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对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宣化二中    电商如何做推广杨懿颖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宣化二中的杨懿颖,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说课比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课题3梦见被子《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以下5个方面分别进行研说。
熊猫宝宝贺新春一、说教材
    我将从这4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
1. 说课标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1. 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2. 说教材中的地位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氧气性质的探究方法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又为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说教学目标
4. 说重难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没有现象,必须借助指示剂才能验证,学生对石蕊不熟悉,因此这一条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 说学情
学生已经掌握了氧气性质的探究方法,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适应新课改,我校倡导生本教育。生本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实践;要求教师不要轻易将问题和任务的结果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与伙伴一起归纳总结得出。根据这一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情况,本节课我采用了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比较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法有: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和问题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我校倡导五环教学模式:
第一个环节: 情景预设,导入新课
课标教学建议中提到: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因此,我选择了一个干冰灭火的趣味实验视频作为本节课的情景导入,这个视频是这样的。
这段视频选自学生喜欢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视频中,地上摆放着高低不同的燃着
的蜡烛,主持人将干冰倒入热水中,瞬间产生大量的白雾,较矮的蜡烛全部熄灭,而较高的蜡烛仍然燃烧着,并呈现出了“I Love U”的字样。通过问题1:白固体是什么?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告诉学生白固体是固态二氧化碳,引入新课。通过问题2:为什么矮的蜡烛熄灭?引发学生思考二氧化碳的性质,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伏笔。
第二个环节:任务呈现,明确目标
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幻灯片给学生呈现出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第三个环节:探究新知,达成目标装潢公司排名
1.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共设置了四个实验。
1. 蜡烛台阶实验
课本中传统的蜡烛台阶实验在实际操作时不易成功,经分析,有两点原因:一是倒入的角度不正确而使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二是如果蜡烛燃着时间稍长,由于温度高,很难倒进CO2而导致实验失败。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我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烧杯中放入这样一个挡板,实验时,从挡板的一侧缓缓倒入CO2,另一侧的低、高两支蜡烛依次熄灭。
  改进后,大大提高了该实验的成功率,与视频引入相呼应。
2. 检验可乐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考试说明中提到:“能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因此我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设计一个利用身边的物质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的实验。学生经讨论,得出方案:检验可乐中溢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从而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
本实验由学生完成。将雪碧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完成后将实验原理给学生呈现出来。
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创造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实验过程、领悟实验原理。
3. 二氧化碳溶于水实验: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课本中的经典实验对这一描述没有定量地体现出来,学生对这一描述感受不深,也没有体现出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因此,我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观看视频)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从5毫升变成了3毫升,说明有2毫升溶于了水,下拉活塞有气泡产生,说明压强变小,二氧化碳溶解得量变少。
改进实验的优点是①材料易得,学生在家中也可以动手做此实验(可用小苏打与食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②现象明显,该实验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做好了准备。
    手机为什么不能下载软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实验结果比理论值略小,引导学生对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原因可能有两点①在吸入二氧化碳时可能已有一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不易溶于水的氧气、氮气。
    改进实验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课本上是这样设计的。该实验难点在于石蕊是学生一无所知的物质,必须通过实验铺垫,先让学生意识到酸能使石蕊变红,那么就可以用石蕊来检验酸,若变红说明有酸生成。因此得出结论: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生成酸。通过加热、变这个实验,让学生掌握碳酸不稳定这个知识点。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石蕊变的探究,初步让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理念和方法,同时也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理念有机地融合在教学中。
物质的性质决定着用途。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归纳二氧化碳的用途。
提出问题关于节日的诗1CO2有这么多的用途,那么CO2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个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温室效应。
问题2:减缓温室效应的方法有哪些?引出低碳生活理念。
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正确认识能源、环境与化学的关系;树立科学的物质观。
下一环节,“当堂检测,检测目标”。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设定了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验收。
第五个环节:知识梳理,情感升华
通过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及时地进行课后小结,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丰富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保护大自然的责任感。
五、说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较紧凑,实验较多,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