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和统一
(  1  )建立:960年,后周大将 赵匡胤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他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  2  )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 中原 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加强中央集权
(  1  )措施
军事
解除 禁军 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控制对 军队 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政治发朋友圈表达对妈妈的爱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 相权 。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 三年一换 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财政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在地方设置 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调研报告的格式
(  2  )作用: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知识点2 重文轻武的政策
3.目的:防止唐末以来 武将 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4.措施
(  1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 文臣统兵 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  2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科举制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科举制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5.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 五代十国 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这一歇后语指的历史事件是    (  B  )
A.杯酒释兵权    B.陈桥兵变
C.安史之乱    D.五代更替
2.北宋初期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  D  )
A.北方    B.全国
C.西南和西北地区    D.中原和南方地区
3.为了防止出现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加强皇权,宋太祖采取了    (  A  )
设宰相多人、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设置通判 设置转运使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抽的拼音    D.①②③④
4.如果某同学想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下列词语不能入选的是    (  C  )
A.削弱相权    B.三年一换
C.守外虚内    D.设置转运使
知识点2 重文轻武的政策
5.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下列不属于其表现的是    (  A  )
A.定期换防,兵不识将
B.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
C.文臣统兵,主持军务
D.文臣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6.宋真宗《劝学诗》中宣扬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体现了宋代统治阶级重视    (  A  )
A.营造科举入仕风气    B.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C.提高建筑工艺水平    D.改善民生,以德治国
7.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    (  B  )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太祖  )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  藩镇  )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编自毕沅《续资治通鉴》
材料中的太祖指何人?根据爱情谚语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强化中央集权?
宋太祖赵匡胤。措施:派文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等。
课后巩固提升
1.与下表诗句描述相符合的历史时期是    (  C  )
浮梁巧取江南郡,杯酒轻收肘腋兵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火炬之光洗点
A.两汉时期    B.鹄怎么读隋朝时期
C.北宋时期    D.唐朝时期
2.《宋史纪事本末》记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  宋太祖  )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谕意,即前奏曰:……乞骸骨(  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  ),归丘园,臣之愿也。材料中宋太祖之是    (  D  )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达歉意,抚慰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3.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北宋时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则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B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4.“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来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  C  )
A.汉朝的刺史    B.唐朝的节度使
C.北宋的通判    D.北宋的转运使
5.宋代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现象,具体包括    (  A  )
文臣吃香,武将受气 文官主持军务 科举进士地位高 武将功高受重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  射箭  ),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
陈尧咨请示母亲后,其母杖责他说: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  B  )
A.孝亲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政策
C.颜值备受推崇    D.选官注重才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