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影响下的近代长春满铁附属地建筑文化
李之吉;刘洋阳
【摘 要】南满铁路附属地的开发建设,促进了与周边国家间的文化传播和地域联系。其中在长春界内的铁路附属地内近代建筑遗存丰富多样,该文尝试对其中优秀作品的历史沿革和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与分析,对比日本近代建筑的发展史和风格特征,比较和定位这些建筑的风格流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建筑遗存。%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South Manchuria Railway subsidiary areas promotes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regional link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There are many and varied architectural heritages within Changchun subsidiary area. This paper tries to elaborate and analyze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architectural styles of some of the excellent works,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modern Japanese architectures to determine the styles of these architectures, thu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protect 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artistic values.
【期刊名称】《重庆建筑》
【年(卷),期】2016(015)012又老了一岁的经典句子
【总页数】3页(P11-13)
【关键词】满铁长春附属地;历史建筑;建筑风格
【作 者】李之吉;刘洋阳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长春 130018;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长春 13001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U-098.1
1904年,日、俄在东北的土地上爆发战争,帝俄战败,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日本获得了从长春宽城子车站至旅顺口之间的铁路线,以及该铁路线内所附属的一切权利和财产。随后,日本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满铁株式会社在东北地区南部铁路沿线建立类似中东铁路附属地、具有殖民地性质的特殊区域,即满铁附属地。
日本人非常重视长春满铁附属地的经营,“它不仅是与俄国竞争的桥头堡,也是日本进行下一步扩张的重要据点”[1]。满铁成立后,便立即着手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长春的满铁附属地,西至长沈铁路,东至东广场,北至铁北四路,南至南广场和胜利公园一带。从广场出发放射形的道路形成了骨架,并结合了局部棋盘式的布局方式。街道两旁建造数层的楼房,配以煤气、电力、给水、排水、电话和公园等市政公用设施,很快形成一个万人规模的街区。
日本近代建筑发展的历程是:“从历史主义倾向——折衷主义——古典主义现代式的演变过程”[2]。通过穿梭于东北和日本的建筑师,满铁附属地建设中将这一系列的思潮变化移植了过来。可以说近代日本本土建筑流派的发展与满铁的建设部门所主导的附属地建筑在风格流变上具有共同发生的时间特性。
2.1 日本本土历史主义建筑的导入
在日本明治时代政府全力推进欧化政策的背景下,当局从欧洲招聘建筑师到日本,也引入了正规的西式建筑。约舒亚·孔德(Josiah Conder)是代表人物,他的设计生涯几乎全部在日本度过,他为日本近代建筑教育搭建了系统的体系,并培养了大批近代知名建筑师。
同时,他还完成了日本近代建筑向西方古典主义风格过渡的环节。
从事教育的孔德认为要传达给日本学生最深奥的部分,就是关于建筑的本质。他认为那应当“美”,这种“美”是存在于历史建筑样式之中的。而能够将这种美在制图板上呈现的人便被称为建筑家。而关于欧洲古典样式教育中最被重视的包括发源自希腊的古典系统和源自中世纪教会的维多利亚风格两大派系:前者包含罗马、文艺复兴、巴洛克还有帕拉第奥主义以及新古典主义,后者则包含仿罗马和维多利亚·哥特样式等。他由历史背景开始,将每种风格不同的特征和其所代表的意义,有时在黑板有时在制图板上巨细靡遗地教给学生。这些建筑从本质到细部的设计一连串的东西首次被教授出来。在其教导之下,由1879年毕业的第一届学生到1886年毕业的第八届学生,“总计有21人由工部大学校(现东京大学)造家学科毕业,而这些人便成为日后日本建筑界的基础磐石”[3]。而孔德也由于这样的一段故事被称为“日本建筑之母”。
