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女性形象在网络综艺节目中的建构——以《乘风破浪的》为例
影视大观浅析女性形象在网络综艺节目中的建构——以《乘风破浪的》为例
李蕊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北京 100020)
摘    要:2020 年爆款综艺《乘风破浪的》在前期零官宣的条件下,引爆全网,甚至一度推动了芒果超媒的股
价上涨。这档迅速蹿红的节目与以往节目对女性气质的书写有着明显的不同,直面社会焦虑,探讨当下女性面临的
困境,反映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对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综艺;女性形象;乘风破浪的
2020年6月,芒果综艺推出一档以30位30岁以上的女明星为主角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三十而励,三十而立,三十而骊”。这档迅速蹿红的节目一度推动了芒果超媒的股价上涨,至少有13个品牌赞助商,节目引起了全社会高居不下的讨论。
在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大众传媒环境下,女性逐渐成为媒介消费的主力军,以女性为主题的影视综艺节目层出不穷,这些节目在不断迎合并重塑女性体。本文主要从节目中体现出的女性主义、女性身体凝视、舆论环境等多角度,解读当下爆火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论述自由舆论环境下综艺节目中女性形象建构的突破与困境。
一、网络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的缘起
女团类综艺节目一贯是热门题材,从爆火的《创造101》到热度急剧下降的《创造营2020》,一个个面容姣好、青春靓丽的年轻女孩成团出道,逐梦演艺圈。近年来,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女性话题的讨论度与关注度不断上升,人们开始呼吁不一样的女性形象,以往“白瘦幼”的审美已不能满足观众。与此同时,当前社会女性面临着严重的年龄焦虑,似乎三十岁是一个转折点,一旦超过三十岁女性在工作、婚嫁等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从海清发声“给中年女演员多点机会”到网友自发设计以中年女性为主角的电视剧《淑女的品格》。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下《乘风破浪的》应运而生,定位精准,为“”发声,引爆“30+”女性这一焦虑已久的社会议题。
二、综艺节目中对女性形象的重构
黑衬衣
(一)拒绝被定义的
比较火的卖闲置的app
不同于以往女团选秀节目强调的“青春活力”,《乘风破浪的》以“乘风蜕变、破龄成团”为口号,提出“三十而骊、三十而励、三十而立”,邀请30位或30岁以上知名女星以练习生的方式“二次出道”。
首先在嘉宾的选择上就有多方面的考量,节目组在选择女星时对知名度、年龄和职业都做了有意的分化,有的是一直活跃在荧幕上的主持人、演员,有的是在国内知名度不高的歌手或女团成员,有的是已经出道多年的四五十岁的成熟女星,有的是刚刚步入30多岁行列的中生代......相比于其他节目,《乘风破浪的》展现的是经过岁月洗礼以后,拥有更多人生阅历的成熟女性形象。
其次节目中女艺人在强调不被年龄所定义,要自信、无畏,撕掉自己原有的标签。因而她们不断做新鲜的尝试,寻求突破。老戏骨宁静开始学习唱跳,用其独特的歌喉展示了颇具风味的《兰花草》;一贯以御形象示人的张雨绮尝试了二次元可爱萝莉风格的宅舞《彩虹节拍》;而以往歌红人不红的黄龄在舞蹈上大下功夫,演绎了美艳而性感的《情人》......在芒果TV过硬的舞美技术支持下,们不停突破自己,不断贡献出风格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的舞台表演,一次次引发视觉狂欢和传播热潮。正如杨澜在节目中提到:“一个女人的一生,其实有很多美好的时间段,都有她们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美,我对青春的界定是:一个人是否有学习和创造的能力,所以在这些身上,我同样能够发现这些特质。”
(二)女性自我价值的追问
不同于传统的性别建构“男主外,女主内”,也不同于之前女性题材影视剧或综艺节目把成熟女性定位在家庭生活的语境中,在“婚恋”“亲子”“婆媳”关系的维度上去关注女性的身份——作为“妻子”“妈妈”“儿媳”“婆婆”的身份。《乘风破浪的》独辟蹊径,让成熟女性自身作为主体去行动,将女性从以上身份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1]制作团队用大篇幅展现了参演嘉宾对待生活、事业的平衡,对待舞台、作品的认真,对待团员、对手的端正态度,试图通过节目呈现女性力量和现代女性主义观点。
