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一个源于诗人的节日》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10分)
端午,一个源于诗人的节日
①端午节是我国春末夏初之交最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过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种奇特的食物,它呈圆锥体,里面是糯米、红枣等,外面由一张深绿宽边植物叶包扎而成,人们都叫它粽子。
中国古代诗词②端午节的起源据说和2000多年前的中国大诗人屈原有关。
③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官至大夫,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楚怀王很器重他,引起了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他们就在楚怀王面前诽谤屈原。楚怀王继而逐渐疏远屈原,甚至连他的谏言也不采纳,最后还将他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心如刀割。五月初五,屈原满怀悲愤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渔夫们撑起船只,在吴亦凡聊天主
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丢到江里,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了。一位老医师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雄黄酒倒入江中不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⑤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⑥端午节还有两种非常独特的习俗。一是插艾蒿据说人们一大早就奔赴四周的郊野采摘艾蒿。这种植物有驱温解毒的作用,因此人们把它们挂在门口、插在头上。二是喝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红黄的粉状物,也有驱毒的作用。成年人和酒吃下,儿童则涂在额头上,有的还写成一个“王”字。这样,夏日的暑毒便不能为害了。
⑦在所有传统节日中端午节的别名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端阳节、五月节、龙舟节、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起源除纪念屈原说外还有三代夏至说、吴越民族图腾说等。迄今为止,流传最广的端午节起源是纪念屈原说。所以,端午节是一个源于诗人的节日。
(摘自网络,有删改)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广西图书馆  杭州西湖十景)(2分)
A、端午节是我国春末夏初之交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据说起源于纪念屈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B、第③段介绍了令尹子兰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屈原等人的强烈反对。
室内空气净化治理C、第⑥段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介绍了端午节插艾蒿,喝雄黄酒的两种习俗。
D、插艾蒿,喝雄黄酒的端午习俗主要是为了祛除夏日的暑毒,因为艾蒿与雄黄都有驱温解毒的作用。
19、第②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20、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
21、除端午节外,我国还有很多传统节日。请任选一个,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传说及习俗。(3分)
18、 (2分)B (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的是屈原)。
19、 (3分)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分),承接上文对端午节的介绍(1分),引出下文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的内容(1分)。
20、 (2分)“据说”一词说明这些内容没有确切的依据,只是一种传言(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21、 (3分)示例:春节又叫过年。传说“年”是古代凶猛异常的怪兽,每年年末便会来吞噬牲畜危害人类,但“年”最怕红与声响。于是有了过年挂红灯笼、贴春联、敲锣鼓、放鞭炮等习俗。(写出节日名称及传说2分,介绍习俗1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