拜年的祝福语在孔德卸任大学教育工作以后,辰野金吾作为第一代的优秀毕业生接替了他的职位。从1886年到1902年的18年执教生涯中,共培养出的毕业生达56名,他们所受的依然是古典主义教育,并开始注重对西方技术的引进。这批建筑师构成了日本第二代建筑师。
大数据技术主要学什么
满铁建筑课在成立之初,受任于此的日本建筑师有如下四人:太田毅、小野木孝治、横井谦介和市田菊次郎,另外民政部土木课的松室重光以及开设事务所的中村与资平,他们均是在辰野金吾麾下培养出来的日本第二代建筑师。
2.2 欧洲古典样式在满铁附属地的发展
在附属地早期的建设时期,建筑风格与日本第一代建筑师崇尚的西方古典主义类似,主要有以下几种创作流派。
2.2.1 古典派系
古典派系的第一种风格是受到文艺复兴样式的影响。这种风格一开始追求形体的完整性,常采用集中饱满的穹顶,到后期开始用壁柱、盲窗、线脚等在立面上作虚假图案,追求华丽的装饰效果。在满铁附属地的长春邮便局(图1)便是这种风格的代表。长春邮便局竣工于1907年11月,设计师是当时“关东都督府”民政部土木课长,它是目前长春市保留最为完好的近代邮政建筑。该建筑采用了历史样式折衷的手法,风格类似文艺复兴后期的巴洛克建筑样式,主入口的两侧采用了双排巨柱式,墙面用卷柱式划分,“显露出法国古典主义风
格的痕迹”[4],柱式之上顶一个三角形山花,屋顶为双坡屋面,为长春近代早期重要的代表性建筑。
世界八大奇迹之首古典派系的第二种风格是受到希腊复兴样式影响,这类建筑遵循古典系统的法则和样式,如立面形态的比例组合与柱式的运用,给人留下坚实朴素的印象,这种建筑风格多应用在附属地的大型公共建筑和银行建筑中,如数量众多的银行建筑中均采用古典主义样式。在长春满铁附属地的代表性建筑是建成于1919年的横滨正金银行长春支店(图2)。
中村与资平的作品以银行建筑为主,为体现出银行建筑的庄严雄伟,在立面形象上采用了集中式构图,将多立克柱式一字排开。
2.2.2 维多利亚风格派系
维多利亚风格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1837-1901)形成的艺术复辟的风格,它重新诠释了古典的意义,扬弃机械理性的美学,开始了人类生活中一种全新的对艺术价值的定义。维多利亚时期对历史上各种建筑式样的重新演绎并运用了新的建筑材料,改进了原有的建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原有风格进行了完善。
满铁附属地的维多利亚风格是以朝鲜银行长春支店(图3)为代表的“辰野式”。该建筑建于1919年,设计者也是日本的中村与资平,作为辰野金吾的学生,他在这栋建筑的设计上继承了老师的代表样式风格——辰野式。所谓“辰野式”,它受到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末期的安妮女王复兴风格的影响,这是一种古典样式与哥特样式折衷的历史样式。在红砖墙壁上配置鲜明的白花岗岩条带,尤其是白的横条特鲜明,并将转角塔楼与巴洛克风格元素融入其中(图4)。怎样瘦小腿最快
3.1 新艺术风格
现代设计的源头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的新艺术运动,它率先摆脱了欧洲古典主义的束缚,成为现代设计的雏形。新艺术运动的特征是连续的曲线、光滑的表面、犹如版画一般的面分割法,以百合、菖蒲、藤蔓植物为基调,或是以从植物那里获得灵感而创作出来的形状为主。
建成于1910年的长春大和旅馆(图5),就是当时满铁附属地唯一的新艺术风格建筑。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哪怕是在日本国内,这种风格尚未真正兴起。它是由满铁建筑课长市田菊次郎设计,这是满铁早期在长春满铁附属地投资最大、规格最高的旅馆。内部配备
有暖气供暖、水冲厕所、电灯照明,连餐厅、会议室和车库也样样齐全,堪与欧美先进旅馆抗衡,来来往往非富即贵。长春大和旅馆的建成,展现了第二代日本建筑师对于建筑创作的觉悟,以及对西洋古典样式的思考与分离。
3.2 表现派——向现代主义过渡
临时工协议在新艺术运动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现代设计依靠德国表现派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当欧洲的建筑师从对于新时代的预感中重新审视自身内部,从而走向现代设计之时,日本的青年建筑家正从自我中觉悟,摆脱历史主义的束缚,来面对宇宙、自然。1920年,东京帝国大学建筑学科的毕业生创立组织,发表宣言,号召“我们起来,与旧建筑圈分离……”在此时,也就是20年代的满洲,这一时期的建筑均带有日本盛行的表现派的建筑特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