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北部概况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研究区范围
研究区域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大致包括首都伊斯兰堡,巴占克什米尔地区,以及西北边境省,联邦直辖部落地区和旁遮普省部分区域。
近年来人口以高速增长持续增加,各区域的水资源需求也与日俱增,这给该地区有限的水资源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当地采取了修建水库等措施来进行水资源管理。该地区分季
风季与非季风季。在每年的七月到九月的季风季,该区迎来了大面积降水,然而在冬季的十二月到一月,该地区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水量分配年际间变化很大。总的来说该地区水资源是匮乏的,除了需要供给人们的生活用水外,还需要分配给农业足够的用水,且水质水量也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水资源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也导致了在雨季大面积的降水产生大量地表径流。随着当地人口的急剧增加,食物和生活用品(如衣物)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为了生存,人们将周边森林耕垦为陡峭的农业用地,在过去数十年中喜马拉雅山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由森林转变为农业及其他用地,这一转变直接的结果就是加速了地表径流、沉积及养分流失,从而造成土壤侵蚀及侵蚀冲击物在下游的沉积,从而加剧该地区生态环境的退化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这也为流域管理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隐患。
2自然环境概况
2.1气候概况
中巴公路的气候处于中亚与南亚季风的过渡带,高山冰川与干热河谷截然分别,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在海拔1400m的吉尔吉特( Gilgit),气候干燥,多年平均降水量不到200mm,
夏季最高温度可到40℃以上,冬季最低温度可超过-10℃以下。海拔 2200m的洪扎谷地 (Hunza valley) 以北为高原山地气候,降水量 600~1000mm之间,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红其拉甫冬季最低气温达-30什么护手霜好℃,最大积雪厚度1.5m,最大冻土深度0.5m,在海拔5000m以上,峰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覆盖,峰谷多有现代冰川,夏季有大量的高山降雪,年降雨量超过2000mm。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地中海西北低气压气流的影响,以及地形和高山降雨阴影效应,夏季降雨集中在7-9月,月降雨集中在1d或几日中释放,伴随着各类地质灾害同时爆发。
2.2地质地貌概况
中巴公路沿线地貌的总体特征是气候—地貌的垂直分带,形成了强烈对比的干热河谷地貌和冰川地貌以及冰缘地貌过度带,按线路各段地貌的形态,可总体划分为高山河谷地貌、深切峡谷地貌、高原山岭宽谷地貌,在海拔低至1000~3000m的主河谷底,公路主线沿河展布;海拔 4500m以上,雪山冰川地貌,冰川面积占全部高山面积的28%~37%左右,夏季丰沛的高山降雪与冰川活动强烈,湿润的地表融水沿谷坡向下渗移。在海拔300~4000m之间,冻融带季节性上下迁移,半干旱—半冰川条件下的冰缘作用主导了地貌过程(朱颖彦等,2014)。主要土壤类型为:亚粘土,粉砂壤土,粉质粘壤土。
2.3 水资源概况
西出阳关无故人全诗公路穿越了三条世界上最大的山脉,沿红其拉甫河、洪扎河、吉尔吉特河和印度河蜿蜒而下,沿线水系均属太平洋水系印度河的上游,以冰川融雪(冰)补给为主,冬季流量较小,夏季河水暴涨,流量较大,每年的7-9 月为汛期(张康生,1997)。从公路沿线可以看到多座世界级的冰川,包括排名世界第 9 位、26 位、27 位的冰川(王颖等,2014)。
2.4 植被概况
喀喇昆仑公路沿线经过山地荒漠和高寒荒漠区,由于自然条件严酷,除高山区高山草甸及寒生草原覆盖度70%以上外,大部分地区植被稀疏,多在10%以下dnf女弹药,有些地方甚至寸草不生。沿线自然环境既原始、独特又敏感、脆弱,一旦遭到扰动、破坏,自然恢复周期漫长,且极易引起水土流失。植物种类多样性低,植被类型贫乏、结构简单。沿线共分布有野生维管束植物52科,223属489种和5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派出所实习报告>电脑反应太慢怎么办,19个系。植被以荒漠植被类型为主体,分布范围广;灌丛和草甸次之,草原植被类型最少,分布范围最窄,山地落叶阔叶林分布面积最小。公路沿线植被垂直带谱明显。海拔4000m以下为山地荒漠带,海拔4000~4550m为高寒荒漠带,海拔4550~4650m为高寒草原带,海拔4650m以上为高山草甸带。公路沿线植被分布与水文地质条件关系密切。植物抗逆性、适应性强(曾雅娟,2012)。
3 社会经济概况
3.1经济
巴基斯坦是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年均经济增长率接近7%,是世界第25大经济体。经济结构主要是以服务业和农业为基础,其中服务业占GDP的53%,农业占20%。自
2013年以来,巴基斯坦的财政赤字率有所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对外贸易逆差情况改善,汇率区域稳定,因而宏观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殷永林,2014)。
3.2人口
截止2014年,巴基斯坦人口已达1.85亿,成为了世界第6的人口大国。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旁遮普省和西部边境省一带。研究区域除了巴控克什米尔和西部边境省北部外,其余地区均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研究区内人口约为6700万,约占巴基斯坦总人口的30%。
目前巴基斯坦人口仍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人口增量率居高不下。但这些人口当中约50%是贫困人口,而且国民受教育程度低,如此庞大数量的贫困人口成为了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和区域安全的最主要威胁之一。
3.3交通2008四川地震
巴基斯坦国内客货运以公路交通为主。近年来,公路和空运网的增加速度远远快于铁路。研究区域内包含着著名的中巴国际公路——喀喇昆仑公路。中巴国际公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塔科特市。中巴国际公路自1979年建成以来,不仅成为了中国通往巴基斯坦的重要陆上交通要道,还成为了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研究区内)的交通纽带,是巴基斯坦北部地区通往首都伊斯兰堡的交通要道。
2005年10月,巴基斯坦北部遭受严重地震,中巴国际公路多个路段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一度使中巴之间的道路交通受到中断。2008年2月,中国开始对这条道路进行修复和扩建,直至2013年10月才对这条道路大部分路段修复和扩建好。(可根据这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对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对比,分析中巴道路的“建成——损坏——扩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打造一条北起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经济大动脉,包括一条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在内的贸易走廊。这条经济大动脉被称为“中巴经济走廊”。
3.4 主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1)地质灾害频发
中巴公路所穿越的是构造活跃,峡谷陡峭,雪峰林立,地震频繁,侵蚀剧烈,气候复杂的高山冰川地区区域独特的地质地貌与气候环境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雪崩等地质灾害的广泛发育提供了充分条件(廖丽萍,2013)。同时,中巴公路穿越西喀喇昆仑- 喜马拉雅
山系的冰缘地带,近一个世纪以来,西喀喇昆仑山发育的冰川萎缩,冰川消融扰动山地表层系统,冰川消融与进退等引起了各类地质与水文灾害,大规模地改变河床形态与地貌,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朱颖彦,2014)。
(2)土壤侵蚀与退化
据估计,巴基斯坦76% 的土地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和水蚀影响。土壤损失率是惊人的。西北边境省未受保护的土地每年平均损失2. 5吨土壤/ha,而旁遮普省塔贝拉集水区陡坡上的土壤侵蚀率则为20~40吨/ha年。据旁遮普省一项土壤调查表明,仅4%的土壤抽样含有足够的有机质,据猜测,该国许多地区都存在这种的情况(张康生,1997)。
(3)森林砍伐
由于游牧民和当地居民的压力,北部流域的森林砍伐很严重,有改变森林和牧地生态系统的危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