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 人类学:人类学是研究人及与人之相近的灵长类的一门学问,或者说是多种相关学问的集合。
2. 文化: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3. 自然选择:简单地说就是保持适用环境较好的特征,抛弃不太适用的特征的过程。两个重要的基本点:1.所谓特征不是个别的而是体的有利特征;2.特征并不是天生的“优越”,自然选择完全依赖环境,环境改变,那些有利的适用特征也随之改变。
4. 主位观点:将焦点放在当地人的解释方式以及重要意义的判断标准。
5. 客位观点:强调研究者的解释方式、概念范畴以及判断重要性的标准。
6. 主位研究:就是要研究者从事件参与者本人的角度去观察,要研究者摆脱既有的范式的束
缚,抛弃文化本位的偏见,去探讨人类社会的现象。
7. 客位研究:即使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人的行为和事物。人类学家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归纳所获的资料。客位研究经常把当地人认为无意义的、或不适宜的活动、事件来进行比较和评价。
8. 文化相对观:是直接涉及文化价值判断的方法和理论,是人类学的核心。他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和个性。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任何文化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赞成或接受某一体的所思所为,而是将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对待。我们不能用普遍、共同、绝对的标准去衡量一种文化的价值。人类学家用文化相对观来反对种族主义、欧洲中心主义,以及民族中心主义。
9. 文化的整合性:文化的所有方面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趋向称为整合。
10. 族:是某种体由于体质类型、文化的相似,或者由于迁移中的共同记忆,而对他们共同的世系抱有一种主观的信念,此种信念对于非亲属社区关系的延续相当重要,这个体就被称为族。
11. 原生论:也称为根基论,该理论认为族认同主要来自天赋或根基性的情感联系。
12. 情境论:民族认同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中为了体利益的实践活动的产物。
电视剧豆娘13. 民族: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14. 种族:传统的观点认为,种族又称人种,是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
15. 种族主义:是一种认为基于遗传的体质特征与人类各种族的个性、智力和道德发展能力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机种族差异决定了人类体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不同的思想。表现:种族隔离、种族灭绝、种族歧视。
16. 集约农业(精耕):同一土地面积投入更多生产资料和劳动,以提高单位的产量,从而增加产量。
17. 核心家庭:由一个男性、一个女性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形式,家庭中以夫妻关系为组织核心。
18. 复合家庭:以一个共同的配偶,父亲或者是母亲为主线把数个核心家庭连接起来的家庭集合体。
19. 扩大是家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居住在一起的核心家庭的集合组成。
20. 亲属关系:是指人们通过婚姻和家庭而结成的相互关系。律师证怎么考
21. 继嗣:从文化意义上讲是指一个人为社会承认的,与其祖先之间的联系。
22. 继嗣规则:强调亲属之间的一部分联系而忽视另一部分联系,使每一个人只和一部分划分清楚的亲属发生关系,这种规则即为继嗣规则。
23. 单系继嗣:人们形成世系,这是一个成员彼此有亲属关系的集团,大家根据明确的谱系追溯到一个共同的祖先。
24. 氏族:相信共有同一祖先,但缺乏明确谱系,无法理清血缘关系的亲属集体。
25. 胞族:几个氏族因某种联系可组成更大的亲属集团,但每个集团仍承认原始共同祖先。
26. 半族:一个社会裂变成两个对称组织,称为半族。
27. 双系(两可)继嗣:一个人的血统计算既可依父系,又可依母系。
28. 双边继嗣:指个人同时从父母双方追溯其血统,而不问其性别。
29. 社会性别:不同文化赋予男女不同的社会角、行为准则、表现形式及象征意义等。
30. 婚姻:是社会认可的一个或多个男人(男性或女性)与一个或多个女人(男性或女性)在性与经济上的结合。并使其产生的后代合法化。同时,丈夫和妻子间赋予一种相互的权利和义务。
31. 禁忌:是指禁止在某些有亲属关系的人们之间发生婚配行为。禁止亲属之间发生性关系的文化准则。
32. 交表:指父或母的异性同胞子女与己身互为交表。
33. 平表:指父或母的同性同胞子女与己身互为平表。
34. 宗教:是指人类对超自然存在的信仰的仪式行为。
35. 生命仪式:是指与个人的生活周期阶段相对应的过渡仪式,主要包括:诞生仪式、青春期仪式(成年、婚姻)和死亡仪式
36. 强化仪式:是指强化共同体既已存在的秩序和价值观等,主要是指体生命或生活危机时刻举行的仪式。
37. 萨满:是获得魔力的个人,本质上是一种宗教的中介人,受人委托而行事。文化不同,称谓不同。
38. 祭司:主要角是执行仪式,解释宗教经典和维持宗教传统,同时为神像着装、风险事物,为信众布道和主持各种宗教活动。
39. 政治:是一个团体的成员为实现公共目的而使用权力的行为过程。三要素:权力、决策、公共目的。
40. 对:占据某一特定区域,有亲缘关系的核心家庭构成的30-150各成员的集团。
41. 部落:超越游以血缘或村社纽带为媒介而构成的持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和占据一小块专门地区的一组对或社会组织。
42. 国家:伴随都市、文字和大规模水利事业而出现的政治组织。
