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_少昊与上古的东夷民族
【校友笔丛】
太昊、少昊与上古的东夷民族
王 宁
(枣庄人民广播电台,山东枣庄 277107)
〔关键词〕太昊;少昊;帝尧;帝挚;东夷民族;陶唐时代
〔摘 要〕本文以为太昊、少昊本当作太敖、少敖,即大首领、小首领之意;太昊即帝尧,亦即昌意、阏伯、帝潞;少吴即帝挚、亦即玄嚣、实沈、帝台。太昊、少昊所创立的陶唐时代,即是东夷部族形成的时代,也是华夏民族的源头,它是华夏民族由原始时代的分散部族向奴隶制时代的大型部族联合体的过渡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中图分类号〕I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77(2000)04-0040-05七情六欲什么意思
  近现代一些研究上古东夷民族的论著中,对太昊、少昊的讨论颇多,而至今尚无定论,此为东夷民族史上的大疑难问题。一些书上只是粗略地介绍为“古代东夷族的两位首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弄清此二者与古代东夷族的关系。笔者认为,太昊、少昊的问题,实在与古代东夷民族的起源有很大关系。因其传
说在古代流传极广,而其变异亦至为巨烈,前人每囿于古书之分歧异说及儒生的妄造史说,不能辨其异同,遂使其真相逐渐湮没难识。但不弄清这个问题,就有许多关于东夷民族的历史问题难以揭示出来。因撰此文,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太昊、少昊释义
太昊、少昊之名,用字颇多歧异,太又作大,少
又作小,太与大、少与小古本同字,此可无论。唯昊字又或作白皋、皓、浩、颢等,可知其古无定书,只是个记音字,单对它进行字面上的训释根本得不到确解。
压缩文件修复
余谓昊、峰等皆非正字,而是借音字,其正字当作“敖”,由声求之,敖、昊古音疑匣旁纽双声、宵幽旁转叠韵,音近而假。“敖”是楚语,古代楚人称其帝王或首领为“敖”,如楚王之若敖、霄敖等。敖实皆当作獒,是一种身高四尺的猛犬,因其捷猛超于诸犬之上,故古人以之称首领,字亦作豪,
男游戏名《书・旅獒》:“西旅献獒”,郑注:“獒读曰豪”。《曷鸟冠子・
博选》:“德千人者谓之豪”。《汉书・赵充国传》:“先零豪”,注引孟康曰:“豪,帅长也,”皆其意。何光岳认为;“楚王称‘敖’和重要职官名‘敖’,溯其渊源,乃是华夏族在原始社会时固有的美称。楚人是华夏族的一支,自然也保存了这一古老的习俗。后来,楚人逐渐南迁到江淮之间,同时也就把‘敖’的名称由北方
的黄河流域带到南方的长江流
域”。〔1〕可见古代黄河流域固有称首领为“敖”的习俗,只是后来失传了,太昊、少昊乃其独存者。
总之,太昊、少昊本当作太敖、少敖,即大首领、小首领之意。以此则知二人必相继,或为父子关系。或为兄弟关系,且皆为首领。汉代以后谶纬之书多云太昊为伏羲氏,少昊为金天氏,皆属附会虚造,不足据。
二、太昊、少昊与帝尧、帝挚
《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曰:我高祖少白皋挚
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帝王世纪》曰:“少昊帝名挚”。据《史记・五帝本纪》,帝挚是帝喾二子之一,曾为帝,但“不善”,他死后,由其弟放勋代立,即帝尧,是兄弟二人皆曾为帝。
我认为帝喾之子的帝挚就是少昊挚,帝尧当是其兄为太昊,《史记》所载挚为兄、尧为弟之说有
〔收稿日期〕2000-02-30
〔作者简介〕王宁(1968—),男,山东荏平县人,山东枣庄人民广播电台编辑,枣庄师专中文夜大89届毕业生,主要从事上古史、古文
炮加点
字、神话传说研究。
04・2000年8月             枣 庄 师 专 学 报             Aug.2000第17卷 第4期       JO UR N A L OF Z A OZH U A NG TE ACHERS’C O LLEG E        V ol.17N O.4
误;古必是尧为兄先立,挚为弟后立,故尧称太昊(敖),帝挚为少昊(敖),古代有兄终弟及的习俗,此殊不足怪。
