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中考语文逐题精品解析+试卷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  考场号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梦见狗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怎么显示文件的扩展名
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________的《岳阳楼记》。(1分)
【答案】范仲淹
【解析】《岳阳楼记》作为中考考纲中既需要全篇背诵,又需要进行文言翻译的篇目,是古诗部分和文言文部分考查的热点篇目,本次中考又涉及到了基础运用中文学常识的考查,它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同时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关于中考考纲中既需要背诵又需要文言文翻译(即古诗考纲篇目与文言文考纲篇目的交叉篇目)的篇目,它的文常、课下注释、整篇翻译及相关的主旨都需要掌握。
2.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2分)
武陵春,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①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②”。该景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摹(mú)“巨”字的笔顺是:
B.摹(mú)“巨”字的笔顺是:
C.摹(mó)“巨”字的笔顺是:
D.摹(mó)“巨”字的笔顺是:
【答案】D
【解析】这一题是字音和笔顺的考查。
(字音)字音中需要掌握中考考纲中3500个词汇,尤其关注多音字和易错音。
(笔顺)2014年中考语文加入了对笔顺的考查,自此笔顺一直是学生们必须掌握却又经常犯错的一道题。结合往年来看,2014年考查了“为”;2015年考查了“华”;2016年考查了“与”和“出”;2017年考查了“武”;2018年(今年)考查了“巨”。我们从近几年考查的情况来看,每年考查的字的结构都不同,同学们在课下备考时可以有所偏重。白皙补水防晒乳
火影之六道佩恩(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的—项是(1分)
A.①叠②世外桃源B.①迭②洞天胜境
C.①迭②世外桃源D.①叠②洞天胜境
【答案】A
【解析】
第一空:两个字字音相同,但是字义不同。“叠”有两个意思,一是“一层加一层”的意思,比如“重叠”;二是“折叠”,比如“叠衣服”。“迭”也有两个意思,一是“轮流”,比如“更迭”;二是“屡次”,比如“迭次”。本题要说的是“石头一层一层叠起来”,所以应该选“叠”。
第二空: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前文有“穿越桃花洞”,跟桃花有关的应该是“世外桃源”。另外,“洞天胜境”指的是一个洞窟中的景,根据后文中描写的景物来看,应是洞外的景,因此不可用“洞天胜境”。本题可从前后文两个方面来进行排除。
3.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1)(2)题。(共4分)
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目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掠走【甲】实在运不走的,他们就疯狂打砸。据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乙】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异宝有100多万件。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烬。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分号【乙】冒号B.【甲】分号【乙】破折号
C.【甲】逗号【乙】冒号    D.【甲】逗号【乙】破折号【答案】B
【解析】这一道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用法,考查了两组标点,一是“逗号和分号”的区别,二是“冒号和破折号”的区别。
首先来看第一组:“逗号”表示说话的停顿,后面的句子只要跟前面可以衔接,又不是两个句子就可以了;分号表示并列,后面的句子要和前面的句子有并列关系。本题中前后两个部分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前后衔接,所以用“分号”不用“逗号”。
其次来看第二组:“冒号”是点号,“破折号”是标号,差别是很大的。在表示“说明和解释”时,两个符号对于总说与分说的关系是不同的。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时用“冒号”;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注释时则用“破折号”。本题后面的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注释,即解释说明”,因此用“破折号”。
(2)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
修改:________
【答案】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的做法/行为,使圆明园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解析】这道题是病句的考查。首先从“成分残缺”和“搭配不当”这两个角度去分析,我们会发现整个划线句子缺少主语的成分,第二句中“英法联军连抢带砸”充当不了主语,应该在此后面加上“的做法/行为”组成完整的句子结构来充当这句话的主语。
4.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封信”。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
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1)这封信的作者雨果是十九世纪①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②》。(2分)【答案】①雨果②《悲惨世界》《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等雨果作品(选其中一个)
【解析】2017年中考考纲中的作家作品部分加入了莎士比亚和雨果。2017年西城一模考过莎士比亚的相关知识点,今年中考则考查了雨果,由此可见中考中于外国作家作品的要求在提高。中考考纲中的国外作家有“莎士比亚”“雨果”“契诃夫”,要熟知他们的国籍、人物名称、作品名称和作品风格。世界强化免疫日
(2)看过这封信,同学们纷纷在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烧名园,掠珍宝,恬不知耻两强盗;作书信,斥罪行,仗义执言一作家
B.面对焚烧圆明园的卑劣行径,雨果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
C.读过雨果的这封信,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圆明园在哭泣,在流血,在控诉。
D.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它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答案】B
【解析】“奴颜媚骨”形容“卑躬屈膝、谄媚讨好的样子”,一般用来形容被欺压的一方。圆明园被焚烧之后,应当是中国的民族英雄挺身而出,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而雨果的国家是侵略者其一,把“奴颜媚骨”放在此处形容不恰当。
5.当活动进行到“缅怀先烈”的环节时,校团委书记拿出了一枚珍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①1,与同学们共同缅怀自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下面对小全张中的题词和碑文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1注:①[《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为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而发行的小全张。小全张右上方主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全景,主图下是镌刻在纪念碑正面的的题词,左面是刻在纪念碑背面的由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A.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
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B.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C.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D.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答案】D
【解析】这一题考查了书法运用。
首先考查了行书与楷书的辨认,从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笔画飘逸潇洒的特点,很明显可以看出是行书而不是楷书。
其次读碑文内容的顺序应是从右向左,我们能从中提取到的时间从右往左依次是:“三年”到“三十年”再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因此应当是从近到远。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共4分)
6.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2分)
7.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2分)
【答案】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7.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解析】古诗默写考查形式为上下句默写,比较简单。需要注意“朔”“柝”“缀”等易错字。
(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8-10题。(共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1分)
【答案】家书怎样才能寄回故乡
【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确定横线处应答“乡书何处达”这句,填出本句句意“我的家书怎样才能寄回故乡”即可。
9.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答:________
【答案】图一。图一描绘了一幅潮水上涨,两岸之间的江面无比宽阔,船儿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挂起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出现沙洲)、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意不符,因此选择图一。
【解析】准确理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境,注意其中“平”“阔”“正”“悬”关键字的准确意思。以图画形式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比较新颖,学生可关注《中国诗词大会》中出现的考查形式,比如:
飞花令、诗词接龙、点字成诗、解字解句等。
10.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和“②”。(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答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解析】开放性默写,类似飞花令的形式,学生平时要注意分类积累,比如“花”、“春”、“月”、“酒”等。
(三)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1-13题。(共8分)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