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年,焦作成为全国旅游业的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从而形成了旅游发展中的焦作现象,而云台山是王冠上的宝石。目前云台山已变成全国一个比较知名的山,但由于发展时间短,还没达到像黄山、庐山那样家喻户晓的程度。匆匆的一路看一路想,觉得可以归纳出一个命题——云台山效应。
一、云台山效应与发展
为什么会有云台山效应呢?因为近几年云台山的发展确实比较突出,2001年接待45万人,681万的门票收入。经过三年的发展,2004年预计达到110到120万人,6000万到8000万的门票收入。四年内增长了十倍,可以说是一种超速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局面。这样的一个状况本身构成了一个效应。云台山的发展有四个方面比较强。
第一是政府主导力度强,书记亲自带着干。从体制上来说,党政企不分,构造了一个力量很强、效率很高的体制,并且见到了实效;从支持力度上说,政府支持力度很大,尽管云台山的收入这么增长,但是财政不要钱,要的是云台山的发展。这是一个蓄水养鱼的政策,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长远眼光的政策。
第二是意识强,尤其是市场意识。今天一路走,韩局长不断地观察车,这辆车是河南的,那辆车是江苏的,那个车是安徽的,然后说,你看这儿有西安的车了,西安这个市场刚开发。我走了这么多地方,当地领导像这样注意车牌的很少见。这就充分反映了市场意识很强,看的材料里专门有一份各个城市的统计表,时刻跟踪市场,时刻关注市场动态。
第三是环境保护的意识强。不管是从山上看到的,还是在交谈的过程中听到的,都是把环境保护放到第一位,不论是大的布局,还是细微之处,都把环境放在第一位。这样的环境保护意识就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对后人有一个好的交待。从山底看到一片桃树林,真是灿烂的很。这片桃树林都是一锹一镐挖出来的,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很难做到这样。实际上是培育了一个大的环境,正是这样的环境为云台山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所以,云台山下一步的发展是怎么样继续坚持,既要开发,同时又要加强保护,这是一个非常需要关注的、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第四是文化意识强。云台山的文化意识最突出的是体现在各个细节上,而这个思维是很硬的思维。游客中心、星级厕所、人行步道的建设,以及对游客的一些提示,都反映出一种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以人作为出发点,也符合现在中央提出的新的科学发展观。
知足者常乐作文 以上四强就构成了云台山一年一个大台阶,四年取得十倍增长的效果,为下一步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基础条件。现在公路没有问题,水、电、气基础设施都没有问题。这些正是很多地方在发展中始终制约、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云台山都不存在。这样的基础条件对下一步发展更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平台已经建好了,就差一个锦上添花的事。
云台山发展还有一个全局性的意识,就是规划的五大景区、十大景点,包括了焦作的方方面面,不只是云台山自身。这样一个发展局面非常可喜。当然,如果再仔细分析,还有很多具体的东西可以提炼。总体来说,构成了一个云台山现象,也是这些年以来在国内看到的,通过景区开发快速发展,进一步构造地方品牌,创造地方品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范例,这个成绩应该充分肯定。同时也有很多经验需要进一步总结,这些经验具有全局意义。云台山所处的河南,不是一个经济发达之地,也不是一个真正的要冲之地。交通再方便,离郑州还有一个半小时,离洛阳还有两个小时。从目前来看,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可能会更快,但它毕竟不是一个要冲之地。更何况,郑州较突出的,只是一个交通便利,其它的突出没有,它不像“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本身就是很强的旅游目的地,同时本身又是非常强的客源产出地,光靠自我循环就可以发展。这里不同,必须靠强
写给父亲催泪的话简短力营销,应该说这几年营销确实达到了一个强力的局面。