另外,尧当是敖之音变,二字古音同疑母宵部,双声叠韵,读音最近。盖尧本为大敖,可简称曰敖,后音变为尧也。
三、太昊、少昊与昌意、青阳
《帝王世纪》曰:“少昊帝名挚,字青阳,……是为玄嚣”。据《史记・五帝本纪》,帝挚是帝喾之子,青阳即玄嚣,乃黄帝二子之一。黄帝之二子为昌意、青阳(玄嚣),帝喾之二子为帝尧、帝挚,而《帝王
世纪》言少昊挚即是青阳(玄嚣),此乍一看实在难辨,其实,黄帝即是帝喾,亦即帝舜,《山海经》中称帝俊,卜辞中称“高且(祖)夔”,其本为一人(神)。〔2〕所以,挚即青阳亦即玄嚣,而尧即昌意。尧一名放勋,放与昌古音同阳部叠韵,勋与意为晓影旁纽双声,故放勋当是昌意之音变。
“昌意”之名,余意当与“大敖”同意。昌当读为景,二字古通用,如《大戴礼记・帝系》之“昌仆”,《帝王世纪》作“景仆”,是其证。《尔雅・释诂》:“景,大也”。意当是熊之音假,二字古音影匣旁纽双声、职蒸对转叠韵、此亦来自于楚语,古楚国人称其君亦曰:“熊”,如《史记・楚世家》所载之楚王 熊、鬻熊、熊丽、熊狂等等皆是。实熊当作能,《说文》:“能,熊属,足似鹿,从肉 声(宁按:当云象形,在金文中能是象形文)。能兽坚中,故称贤能,而强壮称能杰也”。是楚人称其王为熊(能),取意与敖(獒、豪)相同。故昌意即景熊,意为大首领,与太昊之意同。又《帝王世纪》言“伏羲号皇雄氏”,汉代以后以伏羲为太昊,故此处伏羲实是指太昊。皇雄当即皇熊(雄、熊古音同),《广雅・释诂一》:“皇,大也”。皇熊与昌意之为景熊之意正同,此亦可证昌意即太昊也。
玄嚣当作幺敖,高明云:“幺与玄古同字”,〔3〕《说文》:“幺,小也”。嚣与敖古本通用,如《左传・桓公十一年》:“楚莫敖”,《淮南子・修务训》作“莫嚣”。幺敖即小敖,亦即少昊。盖昌意为大敖,可简称为“敖”,后音变为“尧”;青阳(挚)为小敖,乃称为“幺敖”,后音变为“玄嚣”。唯玄嚣名青阳之事无说,但我认为亦当与少昊为小首领之含义有关。青阳,《汉书・律历志》作清阳,清与精古通用,《礼记・缁衣》:“精知略而行之”,郑注:“精或为清”;《史记・傅靳蒯成列传》:“子顷侯精立”,《汉书・高惠高后孝文
功臣表》精作清,皆其证。《广雅・释诂二》:“精,小也”。阳古亦用代指君,如《汉书・五行志(下)》:“象阳将绝”,注引孟康曰:“阳,君也”。又《楚辞・涉江》:“阴阳易位”,王逸注:“阳,君也”。故青阳之意为小君,与少昊为小敖之意正同。
四、太昊、少昊与阏伯、实沈
既知太昊、少昊即黄帝之二子昌意、玄嚣。亦即帝喾之二子帝尧、帝挚,则其事犹有进者。
关于帝喾之二子,有名者为阏伯、实沈兄弟参商的故事。其事见《左传・昭公元年》: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戈干,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童书业云:“高辛氏旧云即帝喾,帝喾实亦即天帝。此高辛氏之二子阏伯、实沈,盖即商夏之祖,传说中初以为出自天帝者也”。〔4〕郑文光亦云:“高辛氏就把阏伯迁于商丘、这就是商族始祖,以大火即心宿二为其族星;把实沈迁于大夏,这就是夏族的始祖,以参宿为其族星。……阏伯是商族始祖,实沈是传说中夏氏族的先世”。〔5〕而据《史记》,夏之祖先为禹,商之祖先为契,故知阏伯即契,实沈即禹,“至阏伯、实沈之‘不相能’,似为夏商二族交争之历史在传说中之反映”。〔6〕
我认为太昊、少昊即阏伯、实沈。我国古本有双子传说,在星辰上,以阏伯为天蝎座之神,当于太子
之位,天蝎座之a星(即大火,又名心宿二)又称为“商星”或“阏伯之星”;以实沈为猎户座(参星)之神,在中国古十二辰中,以参星代东井(双子座),当于小子之位。故商人以子(字当作 、见卜辞,同子)为姓,以契(即蝎,契蝎古音同)为祖先;夏人以巳(甲骨文巳作子,巳与姒同)为姓,而以禹为祖先(禹即虞,白虎也。古人视参宿为白虎形,《河图圣洽符》曰:“参者,白虎宿也”。)〔7〕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白皋与有济之祀”。郭沫若云:“古有风姓之国,春秋时有任、宿、须句、颛臾,皆风姓;……其实乃以凤为图腾之古民族也”。〔8〕今知太昊即契,而古代传说契正是凤凰所生,如《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女戎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
