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综合检测 自然灾害与防治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亚洲的孟加拉国是全球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患的原因有( )
①地势低平 ②位于赤道上,全年多雨 ③热带气旋频频侵袭 ④春季积雪大量融化 ⑤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解析:选A 孟加拉国水患与西南季风、地势低平、热带气旋(引起风暴潮)有关,因此①③⑤正确;孟加拉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不在赤道上,也没有积雪,因此②④错。
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2~3题。
2.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
A.水土流失 B.滑坡、泥石流
C.冻土 D.火山
3.为减轻图示地区地质灾害的威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就可以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
C.依靠工程、生物措施,杜绝地质灾害
D.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
解析:2.B 3.A 第2题,由图示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南地区,该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我的家乡作文二年级、滑坡和泥石流,且是我国此类灾害的多发区。第3题,为了减轻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威胁,在西南地区要对这几种主要地质灾害进行科学研究,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及时发出预报,以减轻这些地质灾害的危害。
读七个省级行政区的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表,回答4~5题。
省级行政区 | 西藏 | 内蒙古 | 新疆 | 青海 | 四川 | 甘肃 | 云南 | 其他 |
比例/% | 20 | 20 | 15 | 9 | 6 | 4 | 5 | 21 |
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5.在该植被区不经常发生的是( )
A.火灾 B.鼠灾
C.雪灾 D.洪灾
解析:4.A 5.D 第4题,由表可知,该植被在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等分布较广,而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是我国四大牧区,草原面积广阔。第5题,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洪灾发生频率较低国旗下讲话 文明礼仪。
堰塞湖是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蓄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放假去哪里玩好,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结合材料和下图,完成6~8题。
6.造成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地震 B.滑坡
C.火山喷发 D.洪涝灾害
7.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
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
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
8.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
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
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
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订并执行应急方案
D.使用大量完全摧毁堰塞体
解析:6.B 7.A 8.C 第6题,据图观察,穆柯寨堰塞体以西的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表明此处有滑坡发生,因此,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滑坡。第7题,图中堰塞湖形成后淹没了一个城镇,因此,此次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第8题,堰塞体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因此当前的任务是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订并执行应急方案,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使用大量完全摧毁堰塞体既不经济,也可能引发其他灾害。
风水思维是由中国古代先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实践、思考和感悟,而建立的人与自然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理想信念。读图,回答9~10题。
9.上图中最适宜夏季外出旅游搭建露营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河流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不适合开辟为住宅用地,是因为( )
①岸陡水急,不利于安全和取水
②是侵蚀岸,不利于泥沙沉积、土地形成
③洪涝灾害频繁
④水急浪大,不利于船舶靠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9.B 10.A 第9题,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出,③④两地靠近悬崖,①地位于峡谷处,它们都不宜作为露营地;②地位于地势稍高的山脊处,视野较为开阔,且通风,较为
凉爽。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第10题,“反弓水”即河流的凹岸,受离心力的影响,凹岸一般侵蚀严重,河岸较陡,故该岸不利于泥沙的沉积,也不利于安全和取水。本题A选项正确。
在台风灾害袭击时,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完成监测评估任务,并将信息迅速通过卫星传送给防洪减灾决策单位。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台风灾害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直接( )
A.统计受灾人数
B.监测台风运动路线
C.分析台风造成的财产损失数额
梦见朋友剪头发D.分析台风成因
12.在下列自然灾害中,利用遥感技术无法做到的是( )
A.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
B.监测病虫害的扩散情况
C.收集洪水受灾的面积
D.监测沙尘暴的动态趋势
解析:11.B 12.A 通过遥感可以观测到沙尘、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并监测其动态,还可以利用它对洪灾进行跟踪监测,但不能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
图1、图2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 )
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
14.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15.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 )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
解析:13.C 14.D 15.A 水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主要是由于夏季风强弱和进退规律反常造成的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引起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海地势低洼的地区;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主要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干旱地区旱灾较少,主要因为西部地区人口少,经济落后,受灾小。
二、选择题(共7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蝗灾是指由蝗虫引起的灾变。蝗虫极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因而蝗灾往往和旱灾相伴而生,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的说法。
材料二 2014年8月底,成千上万只蝗虫成掠过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的上空,这团庞大的“黑云”给该国900万农业工作者带来恐慌。下表为塔那那利佛气候资料表。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气温/ ℃ | 20.5 | 20.7 | 20.1 | 19.2 | 16.8 | 14.6 | 14.1 | 14.5 | 16.3 | 18.5 | 19.7 | 20.2 |
降水量/ mm | 274.0 | 新坟不过社2021年是哪一天278.9 | 203.5 | 64.5 | 22.5 | 7.7 | 10.8 | 10.4 | 10.6 | 75.8 | 187.7 | 309.9 |
(1)根据材料分析塔那那利佛蝗灾多发的原因。(4分)
(2)简述蝗灾的危害及防治措施。(6分)
解析:第(1)题,从蝗虫生活习性、当地气候特征、人们的防御能力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蝗虫吞食庄稼,导致农作物减产,最终导致粮食短缺和饥荒发生;防治措施应从人工扑杀、药物防治、生物措施、监测预报等方面分析。
答案:(1)该地地处热带,干湿季分明,多干旱天气;马达加斯加多种植粮食作物,易吸引蝗虫聚集;该地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缺乏防治虫害的有效方法。
(2)危害:大量的蝗虫会吞食庄稼,使农作物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粮食减产,使当地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
防治措施:人工诱捕幼虫、成虫;重点地区组织化学防治(农药灭虫);投放天敌;加强监测,调查产卵地,为防治蝗灾打好基础。
17.据肯尼亚《东非人报》2015年10月18日报道,非洲东部地区6月~9月降水稀少,农业受旱灾重创,引发严重粮食危机。阅读非洲东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简要分析非洲东部这些国家大旱的自然原因。(8分)
(2)面对干旱,这些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8分)
解析:第(1)题,大旱的原因往往是降水不足。结合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分析。第(2)题,防御旱灾的措施主要包括修建水利工程,改善环境、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环境自我抗旱能力;加强区域用水协作协调能力等。
答案:(1)非洲东部地区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季节性,干季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量大;近年来气候异常,降水偏少。
(2)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协调好河流上中下游的用水关系;培育良种,采用抗旱品种;做好粮食储备工作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