研究云台山现象,这可以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2003年800万元营销费用,2004年1300万元营销费用,这个数额确实很大。而河南全省的营销费用也就是2000万元,北京市旅游局一年3000万元,杭州的力度大一些,宁夏旅游局力度小。但宁夏也是一个省级单位,在前几年,一年的营销费用20万元,最早是5万元,后来有一次财政部开会,孙钢副局长点名说宁夏财政对旅游不支持,结果过了两个月,宁夏财政厅长到孙局长的办公室说,你批评的问题我已经解决了,宁夏旅游局的营销费,现在已经提高到20万元。这些都是实例,这么大一个北京,一年3000万元,而一个云台山一年1300万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强度啊?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 1300万元花得是否合适,或者说,进一步还是靠大额的宣传促销费来发展,能不能撑得住,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反过来说,像这样重视旅游的,可以说绝无仅有,黄山、峨眉山、武夷山这些景区,历史久,名气大,不需要做强力宣传,但同样是这个道理,也怕项目失败,该做的营销都得做。云台山这几年的成名、发展,一部分是靠工作努力,一部分是靠钱砸出来的。
七夕对情人的暖心句子这些事情都很好,但还有担忧,担忧的是下一步怎么办,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下一步的措施。
二、云台山发展的潜质何在
190公里的地域面积,在全国的大山里面积也不算小,黄山154平方公里,泰山是261平方公里。如果单从占地面积上说,在国内可以和这些名山、大川等量。但是大也造成了一定的开发利用难度。如果190平方公里的面积局限在景区开发这样一个思路上,会形成一状况,就是景点开发无数,但客人不可能把景点看遍,就会产生一个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所以,不赞成190平方公里都开发的思路。
目前的制约点是配套建设的问题,这个制约点抓得比较准,也顺应了市场需求,但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现在是五大景区、十大景点,戴了世界历史公园的桂冠,也戴了六顶国家级的帽子,有荣誉就要,有帽子就戴,这是对的。同时有这样一个道理,帽子越多就越不值钱。但是这事我不反对,你弄20顶帽子也是好事,总不是坏事。只不过觉得,这里还需要研究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因为现在是从初级阶段开始起来,一年一个大台阶,这个态势能持续多少年?需要研究。
1、百万现象考研究生需要什么条件?
国内的名山大川有一个现象——“百万现象”,基本上是游客到了一百万人这个坎,就很难过去。黄山现在154万人,真正买门票的也就是一百万人;泰山从一百万人到二百万人,这一个台阶迈了十年。如果讲区域条件,云台山比不了泰山;讲名气比不了泰山、黄山。今年要达到120万人,就意味着第一个坎已经过了,但是这个百万现象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里面有它的必然性、规律性。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就不能只考虑台阶往上迈,一百万人、二百万人、三百万人、四百万人,六千万人、八千万人、一亿人,要是这样想,就有点晕,有点违背旅游市场的客观规律。
当然,国内名山大川这个现象到底怎么解释,还没有想清楚。但一个基本原因是市场有一个饱和度,该来的人来得差不多了,不该来的人也就不来了,然后下一代人成长起来,成长起来的这一代该去的也去了。因为观光旅游一般来说是一次性的,很少有回头客。百万现象主要的原因是这些,这将是云台山发展中面临的第一个大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比少几个餐馆,几个旅馆重要的多。这样的话,就需要研究云台山的潜质。
2、两个命题
猴痘病毒疑进化 这两个题目说得大概有点大,但还可以研究。
(1)断裂与台地
这是从地质学地貌这个角度来说的。断裂形成峡谷,峡谷形成观赏点,所以云台山最大的吸引力是断裂。由于断裂形成了峡谷,形成了山水景观,构成了以观光为主体的局面。台地是太行山的一个地质特,台地构成了山体。所以客观的说,这里的山并不漂亮,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但有山水相间,就让人兴奋。虽然山不漂亮,但台地与其它的山相比,又提供了相应的开阔地,提供了相应的经营的可能性,提供了相应的经营场所,这是可比的优势。比如,黄山已经把每一寸地方基本都用尽了,要搞经营设施就没有地方。所以现在黄山提出,山上游山下住,但是这么多年来,山上游山下住的格局始终没有形成,所以山上的宾馆效益非常好,山下非常差。可是这儿不同,台地从景观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弱势,但是从经营的角度来说又是一个优势。这个命题可以进一步往下挖掘,可以挖掘出一些东西。