1
4
王 宁:太昊、少昊与上古的东夷民族
契”。郭沫若云:“玄鸟旧说以为燕子,但是我想是和《山海经》的‘惟帝俊下友’的‘五彩之鸟’是同一的东西。在《离骚》中可以到一个证据,便是‘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女戎之佚女。……凤凰既受(授)诒(贻)兮,恐高辛之先我’。这分明说的是简狄的故事,‘凤凰受诒’便是‘玄鸟致贻’,可见玄鸟就是凤凰,玄是神玄之意,不当解成黑。‘五彩
之鸟’大约就是卜辞中的凤”。〔9〕
袁珂亦云:“《楚辞・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嘉?’《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女戎之佚女。……凤鸟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同一作者记同一神话,或为玄鸟,或为凤鸟,可见玄鸟即是凤
鸟”。
〔10〕盖太昊之族在古代特显者有二,一是以任、宿、须句、颛臾等国为代表的风姓氏族,二是以殷商为代表的子姓氏族。风姓氏族认为自己的祖先为凤鸟所生,故以凤鸟为图腾而以风为姓(凤、风古同字);子姓氏族以自己的祖先为天蝎座之神而当于太子之位,故称其祖先为契(蝎)而以子为姓,但他们仍然保存了自己的祖先乃玄鸟(凤凰)所生
的神话传说,今求其源,太昊与契其实一也。《左传・昭公十七年》云:“大日皋氏以龙纪,故为龙师
而龙名”。此当与大蝎座之崇拜有关。天蝎座中国称之为大辰,房心尾也,而视之为龙形。《史记・天官书》:“东宫苍龙,房心”。《索隐》:“《文耀金句云:‘东宫苍帝,其精为龙’。《尔雅》云:‘大辰,房心尾也’。李巡曰:‘大辰,苍龙宿,体最明也’。”太昊本天蝎座之神,古人固视之为龙形也,故言其以龙纪官、为龙师而龙名。
又《史记正义》及《索隐》并言尧姓伊祁氏,古人未知“伊祁”为何意。今以知尧即太昊,其事可明。伊祁当作虫伊虫祁,蝎也。《蜀本草》曰:“蝎,紧小者名虫伊虫祁”。《本草纲目》卷四十亦云蝎一名虫伊虫祁,注:“音伊祁”。实者尧为天蝎座之神,故以“伊祁(蝎)”为姓。《国语・晋语四》称“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今按:己姓当作巳姓,黄帝十二姓中之己姓皆当作巳,古书巳、己二字每易混淆,如妃字,今从己,而甲骨文、金文并从巳,是其证。由声求之,巳、己古音同之部叠韵,亦易致讹。
巳姓即姒姓,《姓氏寻源》卷二十四云:“《鼠璞》云:‘姒姓省文为似氏’。澍按:古人读似、姒二字皆如巳。《诗》:‘于穆不巳’。孟仲子作‘于穆不似’。巳、似同音”。盖少昊之族以其祖先当于双子之位,故以巳(子)为姓,后以姒代之,至《国语》则讹作己。巳(拟)姓氏族以夏人为代表,故少昊即实沈,亦即禹。
少昊与太昊本同族,所以少昊族亦有凤鸟之传说,《左传》言少昊时凤鸟至,故以鸟纪官;少昊之名挚,字本当作鸷,二字古通用,《礼记・儒行》:“鸷虫攫搏不程勇者”,《释文》:“鸷与挚同”,是其证。《
淮南子・本经训》:“大风”,俞樾云:“高注曰:‘大风,风伯也,能坏人屋舍’。此下当有‘一曰鸷鸟’四字,而今脱之。《文选・刘孝标〈辨命论〉》注引高诱曰:‘大风,鸷鸟’,是其证也”。大风即凤鸟,一名鸷,少昊以之为名也。
五、太昊、少昊与帝鸿、帝台
《山海经・西次三经》曰:“天山,……有神焉,
其状如革(原作黄,据庞朴说改)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毕沅云:“江读如鸿”。又《大荒东经》云:“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此帝鸿亦即帝江。古说帝鸿即
黄帝,大误,其实帝俊即是黄帝,帝鸿乃黄帝之子,
《路史》云:“帝俊是黄帝字,帝鸿乃黄帝子”,至确。
姜亮夫则认为“帝鸿者,尧也”。〔11〕
其说是也。庞朴认为,帝江之状,即是古之浑脱,又名混
沌,古亦称为鸱夷。〔12〕
其制作之法是用牛羊的整皮为袋,充气后人抱之以浮江河,故其状如革囊;因
其头、尾、四肢俱全,故像六足;人伏其上四肢划动以泅渡,则正是如四翼之状。