比如嘉宾蓝盈莹谈到自己信奉努力时落落大方,哪怕被网友攻击功利心太重,她也并没有退缩。当期热搜标题之一是“蓝盈莹,有野心不可耻”,凭什么男明星好胜心强就被喜欢,女明星不甘失败就被讨厌呢?这充分体现经济基础改变,当下女性自我意识空前觉醒,以往沉淀在潜意识中错误的社会集体共识要完全纠正,既需要社会努力,也需要女性自己争取。
三、综艺节目中对女性形象的束缚
(一)外在:审美束缚
《乘风破浪的》开播以来也受到了不少诟病,其中被吐槽最多的就是导师杜华,杜华老师直言自己心中的女团就是“身材好、长得美”,而竞赛结果即便技不如人,符合现场观众眼缘的就能取得成功,这就是为什么杜华在第一期给唱跳都一般的黄圣依打了高分,而给实力歌手丁当一个远低于其应得的分数。仅仅因为黄圣依“外形更符合女团标准”,这体现了节目中的评审标准并没有跳脱其他选秀
类节目的固有模式。这样看来女团的定义似乎没有蜕变,只不过是通过训练让这些30多岁的女明星向着“酷”“飒”“炸”或者“甜”“美”“柔”的传统标准靠齐,追求的仍旧是一种青春活力的“少女感”。从现场观众喜爱度可以看出,排名最前的仍旧是传统意义上“白幼瘦”的女孩。
同时不可避免的,女性会成为大众审美的对象、视觉中的客体,接受荧幕前大众对女性的凝视和对女性身体的凝视。他者视角下的女性凝视,主要聚焦在们的唱跳等身体表现、外在形象上,甚至包括们休息时间的身材管理。[2]例如,弹幕中也都是各种对于身体的凝视,“黄圣依的脸太瘦了”,“丁当看起来有点壮”,张含韵出场时的弹幕“这么美的背不拔罐可惜了”,张萌“眼睛怎么了”,“钟丽缇胖了好多”,对于女明星身体的关注多过对于实力的关注。这种过分凝视与负面解读在网络环境中对打破社会性别歧视,拓宽大众对于中年女性的审美阀很难说会起到正向作用。
对于那些真正期望在们身上获得鼓励的普通中年女性则会发现,节目里的女明星需要事业优秀、外表美丽,才能得到认可与赞美,她们一年花费在面部保养的费用甚至高达七位数,这显然不利于打破女性范例的束缚,寻求女性的自我发展。
(二)内在:固有价值观的约束
《乘风破浪的》节目后期收视和讨论度呈现了“高开低走”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其仍未摆脱传统的女性形象建构。本质上它是一档综艺节目,娱乐性远大于社会性,而一些经过镜头的放大的情节暗
王志文演的电视剧示出的价值观则令人玩味。比如备受争议的伊能静对已故艺人梅艳芳的评价,“如果你先完成自我价值,那很惨。因为你的事业已经到顶,那就会像梅艳芳一样,因为她一生都在寻爱,连她最后已经瘦成那样了,她在舞台上都要穿着婚纱。”这种用自己的状态直接定义他人幸福与否,且暗示事业有成的女性即便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但仍然单身也是“惨”的,这样的价值观仍然在传统的约束框架内。
(下转第208页)
205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
208
(上接第206页)
倾听能力有着直接关系。七、拥有把控节奏的能力
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要根据采访时长和采访内容,做到适当、委婉的打断和巧妙的转移话题以把控节奏。主持人要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判断、分析嘉宾所说的内容,把控问题的整体走向。根据提前预设的节目效果、嘉宾的回答及时调整问题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除此之外,主持人还应做到根据现场不同情况及时调整提问的方式,敏锐感知嘉宾的情绪变化从而把控节奏,如果嘉宾表现出兴致不高,主持人应该及时调节气氛、调整提纲。只有做到把握主线、敏锐感知才能更好的把控访谈节奏。
八、做到和嘉宾情感共鸣
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应努力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嘉宾的角度揣测真实的内心从而达到情感共鸣。嘉宾如果感受到被理解才会敞开心扉,才会更积极有效的沟通。所以主持人一定要做到语言真挚、情感真实、将自己融入到节目当中,主动融入到嘉宾的生活当中,做到和嘉宾的情感共鸣,才会缩小嘉宾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九、主持人的服装和体态
在访谈中,主持人应该保持认真倾听的姿态,身体微微前倾,平视嘉宾的眼睛,做到适当的点头和眼神的交流。交流不应过于频繁,避免扰乱嘉宾的思路。
在室内访谈时,主持人应该选择正式但又不失亲和的服装,避免在视觉上给嘉宾造成压迫感和距离感;在户外访谈时,体育访谈节目主持人应选择休闲舒适的运动装,符合访谈的场景,积极融入到和嘉宾的互动当中,拉近和嘉宾之间的距离,更有效的完成访谈。
结论
随着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体育访谈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其掌握访谈节目中的沟通技巧,还要掌握体育的相关知识。也只有做到对嘉宾足够了解,对其所处的环境和所从事的工作足够了解,才能更有效的和嘉宾进行沟通。在访谈中要选择合适的服装和体态,注意提问和倾听的艺术,把握访谈节奏,做到情共鸣,将自己的个性标签融入到节目当中才能做出一期真正有质量、有内容的节目。
