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阁”主人张宗宪
“云海阁”主人张宗宪
作者:王振
来源:《收藏/拍卖》 2010年第4期
    “云海阁”主人张宗宪出生名门,“藏”运亨通60余年,是当今全球华人圈数一数二的收藏大家。年轻时,他从十里洋场的放浪公子成为香港的古董店老板,后成为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香港人,以机舱为家,足迹遍布欧、亚、美,进而建立起名为“云海阁”的私人收藏。其收藏有道,屡屡在内地拍卖行制造传奇,拥有着“Robert hang”以及“No.1”的美誉。其祖父是近代竹刻巨擘,在微雕方面独具一格,数次召入宫廷为皇室镌刻法书铭文,得太后赏识;其父是享誉海上的古玩巨商,远近驰名的古瓷鉴定专家;他与兄妹继承父业,是香港古玩界的名流,对于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开拓和发展,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给予了鼎力的支持。
端午节高速路是否免费2020
    香港张宗宪先生,原籍苏州,出生上海,是一位在海内外文物收藏界和拍卖界享有盛誉和威望的鉴藏大家。六十年来藏运亨通,身兼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荣宝、上海朵云等诸家著名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的顾问。
    六十年间,张宗宪先生遍游世界各地搜集法帖书画、赏玩杂件和瓷器精品,游走于伦敦、巴黎、纽约
、香港等各大拍卖行之间,遂把自己居住的姑苏张园定为“云海阁”,号“云海阁主人”。“云海阁”所藏,既富且精。伦敦的佳士得拍卖行向来视“云海阁”主人亦师亦友,1 992年佳士得公司为他在伦敦举办“香港张宗宪中国陶瓷收藏精品展”,118件藏品囊括了宋代五大名窑及明清珍瓷,震惊中外。1993年佳士得在其总部展出过他当时的全部收藏,并为其印制《云海阁珍藏》图录。2000年,张宗宪先生委托香港佳士得做其个人收藏的专场拍卖会,其中一件“雍正青花五蝠九桃纹橄榄瓶”,以1104.5万港元成交,创下当时清代青花瓷器最高价。2002年香港苏富比公司为他在上海举办的“张宗宪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展”,展品208幅,件件精妙,令人咋舌。2006年底的苏富比秋拍,张宗宪先生再次拿出自己的瓷器藏品,其中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碗”被其妹妹张永珍以1.5亿港币的惊人价格拍走,刷新清朝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及亚洲拍卖史上艺术品最高成交价两项纪录,轰动一时。
    家族底蕴深厚:张氏家族在艺术创作、收藏、鉴定等领域人才辈出
    张宗宪祖父张揖如是近代竹刻巨擘,号西桥,在微雕方面独具一格,并擅长仿古,其作品曾送到191 5年3月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奖,当时闻名海内外。并曾数次被召入宫廷为皇室镌刻法书铭文,得到太后赏识。张揖如技艺还深获吴昌硕、褚德彝、冯超然等称赞。其父张仲英,是享誉海上的古玩巨商,在五马路开设有著名的“聚珍斋”古玩、珠宝行,经营明清官窑古玩、金石和书画。张仲英18岁当掌柜,鉴别文物眼力独具,为古瓷鉴定专家,远近驰名。三兄弟中哥哥张永芳、弟弟张宗儒继承父业,都是香港的古玩名商名人。妹妹张永珍近年来涉足古玩拍卖,多有
12123预约考试惊人之举。堂兄张永昌,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古玩鉴定专家,与文物鉴定大师耿宝昌并称为“南张北耿”。
    按西方谚语的说法,“云海阁”主人张宗宪可谓是“口含着银匙呱呱坠地”,所以他在回忆自己翩翩年少时,可以坦然地甩派头:“春花秋月,开怀金尊,尚不知忧愁为何物”。少年时代长得唇红齿白,一表人才,自幼和古董打交道,耳濡目染,再加上天资聪慧,从小亲泽于吉金、温玉,对书画古迹、竹木牙角无不涉猎,所以,一旦时来运转,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60余年来“藏”运亨通。
    从“率性不羁”到“奋斗创业”:由沪入港投身古玩生意