帝江(鸿)之状只所以如此,前人多未得其真解。今已知帝鸿即帝尧,亦即阏伯,则可得而说也。阏伯本大蝎座之神,于十二辰中为子,《尔雅・释天》曰:“岁在子曰困敦”,孙炎注:“困敦,混沌也,言万物初萌,混沌于黄泉之下也”。是知古称天蝎座之神为困敦,亦即混沌,实是指阏伯,亦即帝尧、太昊也。而混沌于物就是浑脱,亦即鸱夷,故以帝江为革囊之状,浑敦无面目,实本于此。帝鸿之鸿当是混沌之混的音变,二字古音同匣母双声、东文通转叠韵,古音亦相近。
《吕氏春秋・古乐》云:“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糜置缶而鼓之,乃推石击石,以像上帝玉磬之音,以舞百兽;瞽叟乃拌五弦之瑟,以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此乃帝江“是识歌舞”之所本也。
24・枣庄师专学报                            2000年第4期
《山海经・中次七经》云:“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郭璞注:“帝台,神人名”。)又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又《中次十一经》云:“高前之山,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
台之浆也,饮之者不心痛”。
前人皆不知帝台为何人,其实帝台即少昊,亦即《左传・昭公元年》所载之汾神台骀,其文云:“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此中言“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云云,皆是神话之异变,不可信。但允格、台骀却颇有可说者。允格当即阏伯,允是兖字之形讹,兖、阏古音同元部,格、伯古音同铎部,并音近而假。台骀即实沈,亦即禹。由声求之,台、实古音为定船准双声,骀、沈同定母双声,并音相近。台骀“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正是禹治洪水神话之异传,而且“太原”即古之“夏虚”,乃夏人被逐出中原之后的聚居地。台骀之后的四国,据《姓氏寻源》卷三十云:“沈、姒、蓐、黄皆姒姓”,而姒姓本是禹后,故台骀即禹,亦即实沈、少昊。《左传》将实沈、台骀分为二,乃神话之异化。因台骀曾为帝,故《山海经》称之为“帝台”。实沈、台骀之传说,当是夏民族被逐至山西之后,将本民族祖先的传说带至新居地,在流传中又有所变异,使同一神分化为二,然用心求之,仍可看出其本出一源也。
南京美女六、太昊、少昊与东夷族之起源
由上分析可知,太昊、少昊的传说演变至为巨烈,盖东夷原有许多部族,因为口传容易变异,对同一祖先的称号及事状、各族亦不尽相同,流传既久,更见歧异,此亦属正常,郭沫若云:“凡神话传说之
性质,一人每化为数人,一事每化为数事,此乃常见之事实,殊不足怪。”〔13〕今既明此太昊、少昊之史实,则其在东夷族历史上的地位亦可略得而知。
太昊帝尧,古传为陶唐氏,或称为唐,《汉成阳令唐扶碑》云:“庆都感赤龙生尧,王有天下,大号为唐”。古亦称之为“唐朝”,如曹植《矫志诗》:“济济唐朝,万帮作孚”。因帝尧都于陶邱(在今山东省定陶西南),故号“陶唐”,《说文》:“《夏书》曰:‘东至于陶邱’。陶邱有尧城,尧尝所居,故尧号陶唐是否存在尚有疑问,对在夏代以前的陶唐时代就
更不敢信了。但《左传・哀公六年》引《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刚,乃灭乃亡”。可见古人确乎相信在夏代以前曾存在过一个陶唐时代,并建立过一个叫“冀方”的国家,而且曾“帅彼天常”,是做过部落联盟首领的,但后来灭亡了。
今从太昊、少昊的传说来看,在今山东省及江淮沿海一带,上古时代确曾崛起过一个庞大的民族,这个民族的形成来自两方面的力量,一是以参星(猎户座)为族星的当地土著民族,还有一个是以大火(天蝎座a)为族星的从西北远来的游牧民族,这两方面的力量经过融合成为一个大族———唐,它包括众多的方国部族,其中心方国即“冀方”。
