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卷
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卷
1.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大幕涂徐拉开,这一开端的标志是(  )
A.战争  B.第二次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浸华战争
银川旅游景点2.我们缅怀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常常会想起他说过的一句话是(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封候非我意,但愿少海波平
D.为天下人谋永福
3.1997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内容能让人联想起中国近代哪个屈辱条约(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备受屈辱。下列侵略战争曾经攻占和炮轰北京城的是战争  第二次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十大皇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彭于晏主演的电影C.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生猪价格网
D.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7.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下列哪一思想(  )
A.国共合作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8.右图是张强在上海考察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
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  )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D.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                               
9.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10. .有一首歌中唱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么,你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哪里吗?(  )
A.南京          B.北京          C.武汉              D.上海电脑死机的原因
11.“……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井冈山会师          B.挺进大别山      C.长征              D.渡江战役
12.某学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应该是(  )
A.瑞金——遵义——吴起镇——安顺场
B.瑞金——安顺场——遵义——吴起镇
C.瑞金——遵义——安顺场——吴起镇
D.瑞金——吴起镇——安顺场——遵义
13.“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与张少帅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B.台儿庄战役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
14.“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请判断这是什么战役(  )
A.卢沟桥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5.曾提笔写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平型关大捷    D.渡江战役
1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哪一著名战役(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实地考证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有关史实,你认为他们应去(  )
A.徐州 B.扬州 C.苏州  D.上海
18.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是(  )
A.丝绸服饰                  B.唐装和长袍
C.满族服装                  D.中山装和旗袍
19.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个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此人是(  )
A.张謇              B.荣宗敬          C.荣德生                D.范旭东
20.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但有位卓越的科学家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终于揭开了制碱的奥秘而成为世界公认的制碱工业权威,他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茅以升                D.魏源
21.“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你认为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面哪一个人(    )
    A                    B                  C                      D
22.“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五四爱国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全国各地人民闻风而动,走在运动最前列的是(  )
A.爱国商人 B.工人阶级  C.爱国学生 D.广大农民
23.读下图,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4.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场武装斗争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      D.广州起义
25.每周一的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谱写《国歌》的曲作者是(    )
A.冼星海        B.聂耳      C.光未然          D.田汉
得分 评卷人
二、历史诊所(26题5分,27题3分,共计8分)
26.某班举行一次“穿越历史时空”的征文比赛。马小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我的1909》的短文。以下是这篇短文的片段,请你将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逐一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我的1909
前几天,我收到了远在北京(那时也称为京师)的 表哥的来信,他在那做小生意,邀请我去玩。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兴冲冲地乘飞机出发了。到了北京,表哥把我接到了他们位于东交民巷的新家。
次日上午,表哥陪我到紫禁城内游览了一番。紫禁城真不愧为举世闻名的皇家建筑!中午,我们品尝了北京小吃。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在街头,我有幸听到了谭嗣同充满激情的演讲,深受鼓舞。回来的路上,我顺便买了一本《新青年》杂志。……艾薇儿新歌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27.以下是某同学撰写的介绍南昌起义的一段文字,其中有三处错误,见下面文字的划线部
分,请你把错误之处出来并纠正过来。(3分)
  1921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决定以城市的方式武装反抗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领导这次起义的有、贺龙、朱德、、叶挺等。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三、材料解析题(27题6分,28题8分共计1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1937年12月15日,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三千多人,
被日军解往南京汉中门外,用机密集扫射。然后,受伤未死者与死者一起被焚化。1 6日,中国难民五千多人,被日军集体押往南京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用机扫射后,弃尸江中……丧心病狂的日本军队还冲进由红十字会和其他国际友人设立的“安全区”,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把“安全区”变成了黑暗、悲惨的人间地狱…… 。
材料二 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的表述发生了变化,修改前,都提到了“屠杀”,谈及屠杀的数字,少的说有“十几万人”,多的说“30万人以上”。但在修改稿中,用“大量、许多”等词语模糊其辞,有的还公然写着“没有定论”。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从南京大屠杀持续的时间、遭杀害的对象等方面来说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南京大屠杀中我死难同胞的人数。(3分)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发生变化的实质什么?作为当代中学生,请略谈你的认识。(3分)
29.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8
分)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zhí)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