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
内容标准
运用资料,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核心素养目标
学业质量水平
合格考(水平1-2)
1.掌握主要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涝等)的防避措施。[区域认知]
2.熟悉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紧急避险和疏散逃生的方式方法。[地理实践力]
等级考(水平3-4)
运用资料,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理解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一、地震灾害的防避
1.防灾减灾基本措施
特别提醒 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毕业证弄丢了怎么办统工程。它由灾前、灾中、灾后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政府的规划与指挥是中心,将各个子系统、各个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减灾这一复杂任务。
2.地震灾害的防避措施
(1)社会层面
监测
加强地震监测体系建设
预报
加强地震预报科技攻关
制度预案
加强防震避灾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督查;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的制订和组织实施
教育
加强防震避灾教育,提高公民防避灾害的意识及能力等
光纤宽带猫
(2)个人层面
地震时:迅速采取有效保护及科学自救措施。
地震后:要注意预防和避免次生灾害的影响。
二、洪水灾害的防避
1.社会层面
2.个人层面
一马平川论语名句
洪水前
判定洪水警戒水位,选定最佳逃生路线;留意洪水预报,接到洪水警报后尽快撤离;沿门框和窗框码放沙袋,尽可能将水拒之门外;关闭燃气和电路,准备应急的食物、饮用水、手电,以及便于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等
洪水中
设法向当地政府防汛部门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在户外,突遇洪水袭来,立即向高处躲避。在室内,要转移到上层房间,直至爬上屋顶,等待救援;如洪水持续上涨,暂避的地方难以自保,则要充分运用门板、桌椅、大块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逃生
洪水后
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不食腐败的食物,饮用水必须煮沸后引用;积极参加灾后生产与重建活动
[微思考] 地震和洪水中的救助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
提示 地震中救助的重点在于自救,因为地震的发生是瞬间的,只有先救自己才能救别人;而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三、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避
1.社会层面
(1)开展滑坡、泥石流风险性评估
(2)对潜在性滑坡、重点区域和沟谷进行监测
(3)采取工程整治措施。
2.个人层面
滑坡
(1)不要在陡坡前长时间逗留。(2)不要破坏坡体的稳定性。(3)建造截水沟、排水沟、防水覆盖层,防止地表水渗入软弱面。(4)通过削坡减载来减小下滑力;通过修筑挡土墙、抗滑桩等增加抗滑力。(5)科学逃离。
泥石流
(1)房屋、帐篷不要搭建在沟口和沟道上。(2)不能将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3)保护和改善山区的生态环境。(4)雨季或者暴雨时,不去泥石流多发的沟谷。(5)科学逃生,及时发出泥石流预警信号。
山西旅游景点大全
[判断]
1.典型滑坡的发展一般分为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三个阶段。(  )
2.人们可以根据滑坡体前沿坡脚处地裂缝的快速扩展,及时发出预警。(  )
3.在软弱面建造截水沟、排水沟可以防止地表水渗入软弱面。(  )
答案 1. 2.× 3.
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是城镇供人们躲避自然灾害的场所。这里能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并配有一定功能设施。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城镇空旷地带。
地震预警
2017 年8 月8 日21 时19 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波抵达甘肃陇南前19 秒、抵达四川成都前71 秒对外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以广播预警、电视弹窗、手机App 报警、专用接收终端预警等形式发出。地震预警是一个全自动的物联网。通过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地震波比电波传播速度慢的特点,在地震造成破坏前,通过手最新钓鱼用具机、应急广播和专用接收终端等,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预警警报。
泥石流避灾措施示意
探究点一 地震后次生灾害的防避
情境探究
[情境]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探究]
(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简述此次地震产生的原因。
(2)(综合思维)结合震区自然环境状况,指出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3)(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请说出政府为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应采取的对策。
提示 (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并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2)由于本地区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降水丰富,震后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3)言之有理即可。(要点包括:现代信息技术与监测预报系统建设、生物减灾与工程减灾设施建设、灾害管理与救援系统完善、区域减灾管理与区域发展规划、法制建设与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国际合作等方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