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集中供热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集中供热的现状与对策
孟哲;刘应宗;金宇澄
【摘 要】简要介绍了我国集中供热规模、供热结构、供热采暖收费的现状,以及供热的市场化进程,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我国集中供热事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名称】《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021)003
【总页数】4页(P66-69)
【关键词】集中供热;现状;问题;对策
【作 者】孟哲;刘应宗;金宇澄
【作者单位】四级流程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华东交通大学,教务处,江西,南昌,33001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U995
走火演员表大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需要进行供热采暖,而集中供热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好评.而我国冬季大气环境质量与供热方式直接相关,集中供热方式正是提高大气质量的一种可行办法.集中供热工作任务艰巨,但潜力巨大.如何才能推动我国集中供热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1.1 我国集中供热规模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一直渴望并积极努力改善民用建筑室内热环境.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城乡民用建筑质量有很大提高,砖瓦房和砖混结构楼房越来越多,但冬季室内仍然非常寒冷.各种燃料的烤火炉逐渐普及,普通家庭开始有了采暖设施,但并未全面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因用火炉采暖严重污染了室内空气.从90年代开始,城市集中供热采暖、单户独立式采暖设备相继进入普通家庭,目前正在迅速普及过程中.发展情况如表1.
据统计,截止到2002年,中国城市集中供热总面积达15.6亿平方米,占房屋总面积的40%
左右.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0%.
1.2 我国供热结构发展状况
1.2.1 热电、区域锅炉的供热结构渐趋合理
中国北方城市建筑采暖,目前大多是以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为主,以燃气、电中央空调以及其他方式为补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集中供热热源总热量中,热电联产占62.9%,区域锅炉房占35.75%,其它占1.35%.表2是北方八个调研城市的2002年的集中供热热源情况:柱间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八个调研城市的供热均以集中供热为主,集中供热率从47%到88.4%不等.集中供热的热源,有些以区域锅炉房为主,如包头、鞍山、长春、兰州等城市,有的是以热电联产为主,如太原.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各城市的大力提倡,热电联产发展较快;而燃煤锅炉房因对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很多城市都限制其进一步发展.
1.2.2 供热能源结构渐趋合理
中国北方地区冬季供热以煤为主要燃料,但随着供热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以及供热方式的多样化,供热能源结构也出现了一些变化.目前以气、油、电为供热能源的供热面积在逐年增加,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煤、气、油、电等构筑的供热能源结构渐趋合理.下表是调研城市的2002年的建筑采暖的燃料结构表:(表1-3)
1.3 我国供热采暖收费现状
1.3.1 现行供热收费体制服装厂规章制度
中国北方城市现行的供热收费体制是:一是大多数城市仍然实行“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采暖制度.各地采暖费补贴因城市不同而各异,一般来讲,个人负担热费的15~30%,单位负担70~85%.这是建立在住房单位所有、职工低租金福利使用的旧体制基础上的,与原有的住房福利制度及单一的住房公有制联系在一起.二是采暖费绝大多数按照采暖面积收取,热价由各地政府(一般是市物价局)根据当地经济情况,区分不同热源,本着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此外,在部分地区出现了按热用量收费的试点小区.
1.3.2 现行供热收费状况
我国现行的收费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按面积收费.按面积收费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出供热价格,再乘以热用户房屋的面积,其乘积作为应交热费总额.这种方式比较成熟,热用户交费额与面积直接相关,面积相同的用户缴费相同,存在的争议主要在是按建筑面积还是使用面积作为计算元素.
二是按用量收费.按用量收费目前仍处于实验讨论阶段,比较好的做法是把热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公共均摊部分,另一部分是按照事先制定的热费价格乘以热用户的实际用热量来计算,两部分之和为最终要缴纳的热费.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由于热传导和维护结构的热损失,使得同一座楼位置不同的热用户缴纳热费相差很大,热费收缴工作难度大.但按照供热发展的趋势,按用量收费必将成为收费方法的主流.
铜仁景点由于部分地区供暖体制仍然沿袭单位统包的用热制度,供暖普遍是不可调节的系统,用户拖欠采暖费的现象非常普遍,数额巨大.近几年各城市对供暖系统进行改造,实行分户供暖,使拖欠采暖费的现象有所遏制.从调研城市的热费收缴情况来看,2002年度采暖季热费收缴率普遍在70%以上.
1.3.3 供热企业经营状况
广州鞋批发中国北方地区各城市的供热单位以国有为主,目前多数处在保本微利、保本无利甚至需要政府或相关企业财政补贴的状况,运营资金严重短缺.
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热也是一种商品,“谁用热,谁交费”,“用多少热,交多少费”.而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就应该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和社会化,使供热真正地走向市场.中国目前供热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供热企业民营化的趋势明显
供热市场放开后,供热企业相继增多,产权结构多元化,出现了一些民营供暖企业.例如,长春市供热企业现有62家,民营企业近一半.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今年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在统一规范市场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城镇供热采暖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经营”.
2.2 供热企业内部改革稳步进行
根据各地调研情况,大多数城市的供热单位为事业单位,供热面积占当地供热总面积的比重较大.许多城市目前正在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推动事业供热单位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
加速事转企步伐.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的成立和运营对深化该市国有供热企业改革,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示范.
2.3 供热行业的政府管理逐步加强
各地政府对供热都比较重视,出台了一些地方性质的供热管理办法和条例,对集中供热进行规范性管理.有的地方还专门成立了城市供热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管理全市供热工作.其中,哈尔滨市的做法最为典型:
2001年11月,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主管市长为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七区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供热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管理全市供热工作.市供热办作为市城市供热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集中统一行使城市供热规划、建设和管理职能.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经验,制订了《哈尔滨市城市供热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和保证措施.
3.1 居民缺乏对集中供热的认识和了解
由于对集中供热的宣传不够,有些热用户对其了解还很肤浅,没有“热”是一种商品的概念,
而且对相关供热知识、优惠政策缺乏了解,使得集中供热工作开展有很大阻力;
3.2 热费收缴率偏低
我国以前实行包烧制,热费由职工单位负担,热用户与缴纳热费者分离.热改后,热费由热用户自行支付,目前热费收缴率普遍偏低,供热企业处于保本微利状态,惨淡经营,供热经济性受到打击,影响供热质量;
3.3 缺乏对供热设备的规范和标准
目前供热设备市场缺乏统一的规范,设备质量参差不齐,使得供热实际水平达不到设计标准,浪费严重;同时,我国缺乏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对供热所产生的污染没有惩罚措施,使得大气环境污染较严重;
3.4 部分地区设备老化,技术落后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供热设备老化,技术滞后,造成污染严重,能耗过高,长此以往必将带来恶性循环.而资金的缺乏又阻碍了设备的更新,技术的提高,这直接影响到集中供热的推广;
3.5 供热能源单一
我国目前以燃煤为主的供热热源仍占主导地位,不但用掉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而且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单一的以燃煤为主的供热方式逐渐不能满足热用户的多种需求;
3.6 缺乏相关政策扶持和法规约束
由于我国关于集中供热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完善,没有相关的政策扶持和法规约束,使我国的供热改革面临着很大的阻力,工作进展缓慢,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
4.1 开展积极有效的宣传引导工作
集中供热发展要取得理想的实施效果,重在宣传引导.政府职能部门对集中供热发展的推行应不遗余力,社团组织和有关企业也要加入到宣传的行列.有关部门应对社会公众提供相关政策咨询、供热节能知识宣传和相关培训.事实证明,多方参与的宣传引导,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相关意识和对供热节能知识、技术的认知和把握能力,从而使工作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同时,也可以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同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