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会衰老,为什么无法永生
人类为什么会衰老,为什么无法永生
林妙可假唱事件“自私的基因”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给出了一个视角和观点:
人体只是基因的生存机器(宿主),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基因才是主角,人类只是一个乘客。基因存在的根本驱动力就是复制,所以控制人类产生的根本驱动力就是繁衍。而基因复杂的功能性表达(包括本能、情感、自私和利他主义行为),都只是环境(信息)压力塑造和筛选的结果,其目的全在于为了让基因复制遗传的过程,能够顺利且更好的完成。
事实上,基因进化的结果是在存储环境信息(也就是某种策略)为本能,以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生存压力。基因可以通过对其生存机器发出如下指示的形式来编制程序:
下面这些会带来好处:口中的甜味、情欲的亢进、适中的温度、微笑的小孩等。而下面这些则会带来不快:各种痛苦、恶心、空空的肚皮、哭叫着的小孩等。如果你碰巧做了某件事情之后便出现了不愉快的情况,切勿再做这种事情;而在另一方面,重复做为你带来好处的任何事情。
那么人类为什么会衰老?
第一,有一个经典的比喻,基因每次复制就像一次复印的过程,只不过每次复制都是使用上次的副本来复印,这样随着复制次数的增加,基因丢失的信息就越多,也就慢慢影响了上层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和效率,以及稳定性,而这就是衰老的表现。
而这种基因复制丢失信息的过程,还伴随着突变和错乱,这些突变和错乱一部分是来自基因的复制机制,一部分是来自环境压力和污染源(物理、化学、生物因素)。那么基因的突变和错乱,不仅会导致衰老,还会导致不可逆且无法自我修复的细胞功能性错误,也就是各种致死性严重疾病的源头,比如癌症。(癌症真相,启示与思考)
所以,宏观上可见,人体在发育完全成熟过后就会开始衰老,只是不同人衰老快慢的程度不同,每个人的完全成熟期也有差异,但发育成熟后,衰老就开始一刻不停的进行。
然而,甚至还有观点认为,发育其实也是衰老过程的一部分,因为从受精卵开始,细胞不断的分裂分化,从通用性到独特性,从独立性到被迫协作(普通细胞沦为神经系统的奴隶),这可以看成是细胞从出生,到残化、弱化,最后到死亡的过程。
第二,从环境和进化角度来看,人类的极限寿命很长(120岁以上),而中间衰老的过程不会对基因的复制遗传,产生立竿见影或是毁灭性的影响。
对于衰老,环境没有给基因施加压力(筛选),表示开始衰老就必须停止繁衍,否则衰老就会严重影响繁衍。所以,繁衍和衰老是同时开始的,哪怕衰老效应越来越明显,人类仍然可以一边衰老,同时也可以一边不停地繁衍。
那么,衰老没有影响基因复制,就会在自然进化的穷举试错中保留下来,也就没有进化出保持不衰老等待繁衍期的功能机制。当然繁衍有最佳的时间段,也就是衰老对繁衍影响有一个阈值,超过了对繁衍的干扰还是存在的(后代基因突变数增加),但影响很小。
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人类的繁衍期非常长(并且几乎全年无休随时随地),那么进化出不衰老等待繁衍期的可能性,就是不存在也是不合理的——因为不衰老就会一直繁衍,一直繁衍就又不会衰老,这是循环依赖——产生永生了。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繁衍能力的衰退,就是衰老的一部分,并且还代表着衰老的进程。因为不能繁衍的生存机器,对基因来说就没有价值,并且随着繁衍能力的衰退,宿主的价值也是在不断降低的。
病毒会把宿主给弄死,但在此之前,病毒会极力的通过宿主扩散。那么类比起来,基因的扩散手段就是繁衍。
但与此同时,基因还进化出精子和卵子活力很强,复制过程明显不同于人体其它细胞的机制。也就是说,精子和卵子不怎衰老(复制稳定),而是人体其它细胞在不断衰老(复制不稳定)。
男性身体在接近寿命极限(文献报道是93岁)的情况下,精子依然可以进行有效繁衍。
西瓜皮面膜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利用智能创造的医学手段,并不能延长人类的极限寿命,只是在增加抵达极限寿命的概率。
上课说话检讨书