    张宗宪生性风流倜傥,浪荡不羁。十三四岁便混迹歌厅舞场,甚有令名。父亲虽然严加管教,促其攻读诗书,成就学业,但是他身处上海滩十里洋场,真是棒打难拒。再加上仪表堂堂,着装入时,成为当时的风流人物。其父张仲英,对其束手无策,只得迁就。16岁那年,其父拿出一笔不小的资金助他回老家苏州开了一家百货公司,拟定三个店名:飞达、荣华、光明。他不选飞黄腾达、不要富贵荣华,而以“光明”命名,结果这个漂亮的小开老板将此店以“送光、吃光、花光、当光”结业。
    以机舱为家:为寻华夏艺术精品率先走向世界拍卖行
大名府在哪
手机黑名单    1948年国共内战连连,20岁的张宗宪只身离开上海,去香港开拓世界,开始投身古玩生意,从此踏
上了他的奋斗之路。张宗宪离开上海时,其父张仲英叮嘱他,此次香港之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初到香港,张宗宪并未从事古董生意,而是经营服装生意。到1 951年才开设自己第一家古董店——“永元行”,“永元行”起初开设在竖道,后搬到云成街,再搬到九龙汉口道。最后陆续在旧海运大厦开了两间首饰店、一间古董店,买卖越做越大。创业是艰难的。解放前夕,北京的旧王孙贵族,上海的昔日收藏大家们纷纷避居香港,香港顿时成为中国文物流通的重镇。20岁出头的张宗宪幸运地赶上了这一波浪头。做古董生意需要本钱,可他一时没这么多钱,当时北方来了一个梁雪庄(三爷),对他颇为赏识,见张宗宪开口调钱,向来不借钱绘别人的梁三爷,却借给了张宗宪十两金子,当时约合2700元港币。孤注一掷的张宗宪立刻与在上海外贸工艺品公司工作的父亲接上了头,汇去港币3000元,上海外贸工艺品公司发来一批旧工艺品。这批货旗开得胜,很快就卖出去八成,收款10000元,还清了梁三爷的借款。这就是张宗宪在香港淘到的第一桶金,也是他时来运转的开始。
    精明的张宗宪发现,要想在文物收藏和拍卖上有更大的发展,不能固守香港,必须“引进来,走出去”,闯荡世界这个大舞台。1968年他首次参加伦敦的拍卖会,成为当时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香港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期间,张宗宪先生为了寻觅华夏先祖先民文明之硕果,几以机舱为家,足迹遍布欧、亚、美。遂将所寻所觅公诸好友之余,自己也留下不少精奇佳玩,建立起名为“云海阁”的私人收藏。投身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屡创拍场传奇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张宗宪兴趣逐渐趋向中国书画收藏,他广交书画界朋友,好学多问,博闻强记,
猛攻强占,以其可贵的毅力,十几年间遂有大成。他主要收藏近现代书画,为了有别于他人收藏,有时还遑求作品的新奇,但主要还是按照“真、精、新”的收藏书画的标准来衡量,收藏主要倾心于张大干、林风眠、吴昌硕、傅抱石、徐悲鸿、潘天寿、于非厂、齐白石、黄宾虹等18位书画家的作品,他说“收藏不比买卖,今天买回来,明天就要卖出去,你得放上个五年十年,等人家都忘记了,你再拿出来。有时候一时市场行情低迷,你得沉得住气,坐得了冷板凳,行情总会有看涨的时候,那时再大展宏图也未尝不可”。事实证明,张宗宪先生收藏有道,不愧为鉴藏拍卖的大家。2009年北京匡时秋拍刚刚结束,“南张北溥”——张大干、溥心畲作品专场,由张先生提供的张大干《长生殿》拍出了第二高的1100万元人民币成交价,张大干的《修竹仕女图》成交价也在341万元,其他一些作品也在原先的拍卖底价上翻倍,甚至多达4倍之巨。而张宗宪对于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的意义,更在于在拍卖市场的开拓和发展上,张宗宪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给予了鼎力的支持:1993年,他在上海朵云轩首拍上,手持一号竞买牌,当时是鉴定大师谢稚柳敲响第一槌,张宗宪买下了第一号拍品和最后一号拍品,他说要有始有终;1994年中国嘉德首拍,第一号拍品是吴熙曾的《渔乐图》,底价7000元。手持一号牌的张宗宪站起来说,今天是嘉德的首拍,我出一万八,一拍就发!场面顿时活跃,张宗宪继续加价,二万八、三万八……直到加到八万八,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上台敲响第一槌,张宗宪博得头彩;1994年,北京翰海酋拍,张宗宪先生手持一号牌,一口气拿下1600万元,吃下了全场拍卖会成交额的百分之五十,轰动了拍卖界,遂有了“RobertChang”、“No.1”的美誉。
