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分子学看苗瑶民族历史!
来源:瑶族百科
这是一篇很长也很专业的文章,会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收获也会很大!
▼《蚩尤祭》苗瑶汉三文版:
ip地址怎么查东银西博|整理自《瑶族通史》
一、苗瑶族起源有哪些人类学根据?
现代人类学从语言、考古资料、民族学、体质人类学等方面研究人类各民族的起源、迁徙和分布。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瑶族主体语言的瑶语支语言、苗语支语言共属于同一个有亲缘关系的语族——苗瑶语族,清楚而确切的表明了苗族、瑶族的共源关系。
DNA分析图:东亚及亚太人Y染体单倍型系统演化关系(黑点表示突变的位点,H1-17分别表示单倍型1-17。红字标识的H6-12为东亚特异的单倍型——引自Jin and Su,2000)
苗瑶民族起源的的语言学依据
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瑶族主体语言的瑶语支语言、苗语支语言共属于同一个有亲缘关系的语族——苗瑶语族,清楚而确切的表明了苗族、瑶族的共源关系。盖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其重要特征是有相当的稳定性,不因社会的急速变化而发生急剧变化。虽然经历了数千年发展,苗语、瑶语已分裂成两个语支,甚至在两个语支内分化出不同方言、次方言,但是,在基本词汇方面,二者仍有30%是相同或相近的;在语法结构方面,二者的特征也是基本上相同的。
值得指出的是,苗瑶语在语系的划分上属汉藏语系,在语言的发生学上与汉族有亲缘关系。语言学工作者实际调查研究发现,瑶语词汇中有不少在构成和发音上与汉语词汇相同或相近。除了部分借词外,有些属于同源词。
尤为有趣的是,上古汉语的某些词赋作品,如楚辞中屈原的《九歌》中的一些词语,用现代汉语难以解读,而用瑶苗语竟可解读。广西西部布努瑶一些民间歌谣,在用词和结构上与楚辞相近似,瑶苗语与汉语的共源关系能成立。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类语言发生于旧石器时代后期,形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一万年左右。苗瑶语十分接近的亲缘关系,证明苗族、瑶族古代曾属于一个操共同语言的亲属
部落集团,而苗瑶语与汉语的亲缘关系,确切地说明苗族、瑶族与汉族三个民族的古代先民有密切的接触和交流关系。
由此可知,瑶族之起源于中国中原地区,在语言学上是有充分根据的。以家人之名预告
苗瑶族起源的民族学依据
民族学从事各民族文化比较研究,探索民族的起源和文化的变迁。比较的视角和范围通常包括祖先来源(包括虚拟的共同祖先)、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关于祖先来源和语言已如上述,此不再赘述。这里要补充的是,瑶族在记述祖先居住地和迁徙路线时,经常提及黄河、长江中下游一些地方。如瑶族《评皇券牒》记述评王召见盘护王十二位儿女赐名封爵的地点有滕州、尧州、信州、刺州(疑为荆州之误)、佑州(?)、瑞州、哀(兖)州、桃州等,多为山东、河南地名。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八排瑶举行“打道箓”的宗教仪式时“过九州”中提到宜州、扬州、青州、梁州、润州、徐州、兖州、荆州等古地名,也多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南一些地方的瑶族谈到祖先迁徙时曾在湖北武昌府居住过。两广、云南不少地方的瑶族一致地说到,他们是从湖南洞庭湖地区迁徙出来的。瑶族的主要支系盘瑶有“漂洋过海”的传说。近年瑶族史研究工作者经过研究,比较一致的看法
捷安特和美利达哪个好认为,盘瑶所传漂洋过海故事是有经历为根据的,其所传漂洋过海的“海”极有可能指的是长江、洞庭湖。
上述民族学实际调查所得关于瑶族古代居住地和迁徙地址的资料,与汉文史籍所载古代东夷、三苗及荆蛮、长沙蛮、武陵蛮活动范围是相吻合的。
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方面,民族学实地调查证明,各地各支系的瑶族衣着方面普遍爱着厚实紧身、乡满花纹的长衣、长裤或长裙,束发裹巾,赤足打绑腿;好饮酒,喜辛辣及醃腊食品;住泥木或竹木结构的平房,这和南方土著民族爱穿轻薄、宽敞的衣服,爱吃稀粥,住高脚干栏屋不同,说明瑶族原来居住在偏北较冷的地方,即使南迁后,仍保留中原的某些习俗。
瑶族虽然在南北朝后接受了道教的影响,但各支系仍普遍保留了“信鬼好巫”的习俗。在瑶族奉祀的神灵中,除了三清、四御、三元等道教神祗外,民族始祖神盘王、伏羲以及雷王、风伯、雨师、城隍、社王、龙王、鲁班、彭祖、家先、山鬼、水鬼、木精、禾魂、猎神、耗精等都是膜拜的对象。
上述习俗信仰和汉文古籍记载的古代南蛮、荆蛮、盘瓠蛮、长沙武陵蛮“好五衣裳”、“崇信巫鬼”、“椎结跣足”习俗相吻合。瑶族信仰的雷王、伏羲、风伯、鲁班、彭祖神,产生于古代山东一带,是否与瑶族先民曾在这一带活动过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苗瑶民族的起源的考古学依据韩菱纱学什么仙术
高压锅炖鸡考古学资料证明,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还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生存繁衍,到新石器时代逐渐形成了有鲜明地区性文化特点的人类体,考古学上称之为“民族文化区的萌芽”。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今山东全境、河南东部,出现了先后相继承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这三个文化存在的时间从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前后4000年,是一个大的人们共同体先后相继的文化遗存,这个大的人们共同体还包括若干个较小的人们共同体。
根据古史传说,古代中国东方的部落主要是太昊和少昊。太昊氏居陈(今河南淮阳左近),少昊氏“邑于穷桑”(今山东曲阜左近)。到夏代这里的人民始称夷,而夷有九种。拟声词有哪些
因此,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应是两昊集团的文化,亦是东夷集团或九黎的史前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特点是,其居民经营原始农业,渔猎业仍占有重要地位。人们普遍盛行拔牙风俗,人死后用狗随葬,轮制黑陶特别发达。
在长江中游地区,则相继形成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其存在时间约为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分布于湖北大部、四川东部和湖南北部。这是两个前后有一定继承关系的文化。根据古史传说,这是古代三苗集团活动的地域。学术界一般认为,屈家岭文化是三苗集团创造的文化。这一文化的特点主要是,其居民从事稻作农业,饲养禽畜,渔猎业仍占有重要地位;典型器物为蛋壳彩陶杯,还有大量彩陶纺轮,住房多平地建起,为多间式,儿童用瓮棺葬,居民有拔牙习俗,出土有石祖、陶祖。近年考古发现,原属东夷集团文化特点的一些器物、葬制,在屈家岭、石家河文化中也有发现,很有可能是东夷集团一部向西南迁移到长江中游地区带来的文化遗存,为我们研究瑶族的起源和迁徙提供了考古学的根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