通过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通传播堵点,便于大众理解和接受,最终使其逐渐大众化的过程。
第三,以弘扬传统文化为落脚点,实现内容IP 化。综艺节目作为文化产品,归根到底一定要有特定的文化支点。当前中国大国意识觉醒,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日益增强,因此以弘扬传统文化为落脚点,来实现内容的IP 化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三)重视分众化营销,实现内容多级传播
做好优质内容,是电视综艺节目创新的基石。但是在融媒体时代,用户注意力分散,很容易被不断推陈出新的网络内容所吸引,如何将用户的注意力重新拉回电视大屏,是电视综艺节目导演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从节目出品方的角度来看,导演不必将电视平台和互联网视频平台以及移动媒体平台进行区隔,强调其对立关系,而忽略他们的共融互通关系,在内容制播和分发上一定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全媒体渠道,提高内容的曝光和传播频次。比如说宣发阶段,导演就要预判热点内容,剪辑预告片段,通过网络视频平台和社会化媒体平台进行播出,吸引观众收看电视荧屏上的正片。
三、结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作为电视综艺节目的灵魂与核心人物,导演必须要重新审视节目内容的直播流程,以开放的互联网思维,在内容生产的管理流、控制流与信息流中高度重视新技术的力量,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基础上,利用媒体资源库、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创新节目内容形式,为综艺节目开疆拓土,积极吸纳整合社会文化力量,开发垂直内容,基于电视大屏,用分众化营销手段,实现内容的多极化传播,达成电视综艺节目的突破与创新目标。参考文献:
[1]王秋硕.互联网时代综艺节目的“伪现实”创作批评[J].中国电视.2018(11)
[2]段鹏.只能媒体语境下的未来影像发展初探[J].当代电视.2018(09)
作者简介:王丽华(1971-),女,汉族,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电视综艺节目导演。
(上接第205页)
节目中的另一位嘉宾金莎也同样苦恼,她心中的理想爱情模式是“霸道总裁甜宠式”,伊能静则教她怎样“撩汉”......这种情节的放大满足了受众的窥私欲,对于女明星私生活的过分凝视在大众传媒环境中屡见不鲜,但是过分的私生活凝视,无益于良好传媒环境的塑造,每一个对于公众女性的评判都会通过大众传播被传达至大众,给女性形成更重的枷锁。
(三)建构刻板印象,过度营造对立
节目还未开播之前,网友就以一种围观看戏的心态期待着节目里选手们明争暗斗。毕竟各种宫斗剧、宅斗戏已经深化了女性之间明争暗斗的刻板印象。而《乘风破浪的》前期就以女人与女人之间的争斗火上热搜,相比起“首档逆龄女团”,宁静、张雨绮等心直口快的选手之间潜在的戏剧性和冲突反而成为最大卖点。尽管“兴风作浪”“姑奶奶”只是一种调侃,但其中流露出来的是人们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这与长期以来媒介所营造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对女性关系和女性情感的妖魔化密不可分。
简单早安心语正能量一句话同时节目组刻意强化反差也在加剧这种刻板印象,比如王者荣耀 哪吒
一开始的海陆被多次无视,到后来的“换歌风波”,这种对立与刻意的叙述框架容易让们陷入一种“宫斗式”的相处,深化“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塑料妹情”等刻板印象,这对于女性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妖魔化的处理。
四、结论
《乘风破浪的》向观众展示“不被定义的女性”这一点是成功的,它也在建构不受年龄束缚、勇于突破自我、追求自我的女性形象上作出了积极的尝试,尽管无论是在外在审美形象上还是内在价值观都对女性形象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束缚。女性追求不再处于“被看”的局面,追求和男性一样,拥有同样的话语表达空间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还需要很长的路。参考文献:
工艺流程卡
[1]王倩楠.新媒体视频平台运营的内容创造与价值引领——以芒果TV《乘风破浪的》为例[J].传媒,2020(23):60-62.
[2]侯若男.综艺节目中的女性主义研究——以《乘风破浪的》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1):125-12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