唐部族中诞生出两位大首领,一位是出于游牧民族的太昊,即伊祁氏帝尧,亦即阏伯;另一位是出于土著民族的少昊,即有虞氏帝挚,亦即实沈,二人相继而王。但后来两个部族开始不合,于是产生了
阏伯、实沈兄弟参商的故事,唐部族联盟开始出现裂痕,外来民族被排挤到今河南一带,后成为商民族;〔14〕土著民族则成为夏民族的先民。但唐部族联盟仍然维持了较长时间,直到夏后启时,才在唐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而商民族势力较小,是夏王朝的一个附属方国,当时并无“东夷”这个概念。
后来商汤起兵伐夏桀,在山东境内将夏民族的主力击败,夏民族的一大部就北渡济水,向西北逃入山西,盘居在今太原一带,形成了商的西北之敌,商人在卜辞中称之为“土方”;还有一部分夏人并未迁徙,仍居于今山东半岛及江、淮一带,商民族就把这一部分人称为“东夷”,夷犹人也,本是夏民族的自称,“东夷”即东方的人,因为山东半岛及江、淮流域相对于商人来说,是在东方,这时才有了“东夷”这个概念。终殷商之世,商民族和东夷都是对立着的,在不断地互相攻伐征战,直到商末代帝王受辛(即殷纣王)时,才彻底征服了东夷,但接着殷商就被周人灭亡了,纣王自焚而死,此即所谓“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左传・昭公十一年》),夷、商的斗争就是夏、商斗争的余绪。后来周人灭商,把“东夷”这个概念就继承了下来,并流传至今。〔15〕
由上可知,太昊、少昊所创立的陶唐时代,即是东夷部族形成的时代,也是华夏民族的源头,并
3
4
王 宁:太昊、少昊与上古的东夷民族
非如后人所认为的是古代的少数民族,它应当是华夏的开端。同时,唐也是华夏民族由原始时代的分散部族向奴隶制时代的大型部族联合体的过渡时代,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值得进一步探讨。
〔1〕河光岳.楚“敖”考〔J〕.求索.1986.(1).
〔2〕王宁.狮子座之迷:夏商周三代的至上神观念与星辰崇拜〔J〕.郭沫若学刊.1995.(3).
〔3〕高明.古文字类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0.250.
〔4〕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6.
〔5〕郑文光.中国天文学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开学典礼教师发言稿
123.
〔7〕王宁.原始天文学与夏商文化的起源〔J〕.郭沫若学刊, 1993.(2).
〔8〕〔13〕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167、2.
〔9〕郭沫若全集〔M〕.北京:人民版社,1982.317.
〔10〕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56.
〔11〕姜亮夫.古史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49.
〔12〕庞朴.蓟门散思〔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345~346.
〔14〕王宁.商民族自外来新说〔J〕.民族论坛,1997,(4)
.
〔15〕王宁.夷夏关系新论〔J〕.东岳论丛,1994:(6).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M〕.
〔2〕晋・皇甫谧.帝王世纪〔M〕.
〔3〕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4〕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M〕.科学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鲍延毅〕・
4
4
枣庄师专学报                            2000年第4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