(2)南派与北派
中国的山水画从东晋开始,经历唐代到宋朝,应该说技艺成熟格局既定,宋朝以后的山水画都是在学宋朝,所以宋朝的时候分成了南北两派。南派以范宽为代表,追求的是空灵、
小巧、意境,范宽的那幅《重山复岭图》是名画,凡是知道一点中国画的,都知道这幅画,他反映的就是这个特点。北派以董源、巨然两位大师为代表,就是大开大阖。董源和巨然当时的生活地点就是南太行,所以北派的山水画的主要特,实际上就是在南太行形成的,反映的也是南太行的地貌。这样的一个命题是引伸出来的,也就是说,云台山地处南太行,就是北派的典型景观典型地貌。
这两个命题是从进一步的发展角度来说,如何抓住优势,回避弱势,如何挖掘文化性的资源,把云台山做好。
三、四个转换
1、高度重合
云台山的发展现在有一个很好的现象,同时也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弄不好就会演变成一种危机性的情况。现在80%是外省游客,80%是团队游客,这两个80%高度重合,也就意味着,云台山的主导权把握在旅行社手里,而不是把握在自己手里。之所以形成这种现象,一是由于强力营销的结果;二是和旅行社的关系处得不错,所以旅行社都有积极性来
推销云台山;三是现在产品单一,正是因为产品单一,才形成了这种高度重合的两个80%。反过来说,一个地方发展的主导权应该把握在自己手里,假设在哪个事上和旅行社闹翻了,旅行社联手抵制,客源马上要掉下来。所以,这个事说到底,一方面成绩巨大,一方面危机潜伏,这就提示我们必须调整云台山现有的发展模式。现在叫做单腿的单腿,第一个单腿是以观光产品为主,叫做唯一产品;第二个单腿是唯一性的观光产品基本上靠旅行社来把持;第三个单腿是单一的门票经济。这三个单腿,光看数字很好看,现状也确实不错,但是看长远有担忧。
2、四个转换
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就要解决这三个单腿,第一,把单一的观光性产品转换成复合性的旅游产品;第二,把单一的旅行社主导的局面转化成介入旅行社,同时自主营销的局面;第三,把单一的团队性的游客变成团队和散客并重的局面;第四,把单一的门票变成一个综合性的收入模式。当然这四个转换,说的容易,做起来很难,但是按照云台山现有的这些条件,四个转换是可以达到的,完成这四个转换,云台山就会真正的上一个大台阶。
严格的说,现在国内名山大川都没有完成这四个转换,但现在大家都普遍意识到这个问题。
比如,泰安研究泰山的发展问题,我说你现在不光是单一门票经济,还变成了过路经济。泰山还不如云台山,这儿的客人是两日游,还住一晚上,所以感觉住宿不足。泰山没有住的问题,哪怕中午在泰安下了火车,接着索道上山,在山上转一圈又下来,坐上火车又走了,完全是一个过路经济。看着二百多万人,这二百多万人到底有多少收入,不能只看人次。很多山形成了这么一种循环,觉得人数有点少了,就提高门票,过几年又提高门票,买涨不买落是对的,但不可能永远如此。黄山在这方面好一点,因为黄山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终极旅游目的地,云台山也是一个终极旅游目的地,到了云台山就不用再延伸。可是泰山不同,它是一个过境地,这种过境经济更可怕,不要满足于人数的增长,必须研究来多少人,停留多长时间,花多少钱。
3、复合模式
这是国内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既然说云台山现象已经创造出了一系列的“一面”,下一步在这四个转换过程中应该创造新的一面。转换的条件已经具备,首先资源具备。不仅是一个山,也不光是到这儿看看这点景,山里面还有湖,190平方公里的面积,还有很多资源尚待开发。但是这些资源的开发不能再是景区性的开发。如果还是追求景区性的开发,无
非两个思路。比如,有的客人已经来过了,再开发几个新景区,吸引他们再来。按着这个思路吸引下去,把190窗外的麻雀平方公里开发殆尽,还能吸引多少人?而且都开发完了就意味着,云台山可以“七日游”、“九日游”,天天爬大山,客人能这样吗?很简单,190公里内部相应来说景观同质化,无非是这个大一点,那个小一点,这个山漂亮一点,那个水漂亮一点。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走,等于自己跟自己打架,自己在培育自己的竞争对手,自己辛辛苦苦投资开发新景区,却对老景区构成一个威胁,构成一个竞争,所以这条路不能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