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功与过
蒋介石功与过
一、蒋介石的功绩:
1.形式上统一了中国.1928年,张学良宣布自己服从蒋介石领导,中国从形式上走向了统一(台湾等岛屿除外).虽然统一只是形式上的,国家内部派系斗争和地方割据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但这种统一却对后来的抗日战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试想倘若没有蒋介石统一中国,在后来的抗日战争时期,就很难以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分而治之,各个击破战略提供了便利;
2.坚持抗战总路线不动摇,并最终赢得了中国近代史上对外作战的完全胜利.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破坏最强的民族战争.虽然,在抗战过程中,蒋介石曾经做过破坏统一战线的事.比如皖南事变等,但总体上并没有放弃抗战的总方针,直到抗战胜利.
3.内战失败后,在台湾深刻反省,明智的实行了比较人道的,发展台湾经济,很快使台湾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升学宴邀请函4.蒋介石坚决反对台独行为和势力,维护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有着很强的民族自尊心。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谁搞台独,我要谁脑袋”.
二、蒋介石的过错
1.1927年4月12日,他发动了"四。一二"发革命,并且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政权,大肆的逮捕和捕杀中国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人士以及革命众,破坏第一次国共合作。整理党务案、中山舰事件,都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和意愿。自始至终高一手遮天的统治,效仿独裁。
2. 在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又实行了不抵抗政策,致使我东三省沦入敌手,数十万同胞在日本的铁蹄下遭受欺凌。“皖南事变”以及对八路军的多次围剿,与共产党内的有志之士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恨,也为他最终为共产党的军队逼退台湾买下了种子。
3.经"西安事变"后初步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但他并没有去实际抗战。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初期虽进行了积极抵抗,但由于执行的是错误的片面抗战路线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加之对共产党的放心不下,使我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沦陷。
4.在抗日战争进入对持阶段以后,又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不能说他不抗日,但是他边抗日边剿共,严重的消弱了抗日力量。 共产党不但没能成为他的战略伙伴,反而成了他的心病。对共产主义的误解使他一错再错。
5.抗战结束以后,违背广大人民的利益实行独裁统治,发动了第三次国内战争,最后败走台湾省。
中国第一个获得冬奥会金牌的是谁三、蒋介石失败的原因
目标定错了:《蒋介石大传》作者刘红:蒋介石一生的失误就在于将“反共”作为自己事业奋斗的目标,因而丧失了民心,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运气不好:历史的偶然使蒋介石不得不和另一个更加独特的人物—— 共同统治中国并在这个国家里决一雌雄,这是蒋介石的不幸。这也就是说,蒋介石缺少那些将军和政治家流芳百世的先决条件——运气。
旅游携带对国情认识不清。中国本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97%以上,,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是土地问题,但他偏偏依靠资产阶级,得罪农民,农民是埋葬蒋氏王朝的主
力军。
没有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 逆历史潮流而动。抗战结束,人心思稳,大家都想过上安静日子,都不愿意打仗,但是这家伙非要打,国民皆盼望民主,愤恨独裁,渴望民主政治,但是他非要搞三个一(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成为“独夫民贼”。
2. 得罪了所有的人。老蒋不善于团结人,却特会得罪人。农民恨他,因为他没给农民好处,反而苛捐杂税;农民是埋葬蒋氏王朝的主力军。蒋最大失误就是得罪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工人恨他,因为他从来没关心这一体;资产阶级恨他,因为他只会搜刮他们;军人恨他,因为他们的家乡,父老乡亲被压迫、剥削和蹂躏。新兴的工业资本家正处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疯狂地掠夺压榨工人,工人们的日子苦得很,牛马不如,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丝毫不替他们着想,他们保护一小部分既得利益集团,掠夺、欺压大多数居权力边缘以外的劳苦大众,甚至落井下石,视人民如草芥,此类触目惊心的事例比比皆是,连高层内部也恨他,因为他处事不公,只喜欢几个走狗。军头们恨他。因为他排挤旁系,宠爱嫡系。连儿子蒋经国也怨他不能执法如山。他不会走众路线,自以为是地搞
冰箱不制冷了一般都是哪里坏了
所谓精英政治.
