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代教育思想精华推进素质教育
传承古代教育思想精华推进素质教育
作者:赵加军
来源:《华人时刊·校长》2018水鱼怎么杀年第09
衬衣的穿法        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出了独具特的教育思想,其中的精华光耀千秋,犹如强大的磁场.散发着诱人的魅力,不仅培养熏陶了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而且对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山海经故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引领和借鉴作用。
        一是树立天下为公家国情怀的育人方向。我国古代教育尤为重视培养人的气节与操守。重视道德教育与道德养成,强调人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主张树立不计成败利钝、不问安危荣辱而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胸怀的育人方向。《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引导读书人修身立志,把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作为奋斗目标。《礼记中国十大军工集团·礼运篇》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威风堂堂歌词,可谓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孕育了无数像林则徐那樣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志士。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告诫全党干部要以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为己任。
        二是培养治国安邦人才的育人定位。中国古代教育家很早就认识到教育是国家整个经济
社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教育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必须将其置于整个社会体系中加已考察和解决:而教育问题的解决,又必然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孔子十分重视教育,把人口、财富、教育当作立国的基本要素。他认为,在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之后,唯一的大事是伤感四字网名教之,即发展教育事业。他重视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孝悌忠信,看到了教育对于治理国家、社会所具有的重大作用。这种把教育放在治国治民重要地位的认识,把个人道德修养和提高社会道德水准看作治国安邦基础的思想,是十分可贵的。《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16个字: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其意思是:建立国家、管理人民,教育必须发展在先:教化老百姓养成良风美俗。必须要从教育人手。教育的作用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二是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形成良风美俗。尤其在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方面,教育已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国家战略,从隋唐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这一千三百年中以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坚实的基础就是教育。中国古代以培养治国安邦人才的教育定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