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及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观和探究观。
三、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节课堂围绕一瓶雪碧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一吨是多少公斤(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3.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互相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
怎么拍一拍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设疑:同学们喜欢喝饮料吗? 展示:一瓶雪碧,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饮料,它里面有气体吗?是什么气体 展示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国产隐形车衣10大品牌讲述: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物质世界里最庞大的含碳家族成员之一:二氧化碳 | 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是二氧化碳 | 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来引入新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
二、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播放动画:首先看一短片:“死狗洞”,请学生分析原因 提问:根据刚才的解释,这体现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设疑:二氧化碳不供呼吸,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阅读教材119页了解一下 追问:如何设计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结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提出问题:山洞或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怎样确定人是否可以安全进入? 展示:实验方案-灯火实验 拓展应用:现在有许多户外运动爱好者,探险时若进入不熟悉的山洞,使用手电灯或火把作为照明工具哪种更科学? | 学生解释原因:二氧化碳密度大沉积在山洞底部,且二氧化碳不供呼吸,导致小狗缺氧窒息而死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供呼吸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学生交流后分组展示设计的多种方案:如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或者在平衡的天平的托盘上放等体积装有空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看哪端下沉? 学生合作实验,观察并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后回答 在快乐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知识,许多学生都能够做出判断。 |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4.通过多媒体拓展视野 5.联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提问:汽水中有二氧化碳,这说明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追问:能否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 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方案,并给与恰当的鼓励 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 结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资料卡片: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压强增大时溶解的更多。 延伸:在九单元溶液中你还会到让二氧化碳溶解性增强的其他方法 |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学生交流合作设计实验并展示自己的实验装置草图,讲解原理,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动手实验,快速向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约四分之一的水,并迅速拧紧瓶盖,振荡并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部分学生如果实验失败,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失败的原因 |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 2.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3.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
3.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无发生化学反应呢? 关于母爱的句子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信息速递:石蕊是一种植物素,显紫,遇到酸或酸性物质时会变为红。 实验1.向干燥的用紫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稀醋酸 实验:向装有二氧化碳和水的软塑料瓶中滴5-7滴的紫石蕊试液 提问:液体变红,是液体中的哪种物质使石蕊变红?请做出合理的猜想 展示:请利用下列物品设计实验方案(一瓶二氧化碳、一朵用紫石蕊染成干燥的纸花、一壶蒸馏水) 提问:解释所设计方案的理由 追问:其中步骤一、二顺序能颠倒吗? 讲述:确定实验方案后开始进行实验 实验1. 把紫花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2. 向干燥的用紫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水 3.把喷水后的紫花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 引导:酸能使紫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水都不能使紫石蕊变红,为何喷水的紫花放入二氧化碳中就会变红呢? 问题: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还有其他什么性质呢? 实验4. 用吹风机烘干变红的纸花,观察现象 提问: 为什么变红的花又变回紫? | 学生猜想 学生阅读 学生观察现象:紫花变红花 得出结论:酸能使紫石蕊变红 学生观察现象:液体变红了 学生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碳 2.可能是水 3.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的生成物 学生组内交流后回答方案的设计并解释设计理由: 步骤一:将纸花放入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步骤二:在纸花上喷水 步骤三:再次将喷水后的纸花放入二氧化碳的瓶中 学生解释设计的理由,其中步骤一二不能颠倒,否则无法探究猜想2、3哪个合理。 以下内容均由学生回答: 观察现象:紫花不变 得出结论:水不能使紫石蕊变红 观察现象:紫花不变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使紫石蕊变红 观察现象:紫花变红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石蕊变为红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写出化学方程式 | 1.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先猜想,后假设,进而实验,推出结论。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 3.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通过使石蕊变的探究,初步让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理念和方法。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5.用生活中的物质来做实验,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对知识的掌握将更为深刻 |
4.实验探究:碳酸饮料中的气体即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 提问:打开汽水即碳酸饮料会冒出气泡,如何验证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追问: 如何把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取出来呢? 实验: 用注射器抽取 思考: 为了使石灰浆[Ca(OH)2] 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 学生回答: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学生设计 1.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汽水瓶口,把导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瓶口 学生解释: 炭火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CO2,氢氧化钙与CO2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使墙壁变得坚硬,同时生成水,故会有些潮湿。 学生书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加强实验设计的体验,再次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知识获得的过程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5.归纳总结 提问: 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和已有知识,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鼠年中国发生的大事 追问: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化学性质的是哪些? 过渡: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讲述: 所以二氧化碳有这些赞誉: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 建筑师们称它为——“粉刷工匠”; 但是环境学家却说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科幻电影前十名问题:CO2对环境有何影响? | 学生描述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生回答 学生描述二氧化碳用途 学生体会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 1.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体会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感受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
中考链接:应用中考pk赛 | 学生抢答 | 持续激发学生兴趣,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反思:通过本课题,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认识有什么提高?能力有什么长进? |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和提高 | 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
七、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
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出现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达成了预期目标。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探究过程中,设置了问题串,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在检验碳酸饮料中的气体的环节中,学生积极寻多种方案。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孩子们上课时的兴奋状态是不多见的。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1.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在本这节课中,我设计从一瓶学生熟悉的“雪碧”入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又可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播放一段 “死狗洞之谜” 的视频,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再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步步引导,让学生从一瓶雪碧中发现二氧化碳的诸多性质,然后进行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的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教学中,一共设计了九个实验,实验的材料阶梯蜡烛、、喷壶、紫的小花、矿泉水瓶、醋酸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的物质;实验内容图文并茂,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