情人节是几月几
3. 个人品质极差。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心狠手辣,特务活动,脾气暴躁,蛮不讲理,人人对其畏而远之,已成过街耗子,落水狗。
4. 心术不正。林彪的部队四平失利,损失惨重。孙立人将军率大军乘胜追击,赶到松花江边。但是蒋不愿意看到死敌白崇禧指挥的战役露脸,不顾李宗仁的坚决反对,下令停止追击。这样的例子很多。
5. 军事素养很低。老蒋在日本陆军学校“深造”了几年,但只是个马夫而已。外行,但是却非要瞎指挥。比如凇沪抗战,把70万精锐大军投入进去,正好让武器装备精良的日本海陆空军有了用武之地。南京保卫战,更是既无必要,又无可能,但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懂军事,还听不进良言。在共军强盛国军衰弱的前提下,非要搞淮海决战。明知共军围点打援,非要把精锐部队送进去。
6. 重用庸才。汤恩伯、陈诚、顾祝同.....,因为他们效忠老蒋,所以军权许之,而且把精兵交给他们指挥。而“小诸葛”白崇禧,刚铁将军孙立人,足智多谋的杜聿明等,一直得不到重用。
7. 麾下多。虽有军统中统等特务机关,但是却被对手打入各个领导层,分化瓦解。最高消息还没传达到前线部队将领,对手已经知道并做好部署。
8.不会总结经验教训。辽沈战役,几十万东北军化做乌有,但是却不吸取血的教训,反而又与解放军进行了淮海、平津2大战役,结果国军精锐全失。
9.腐败。淋漓尽致地抨击过他们:“八曰取缔贪官污吏,抗战以来,有发国难财至一万万元之多者,有讨小老婆至八九个之多者。举凡兵役也,公也,经济之统制也,灾民难民之救济也,无不为贪官污吏借以发财之机会,国家有此一虎狼,无怪乎国事不可收拾。人民怨情已达极点,而无人敢暴露其凶残。”面对有亡国亡党之危险的腐败,做为最高领袖的蒋不是彻底解决,而是一方面大肆中饱私囊,一方面当立牌坊的,还搞什么无关痛痒的“新生活运动”。当小蒋在上海发起轰轰烈烈的打虎运动触及其连襟孔祥熙时,他坚决喊刹车。因为惹火了孔,他的老底就会被揭露出来。
其他观点:
1、政治反动说: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利益,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长期进行反共内战与人民为敌。
2、经济崩溃说:认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导致南京政权的败亡,提出经济崩溃说: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严重危机,币制改革使经济加速崩溃。财政经济的总崩溃,既推动国统区民众起而为生存斗争,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矛盾的激化和军事与政治的危机,导致南京政权败亡。
3、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把中国放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考察,提出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中国是在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自然资源的相对短缺、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政治衰败和国家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开始现代化起步的。南京政权面临来自外国列强、地方势力和民间社会三方面挑战,来不及实现制度创新,厉行政治、经济、农村等各方面改革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愿望和要求,只得向专制体制回归;于是丧失现代化导向,不但无法化解抗战胜利后的参与爆炸危机,反而发生合法性危机,最终被以中共为代表的自下而上兴起的革命力量击败。南京政府对社会的抽取超过了社会可资抽取资源的限度,引发社会对抗;政府在集权的同时不向社会尽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也无力通过制度创新完成变革,结果丧失政治转型的历史机遇,失去合法性基础。
