得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微型汽车人为地被排除在最有潜力的出租市场之外,同时在私人用车市场也因各种限制政策而进展缓慢。二是私人购车市场尚未全面启动,家庭购买的比例还比较低。三是燃油税尚未实施,微型汽车的经济性能未能充分发挥。
中国一般级汽车的市场份额增长比较快,1994年为6.49%,1999年前4个月增长到20.98%。一般级汽车由于其自身特点,向上能够挤占部分中级汽车市场,向下能够同微型汽车在出租用车和私人用车市场展开竞争,因此,市场跨度比较大,被称为“黄金档次”汽车,近年来其飞速扩大的市场占有率就说明了这一点。据有关资料显示,一般级汽车的用户结构明显集中于私人和出租车市场,同时在公务和商务市场上也占有较大份额。
以桑塔纳汽车为代表的中级汽车市场份额稳中微降,其中,桑塔纳的市场份额差不多保持在50%左右,占据全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中级汽车是公务车市场的主体,随着中国政fu机构改革的开始和公车制度改革的启动,估量中级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将呈下降趋势。中高级汽车曾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主体车型,但随着国家经济的进展,用户需求结构的变化,再加上微型汽车、一般级汽车和中级汽车的飞速进展,以奥迪、小红旗为代表的中高级汽车市场的份额逐
步下降,由1994年的830%直线降至1999年前4个月的307%。由于国家各级政fu和企事业单位是国产中高级汽车的要紧消费者,其需求量始终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阻碍,因此能够估量,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进行,中高级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在以后的几年内还将连续下降。依照发达国家的体会,随着中国经济的进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市场环境和使用环境的改善,各种不合理的政策的废止,汽车将不可幸免地逐步进入千家万户,经济型车必定会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中级汽车和中高级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则不可幸免地要相对下降。
农业银行余额查询
1.3、阻碍汽车需求的要紧因素
1.3.1价值因素
在中国,阻碍汽车进入一般百姓家庭的关键是价格。像中国如此一个国民收入偏低的进展中国家,昂贵的价格制约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汽车产品价格扭曲,价值背离,不能适应需求,差不多成为业内外人士的公识。国产汽车价格是国外同等排量汽车的1-2倍甚至更高,而车型、性能、工艺、质量等诸多方面又无法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相比。这种价格即使在高收入国家也可不能有人同意,尚不够富裕的中国人因此可不能心甘情愿掏腰包,花大头钱,而宁愿持币观“潮”。有专家估量,如能在确保质量、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将现在的车价降低一半,和
国际市场的车价同步,那么有能力购买汽车的消费者将增加十倍。
造成汽车价位居高不下的缘故,一是中国市场封闭,关税高,价外收费多,没有和国际市场接轨;二是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规模小,从而造成汽车年产量低,成本高。汽车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按国际水平,一个汽车厂家的年产量为20万辆才达到盈亏平稳点,30万辆才具有国际竞争力,250万辆才可不能有被吞并的危险。而中国迄今尚无一家企业年产量达到30万辆的规模。部分零部件仍依靠引进也是一个重要的缘故。进口件因运费、关税,价格昂贵,是汽车成本居高不下、产品价格难以回落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产品定价不合理,桑塔纳和夏利1996年产量分别为20万辆和8万辆,都未达到最低有效经济规模,但利润仍旧分别达到60亿元和6亿元,可见其利润的获得要紧是靠提高产品价格来实现的。这反映出价格构成的不合理一面。
中国汽车的价格必须适应家庭经济收入的承担能力,否则必定“曲高和寡”。今天,中国年收入在三万元的家庭已有1000万个,如此的家庭在国外,差不多具备了购买汽车的能力,而在中国导致人们持币观望的缘故是因为在国内市场上买不到车型中意、价格适宜的家庭汽车。
1.3.2 私家车车型太少据
专家近日分析,可供选择的经济型汽车少是制约私车市场的一大障碍。目前同一价位、同一排量的车型只有一二种,形不成对比。想开10L排量、10万元以下的车,只能买夏利和奥拓,14~18L中等排量的就只有富康、桑塔纳,再往上确实是奥迪这类可望不可及的车型。而排量在10以上的汽车,如奥迪、红旗、切诺基和上海别克等,本来确实是商务和公务用车,只能供富裕家庭选用,而与一般百姓无缘。市场上的品种不丰富,消费也就跟不上。有些专家提出,私车市场上必须有适合中国都市特点的新车型,比如在“大型、中型、轻型、微型”之外,再增加一个小型汽车,或者叫经济型汽车,把价位定在10万元以下。市场期望一种外观好、性能优、价格又廉价的车型。
1.3.3 汽车消费政策的阻碍
汽车消费政策包括购买时期的政策、保有时期的政策、使用时期的政策。随着私人购车比例的增加,汽车消费政策对汽车市场的阻碍越来越大。据有关专家分析,1998年阻碍汽车市场的要紧因素确实是汽车消费政策。购车方式要紧依旧局限于现款购车一种。国外常见的分期付款、专项贷款、购车储蓄等多种筹款和付款方式在中国还不多见。1998年10月汽车消费贷款由建行第一推出,但汽车信贷消费作为拉动汽车消费的重要手段,仍有种种不完善之
处。在中国,用户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除负担正常的消耗费用外,还要承担许多杂费。比如购置附加费、车检费、入户费、保险费、年审费、养路费、交管费、过路费、民工建勤费及各种地点性模糊收费。中国大约能够确实是对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征收税费种类最多的国家,收费多、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明确表示“国家鼓舞私人购买汽车”,但在实际操作上宏观环境仍没有太大的松动,实行的仍是抑制政策。从中国现实情形来看,汽车消费政策确实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否则不仅阻碍以后的汽车市场,更重要的是将削弱甚至坚决汽车工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