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节奏在音乐中的审美特点及意义
谈节奏在音乐中的审美特点及意义
发表时间:2013-12-23T15:40:24.14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11月总第102期作者:◆仝林梅
[导读] 节奏是构成音乐内在张力的要素之一,对音乐的发展、对比、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仝林梅山东省无棣县第二实验学校251900
音乐的节奏源于生活,但经过了艺术化处理,高于生活,是生活节奏的艺术化。在音乐学家的视野里,专家们定义多种多样。罗杰·卡曼认为:“节奏是时间中的音乐流动,是一首曲子中音符时值的特定组合”。牛力先生将其定义为:“节奏就是音与音之间的长短关系和轻重关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将不同长度单位的音丰富有序地组合就是节奏,丰富表明了它的多样性,有序体现了它的规律性。可以说,正是节奏的有序性、丰富性体现了它特定的意义,从而实现我们听觉审美的需要,这就是节奏的价值所在。如果没有节奏,将散乱的音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丰富有序的整体,音乐便是“现代无序”,审美价值就有可能大打折扣。
但是,该怎样从音乐中去发现节奏中所包含的信息呢?节奏在音乐中又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审美意义?显然,从纯理论的角度来审视节奏在音乐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和节奏的美学意义无异于空中楼角、海市蜃楼,比较抽象,很难明白节奏在音乐中的意义和体现。为此,有必要对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进行分析。
贵州黎平县一、节奏在音乐中的审美特点
1.节奏是构成音乐内在张力的要素之一,对音乐的发展、对比、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节奏就像江河的后浪推动着前浪,从而使音乐的波涛或汹涌或舒缓地向前流动。牛力先生认为,在音乐进行中,节奏与旋律、和声等音乐手段相配合,体现出内在的动力。节奏的动力作用表现在节奏的疏密程度和时值关系上。通常情况下,匀称的、长时值的节奏和节奏型,表现出平稳的情绪。在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末乐章中,在缓慢的小快板速度下,优美的主题在长时值音符或长时值与短时值音符的交错中,不断地推动着音乐向前发展,音乐舒缓虔诚,平静安稳,体现了人们在暴风雨后的愉悦和对大自然的崇敬。相反,短时值的节奏则表现情绪比较激动,显得动荡不安。在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四乐章中,乐曲的节奏紧密,表现了暴风雨到来时的磅礴气势,生动地刻画了风声、雷声、雨声的层层叠叠,此起彼伏,音乐听起来也有“风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形象地描绘了暴风雨到来的情形。
晶莹的近义词是什么?2.节奏对音乐形象性的塑造,也就是节奏的造型性。在舒伯特的作品《魔王》中,钢琴伴奏迅疾的节奏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马蹄疾驰的声音。通过特殊的音乐节奏我们可以联想到骏马奔驰的情形。在任光的《渔光曲》中,那一轻一重的节奏安排,就像渔船在水重摇曳起伏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我们一听到音乐的时候,节奏就可以刻画出某种审美意象,我们可以想到一只鱼船在水中前行,这就是节奏的造型性。
3.风格特征在节奏中的体现。印度音乐中,有一种节奏就是一种循环的结构样式,名为塔拉的节奏型就是印度古典音乐的独特的风格。在摇滚乐中,它的节奏就是以非常强烈的四拍子为基础,其中着重强调小节的第二拍和第四拍,这种现代的流行音乐因为每一拍都分成2个均等的音符,所以这个节奏令人高度兴奋。而在爵士乐中,切分节奏和节奏上的摇摆为其音乐最有个性的特,而摇摆着的节奏从而使摇滚音乐的风格节奏更加明显。感恩老师的演讲稿
4.情绪在节奏中的体现。不同的节奏体现不同的音乐情绪。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一开始的节奏音型是作曲家精心的安排,简易而富有深意,表现出了冷俊逼人的音乐情绪,按贝多芬的说法:这是命运在敲门!所以听起来气势汹汹,让人深感不安。众所周知,哀伤的音乐节奏舒缓,深沉内在,庄严静穆;雄壮的音乐节奏则显得铿锵有力,音乐听起来也显得威风凛凛,气势喧腾,催人奋进。
二、如何在音乐中感受节奏、提取信息
网页游戏好玩
1.加强自身的修养,认真分析作品,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的作品。任何作曲家都不会在乐谱上写着音乐中的节奏是为了表现什么,这就需要欣赏者去分析探寻。比如,在施光南的《祝酒歌》中,就有许多模仿民间喜庆的锣鼓鼓点的地方,作者当然不会告诉你,或者在作者作曲的时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是只要经验丰富的音乐欣赏者立即就会明白,这里有锣鼓的鼓点。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纺车
旁的葛莱卿》中的钢琴伴奏以延绵不断的六连音音型“再现”了纺车转动不停的节奏。但是如果不熟悉纺车节奏的欣赏者是不可能意识到的,也无法体会其中的含义。为此,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自身修养,多聆听,多总结,多体会。视野开阔以后,自然而然的就有了丰富的经验。
クルマレテ2.注意引导和启发。老师对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不等于学生也就拥有了相应的理解。要把老师的这种感受转化到学生那里,在欣赏音乐时,可以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给予学生以启发。比如,在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想象坐着小船时,船浆一轻一重时的感受,在这首乐曲中,伴奏部分就有模仿船浆起落的地方,让学生细细体味,就可从中发现节奏中所孕育的美。在欣赏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时,我们就可以启发性地告诉学生,这里缓慢的节奏也像行进的葬礼队伍。相反,在这首乐曲的第四乐章。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这是巨人或者“酒神”的舞蹈,是民众的欢腾。
3.采用律动教学法加深对音乐的记忆。提到律动教学的方法,那么节奏就变成了重头戏。律动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节奏感,感受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意义。律动教学不是拍拍手跺跺脚那么简单,我们完全可以使其多样化、丰富化、精彩化。就像非洲人那样,人的身体也可以当成打击乐器来使用——拍手、跺脚、击打大腿或胸膛等。qq相册查看
正如奥地利著名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所认为的:“音乐的原始要素是和谐的声音,它的本质时节奏。”
所以从音乐美学看来,真是因为节奏具有巨大的、自然的、不可阻挡的增强情绪或情感的力量,音乐才不能没有节奏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