4、全能主义政治推行失败说。学者们把视角上溯至清末,指出从传统官僚帝制到现代中央集权科层制之间必须经过集权(传统)——分权——集权(现代)的过程,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启动。民国以来至30年代的权力分散和政治无序,诱发了全能主义政治的产生。但国民党的全能主义政治在权力凝聚与分散两个层面都犯了错误。政府偏重从地方收缴权力而不注重决策的分层化,造成在中央能够控制的权力网络,决策过分集中于行政中枢,特别是蒋介石个人,权力运作中人治传统更起作用,制度化水平低下。国民党在本应分权的社会层面却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并对地方势力施行削弱和消灭政策。结果是被剥夺殆尽的民间社会丧失了推进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愈演愈烈的暗斗明争贯穿南京政权之始终,削弱其统治。于是全能主义政治走向全面衰败,出现改朝换代的革命。
5、腐败说。、国民党既不能实现向现代法理型政党的结构转变,又丧失了革命党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在意识形态内聚功能减弱、组织结构涣散和政治无内部制衡与外在监督的情形下,逐渐趋向腐败。表现为贪污腐败、组织涣散、派系争斗的政治腐败是国民党统治垮台的根本原因。蒋介石的观点认为国民党军队腐败根源于党的腐败,推论出国民党腐败是该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国民党的腐败与抗战胜利后的劫收结合起来,劫收是南京政权失败的原因。国民党政权腐败的政治根源有三:一是清党和向旧军阀势力妥协,使该党的
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丧失革命精神和活力;二是删除三民主义中的革命成份,失去抗御腐败的思想武器;三是国民党政权的政治体制在设计和程序上的弊端,使其缺乏应有的制衡机制,基层组织涣散。
6、私有制说。认为南京政权失败原因在于所依靠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及其意识形态,这决定了他们为满足私利必然损害和牺牲人民利益,必然失去人心,走向败亡。
7、失去农村(民)说。认为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迅速崩溃,农村问题、特别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未解决具有决定意义。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南京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科举制度的废除造成农村精英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豪强恶霸逐渐占据底层权力中心,乡村阶级冲突加剧。到南京政权统治时期,政府穷于应付各方面挑战,对农村底层的控制更加微弱,政府职能在农村基本只体现为征粮、征赋、征丁,加剧了与农民的紧张关系。渴望土地的农民在共产党的土改措施下被大规模动员起来,成为改朝换代最强大的社会资源。
8、综合因素说:
(1)南京政权缺乏统治基础。1927年后国民党失去了工农的支持;作为该政权社会基础的土豪劣绅又不能同其真正合作;民族资产阶级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吞并下逐渐与南京政权分手;军队也因清党而失控,素质低下、纪律败坏,不堪依靠;从而失去建立一个国家的起码条件。(2)尽管国民党建立起一个现代形式的政权,但派系纷争、贪污腐败、行政效率低下与该政权相始终,统治机器一直不能正常运转。(3)地方割据势力始终作为一支强大的异己力量存在,使南京政权的统治受到严重削弱;解放战争时期,占军队多数的地方军队的瓦解,是直接促其军事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实力派与中央的长期对抗,“割据分权行为破坏了国民党政权的政令军令统一”,是南京政权覆亡的必然性因素之一。南京政权本应施行民主政治以整合地方力量,实际却是对地方势力施行削弱和消灭,引起对方如法对抗,损其统治,促其崩溃。党政权遭到全方位重创,加之共产党的有力竞争,该政权崩溃的步伐大大加快。(4)南京政权处在中国由传统到现代、由乱到治的转型时期。社会动荡不定、战乱频仍;人口迁徙极为频繁,人口过剩的巨大包袱伴随政权始终;政府未能在不同的利益集团间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和财富,产生大量的社会问题,导致整个社会陷于恶性循环的混乱中。对外,南京政权还要时时应付来自列强的严峻挑战。在国内外诸方面、多种压力下,加速了该政权的崩溃。南京政权覆灭是由许多必然性因素和偶
然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权的阶级属性、社会基础、政治行为模式、政党及军队状况是其崩溃的必然性因素。抗日战争、政治民主化的败露与内战的挑起是其失败的两个偶然性因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