结合实际的寿命记录,人们得出了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相当于生长期的5~7倍的结论。人的生长期长达20~25年,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该是100~175岁。从微观角度看,人体细胞的分裂周期为2.4年,而细胞分裂极限是40~60次,平均为50次,因而人的自然寿命约为120岁。
事实上,基因在乎的只是生存机器的繁衍,然后就是把后代养大,并能够让后代正常的递归进行繁衍。其中养育后代,这个操作是必要的,因为没有完成把后代养大(可以独立繁衍)操作的基因,就会有更大概率的得不到复制遗传,而最终消失。
那么把后代养大(父母平均50岁之后,25岁生育,后代抵达25岁),这就是环境压力给基因的筛选指令。再往后,基因的复制就开始乱了,缺少监管和约束了,积累的错误和突变也更多了,越来越胡来了,就更容易崩坏了(疾病、癌症、脆弱),这都是因为没有环境压力给与的驱动力来维持有序,所造成的结果。
由此可见,发育成熟后就开始衰老,并没有什么问题——以目前的衰老速度,并不会影响养育后代,影响基因复制遗传——那么基因随机到这个结果并适应了环境,就会一直保持,直到环境压力驱使改变。企业安全生产标语
第三,可见,事实上基因并不会衰老,基因只是一串排列组合的信息,相反存在越久远的基因越会存在更长的时间。衰老的是上层结构,基因代表的是信息,描述了上层结构,结构复制结构就会把基因传递下去。所以,基因指导了结构的复制,这是基因的生存之道,而结构的复制错误就是衰老的原因,并且会反作用于基因。
烤茄子基因对人类繁衍过程的控制
如果基因在乎复制,那么就会在乎后代的数量,于是就有了男人播种的驱动力和能力,光
有数量也不行还需要质量,于是就有了女人甄别选择男人的驱动力和能力。但这样还不够,还需要关注后代的成长,于是就有了女人更年期的设定,这样年长的女性就可以更好地辅助隔代的成长。
这里有两点值得说明:
首先,精子的价值远远低于卵子,因为受精卵的初期营养供给完全都是来自卵子,精子仅仅只提供了后代一半的基因,并且卵子的体积也比精子要大的多(约100倍)。所以低成本的精子可以每天产生千千万万,而卵子每个月只有一个。
这种不对称性(包括母体孕育后代)和博弈,必然就要求卵子提供方,更加谨慎且善于甄别和选择,以及在两性关系中表现出慢热和不着急——这其实是稳中求胜的策略,以出忠诚度高且可以共同养育后代的精子提供方。但精子提供方必然就会有极力扩散基因(试图让更多的精子遇见更多的卵子),和逃避养育后代(节省时间和精力去扩散精子)的倾向,因为这有利于基因的复制。
可见这种两性博弈,最终会达到某种平衡,即是男人不忠诚就得不到遗传(不被女人选择)
,但是完全忠诚又比不过,表面忠诚却会扩散基因的后代数量多。所以男人表面上一定是忠诚的,但试图去扩散基因的倾向也一定会存在。
其次,年长女性生育,然后照顾自己的后代,比不上辅助照顾隔代的价值,因为子女的后代更健康(基因突变率小)、更容易得到悉心和充沛精力的照料、以及更长的父母守护时间。那么显然,子女后代的基因更容易复制遗传下去。小可爱美瞳
注意,这里基因并不能思考和计算,它们利用穷举试错,在时间历程中复制遗传统计概率最高的胜出,生物学家利用数学验证了胜出的策略。
另外,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精子、胚胎和母体也是处在博弈之中。母体每个月的月经,就是为了尽可能的排出质量不行的精子或是懦弱的胚胎,而只有最强的精子才能获得卵子,最强的胚胎才能在母体中生存下来,这是一种适者生存的筛选。并且在整个孕育周期中,出现问题的胚胎都会被强制排出体外,也就是流产中断妊娠。
而生存下来的最强胚胎,就会开始利用胎盘和脐带,来榨取母体的资源,并通过释放各种激素,以让母体为自己营造一个合适的生长发育环境。比如母体食欲和口味的改变,就是
在为胚胎构造一个丰富且必要的营养供给,而呕吐则是为了趋吉避凶地排出可能对胚胎不利的毒素。甚至胚胎还会不断的利用激素影响母体的感受和思维——也就是塑造母体的大脑神经网络结构,从而最终形成了一部分的母爱。这也就是为什么,经过孕育期,母体对胎儿都有不可名状无法割舍的情感,这是来自胎儿基因的一部分控制。
事实上,母体对胚胎来说就是宿主,胚胎与母体是寄生关系,胚胎也将会消耗掉母体巨大的营养资源,并会严重干扰和破坏母体的激素平衡,或说是建立胚胎所需的新平衡。而胚胎和母体不仅可以血型不同,通常也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人体排斥外来异物的功能,比如免疫排斥器官移植)。这其实是因为胚胎的基因能够产生——双重免疫抑制,也就是一方面抑制母体的免疫系统攻击自己,另一方面抑制自己的免疫系统攻击母体,从而来维系着寄生关系中脆弱的平衡与博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