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简介
(本专业简介为我校2005年(或2005年春季)教学计划为主,各专业具体教学计划以各试点单位下发的为准。)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胜任文化、宣传、教学、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能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原理,能较扎实地掌握汉语和文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和检索古典文献,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师范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胜任文化、宣传、教学、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良好的汉语言文学
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能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原理,能较扎实地掌握汉语和文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和检索古典文献,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
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课:语言学概论、汉语专题、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英语Ⅱ(1)、英语Ⅱ(2)、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等。
限选课:专题写作、艺术欣赏(本)
选修课:比较文学概论、现代汉字学、美学专题、语法研究、影视批评、非言语交际、秘书资格证书专题(2)、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北京文化专题讲座、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选讲等。
师范方向:
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课:语言学概论、汉语专题、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英语Ⅱ(1)、英语Ⅱ(2)、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等。
限选课:现代教育思想、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选修课:比较文学概论、现代汉字学、美学专题、语法研究、影视批评、非言语交际、教师职业道德、秘书资格证书专题、北京文化专题讲座、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选讲等。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媒体
(一) 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采用集中辅导和巡教巡考等方式,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二) 限选课为专业必修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推荐教材。
(三) 选修课可由分校(工作站)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但专科阶段已选的选修课,除在本科阶段作为限选课的艺术欣赏以外,本科阶段不得重复选用。
(四) 统设服务的课程,中央电大提供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材、考试等教学资源的支持服务。省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工作均由市电大负责。
(五) 学生可以从“公共选修课程目录”中选修课程,也允许学生跨科类选修课程。但这部分课程的学分不得超过课程总学分的10%。
空调扇价格 (六)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各门课程均须安排平时作业,由中央电大和市电大共同组织实施。作业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英语平时作业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无平时作业成绩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结业考试。
(七) 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的考核应以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为依据,命题时应注意安排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两部分内容。结业考试试卷采用百分制,卷面成绩一般占课程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八) 集中实践环节由市电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负责组织实施。实践环节不合格者,不
过年高速免费几天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集中实践环节不得免修。社会实践安排3周(3学分),毕业论文安排5周(5学分),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提倡多样化,选题应在总体上符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要求。
师范方向:
(一) 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采用集中辅导和巡教巡考等方式,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二) 限选课为专业必修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推荐教材。
(三) 选修课可由分校(工作站)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但专科阶段已选的选修课,除在本科阶段作为限选课的艺术欣赏以外,本科阶段不得重复选用。
(四) 统设服务的课程,中央电大提供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材、考试等教学资源的支持服务。省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工作均由市电大负责。
梦幻西游手游法宝
(五) 学生可以从“公共选修课程目录”中选修课程,也允许学生跨科类选修课程。但这部分课程的学分不得超过课程总学分的10%。
(六)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各门课程均须安排平时作业,由中央电大和市电大共同组织实施。作业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英语平时作业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无平时作业成绩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结业考试。
(七) 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的考核应以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为依据,命题时应注意安排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两部分内容。结业考试试卷采用百分制,卷面成绩一般占课程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八) 集中实践环节由市电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负责组织实施。实践环节不合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集中实践环节不得免修。
(九) 毕业论文安排5周(5学分),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提倡多样化,选题应在总体上符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要求。教学实习安排3周(3学分)。
四、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北京电大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教学计划。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1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历毕业证书。
五、主要课程说明
必修课
1、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为学生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 知识,为探讨语言理论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1) 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语言的结构; 3) 语言的发董洁最新电视剧
展。
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2)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桌面文件夹图标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比较系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程,包括主要社团、流派、 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基础上,就某一文学现象作重点阐释,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学史观,提高 学生独立分析文学现象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第一学期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小说流变(或诗歌创作、或文学思潮)作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第二学期,就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重大文学现象(包括 文学思潮)作比较细致的描述与分析。
3、汉语专题(1)(2)
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开设一学年。
“汉语专题”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涉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方面。
现代汉语方面,通过现代汉字学和汉语规范化两个专题的讲授,使学生能正确使用现代汉字和汉语,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主要教学内容:现代汉字学——主要研究现代汉字的属 性和应用(属性方面包括字量、字形、字音、字序,应用方面包括人际界面和人机界面);
古代汉语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主要教学内容: 1) 汉字的结构及流变,汉字与古汉语词汇学习的关系; 2) 音韵学常识; 3) 词义及其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汉字、语音与词汇的关系; 4) 古今语法的基本区 别,汉语语法的主要变化。
4、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本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已有外国文学史知识基础上,重点了解20世纪西方文学,特别 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扩大文学视野。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讲授20世纪西方文学发展脉络,重点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主要流派的理论主张、代表作品、文学特点、影响与评价等。
5、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2)
本课程12学分,课内学时216,开设一学年。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比较系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流变、重要的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与 作品的基础上,就小说、诗歌和戏剧三种体裁的代表作家与作品,作深入一步的阐释,以提 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解读能力与鉴赏水平。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小说专题”,讲授中国古典小说的演进脉络,对若干代表性著作做较深入细致的分析(如“话本”、《水浒》、《三国》、《红楼梦》、《聊斋志异》 等);“诗歌专题”,讲授中国古典诗歌的演进脉络,对若干代表性诗作(如《诗经》、《
楚辞》、唐诗、宋词)作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戏曲专题”,讲授中国古典戏曲的演进脉 络,对若干代表性作品作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
6、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己有中国文学知识基础上,通过研读古代文论名著选篇,把握中 国古代文艺思想发展脉络,了解古代文论经典作家文艺思想,从而加深对中国文学的理解。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讲解从先秦诸子(包括孔子、庄子等人),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刘勰为代表)的文论名篇,以及唐宋诗论,明清小说、戏曲理论,以把握中国古代 文论家丰富的理论成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