43. 社会控制:政治组织的主要功能,是社会存在的条件。政治组织通过这种控制维护社会秩序,减少社会动乱;另一方面,集权政治不仅没有达到社会控制的功能,反而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秩序。
44. 内在控制:个体受到社会文化濡化影响而建立起来的控制。
45. 外在控制:依靠外在于社会个体的力量而建立起来的如制裁、赏罚,来促进社会正常和一致。既有正式的(法律),也有非正式的(闲话、习俗、)
46. 再分配:货物从生产者那里敛集到某个中心或人物处,然后根据某种目的重新分配到全社会。
47. 文化相对主义: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价
值,每个文化的独特之处都不会相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
48. 残存:在早期进化阶段的某些最初的习俗(仪式、习俗、观点等)仍然靠习惯的努力一代代的流传下来,但这时它又部分或全部地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和功能。
49. 文化变迁:指文化内容与文化结构的变化。
50. 变异(进化):变异是指较长时间里发生的社会文化的缓慢变迁。指固有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经过长时间微弱变化的逐渐积累,最终成为本质上全新的东西。
51. 发明与发现:发明是指某一团体或某个人发现某种新的事物、新的工具和新原理,逐渐为人们接受,而为社会所共享;发现,是是某些已经存在但过去不被人了解的事物变得为人所知的行动。
52. 传播与借用:文化传播,指的是某种文化因素或文化结构从一个社会向另一个社会或多个社会的转移和互动。文化传播包括有意的和无意的。有意的文化传播既指一个民族或国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输出文化,也只可能模仿、引进和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
文化,这种情况也可以称为“文化借用”。
53. 文化丧失:因接受新事物而导致旧事物的丧失,但这种取代并不定是文明的特征。某些文化虽然丧失,但并没有被取代,这也与接受一种新事物一样构成文化的变迁。
54. 涵化:意指由不同文化之个人组成的体,因持久地相互集中的接触,两者相互适应、借用,结果造成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了大规模的变迁。
55. 濡化:表示在特定文化中个体和体继承和延续传统的过程。
简答题
1. 人类学的范式包括五个要素:田野调查、文化相对论、主位与客位、文化整体观、文化比较观
2. 文化比较观中比较研究的三种形式:共时性比较、历时性比较、跨文化比较研究
3. 什么是人类学,有哪些分支学科?
体质人类学、考古学、人类语言学、文化人类学
4. 养殖虾田野调查的五个步骤:选题、调查设计、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做调查、资料分析和写作
5. 文化的三个层面:物质的、社会的(或制度的)、精神的(或意识形态的)
6. 文化的特征:1.蚍蜉撼树什么意思文化是一系列为一个体内人们所共享的观念、价值和行为准则;2.文化是习得的(语境中自行习得;社会中仿效习得);3.文化是基于象征的,文化以象征符号为基础;4.本兮的男朋友文化是整合的
7. 族的界定:1.族是人的一种分类;2.族的区别特征在不同时代与场合体现的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3.族成员在心理、感情和价值观念上通过感知他者的特征而产生认同;4.族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维护体的边界,同时排斥异己体。
8. 族认同的要素:共同的文化渊源、共同的历程记忆和遭遇以及语言、宗教、地域、习俗等文化特征。
9. 种族诧异的依据:1.认为种族间存在行为上的差别;2.种族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
10. 种族冲突的根源:1.偏见和歧视;2.殖民主义;3.文化殖民主义
逝去的青春11. 畜牧和游牧的特征:1.多为父系制和从夫居,妇女地位很低下;2.游动是核心特点
12. 农耕文化的特征及后果:1.游耕技术与低能量支出;2.社会组织的变化。后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导致社会分工;出现官僚统治集团;阶层分化;城乡对立;城市和国家出现
13. 工业发展:1.原始手工业;2.较发达的手工业;3.现代工业
14. 家庭的功能:1.儿童的养育功能;2.经济的合作功能;3.控制性关系的功能
15. 家庭种类:核心家庭、复合家庭、扩大式家庭
16. 亲属关系研究:一般是以特定的个人为起点。从自我的观念上,追寻自我与其他人的关系。1.确定一个人的辈分关系;2.明确亲属网络中人们的性别以及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3.区分亲属中的血亲和姻亲
17. 亲属分类八原则:辈分原则、年龄原则、直系旁系有别的原则、性别原则、称呼者本身性别的原则、中介亲属性别差异的原则、婚姻的原则、亲属关系人的存亡。
18. 摩尔根亲属称谓制度分类:类分式:用同一名称概括某一代亲戚;叙述式(描述式):
从生物学角度看有较近血缘关系的亲属,如父母。其余有血缘关系的远亲,不必有专门名称,但可将基本名称组合使用。
19. 默多克六型式分类:1.夏威夷式:所用称呼最少。只用辈分和性别来区分亲戚,对核心家庭内外的都用同样的称谓;2.爱斯基摩式:直系型亲属称谓制度。为核心家庭成员提供了不同的称谓,但舍弃了家庭中父母双方亲属的任何差别;3.苏丹式:父亲和母亲的亲属都有各不相同的亲属称谓;4.奥马哈式;5.克洛式:与母系继嗣的社会相联系。父系只分性别不分辈分;6.易洛魁式:仅次于夏威夷式称谓制度。把父亲的妹与母亲的妹区分开。
20. 继嗣规则有哪些:单系继嗣、父系继嗣(双系继嗣、双边继嗣)
21. 单系继嗣功能: 1.确认每一个人的亲属身份;2.社会功能:调整婚姻关系;3.经济功能:表现在土地使用和管理上;4.政治:阻止战争;5.宗教:共同的崇拜对象是维系继嗣的重要特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