    如今,八十三岁高龄的张宗宪善施乡里,频频慷慨捐赠藏品和助学金。其实早在1992年11月和1993年10月,张宗宪先生就分别将多年收藏曾流失海外的瓷器、书画等文物224件慷慨捐赠乡梓,于苏州博物馆辟专厅以长期陈列。在苏博新馆陈列时,又惠借了7件明清瓷器精品以光陈列。近年来,更是情深厚爱,频频顾问,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发展、藏品的征集、展品的陈列形式等事无巨细地给予关心和指导。为了促进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加强民间往来,他也多次出资邀请苏州评弹团、昆剧团赴香港演出,受到广泛的好评。今年以来,更同苏州大学联系,建立扶贫帮困对口奖学金、助学金等长效机制,以便对贫困的莘莘学子们,送去关爱和鼓励。
    张宗宪荷香书屋庋藏选鉴
    坐落于姑苏宋仙洲巷的控保建筑“张园”,为香港知名收藏大家张宗宪的宅邸,张先生倦游之余,经常回到故乡苏州小憩,经营装潢他的挚爱,并把五湖四海得来的宝贝悉数庋藏其中,至今已有千余精品,以致触目琳琅、有蔚为大观之盛况。近年来,张先生又对掐丝珐琅情有独钟,海内外苦心搜集,并于2008年在苏州博物馆以特展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了这批流落海外的艺术珍品。2009年张先生又举苏州“张园”内所庋藏古玩杂件珍品,再次与大家分享,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特展厅举办了“会心之赏  游闲之珍”——香港张宗宪先生荷香书屋收藏雅玩特展,将其庋藏于姑苏张园云海阁的书画、青铜器、掐丝珐琅、佛像、瓷器、玉器、竹木牙角器等近20多个门类,共计206件雅玩珍藏做了一次全方位的研究与展示,本文将解读这次展览中的奇珍逸品,以飨读者。
    在金属门类的文物中,除了青铜器这一大宗以外,还有各铜制雕像。因为清初满人八关后,信奉的是藏传佛教,所以喇嘛教的鎏金铜佛像很流行(图为清代造像,高32.5cm)。特展中囊括了有代表性的几个类型,如滴水观音像、干手观音像、宗巴像、伏虎罗汉像、药仙像、喇嘛像等。中国传统社会实质上是儒、道、佛三教融合的社会,在家内同时供奉佛像、观音、罗汉、八仙、关帝、道人是司空见惯的事。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云海阁藏品中有三教造像代表,而且品类纷呈如果从审美角度欣赏,这件乾隆年制的铜鎏金掐丝珐琅凤飞龙舞方瓶(高43cm),器身以凤凰作为主题纹饰,象征皇权的龙纹作配饰,这种风格和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斗彩鸡缸杯的审美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年的成化皇帝为了讨好这个比自己大十七岁的万贵妃,特意制作了这种以女性欣赏角度体现不同审美视角的珍贵器。这件凤飞龙舞方瓶,同样满足了宫闱之中后妃们的欲求。相似的器型和图案可以从故宫博物院藏的丹凤朝阳乾隆铜胎掐丝珐琅瓶中寻觅到,同样以凤凰作为主题图案,配以龙纹
    在没有电视和网络的古代,许多手工艺品都是文学故事的载体。许多图像母题在各个朝代都有“粉丝”,所以经久不衰。比如玉器中的这件清代“商山四皓”图大山子(宽35cm),描绘的就是秦末汉初时候的故事。秦朝末年,有四位须眉皓白的高人,分别叫做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用里先生。他们因为拒绝与当权老合作而隐居深山。后来,秦二世暴亡,刘帮建立了汉朝。由于宠幸戚姬而爱屋及乌,刘邦一度打算废掉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另立戚姬之子赵王如意。吕后经老臣张良谋划,派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老出山。刘邦在宫中见到连自己都请不动的四皓成了太子的辅政,就只得
放弃废太子的企图,让刘盈做成了汉惠帝,汉王朝由此得以巩固。这四位曾经影响过中国历史进程的老人从此被载八史册。历代以“四皓”为画题的图像流传下来不少,都是像玉山子一样,表现四位老人在山间隐居下模
队名和口号大全    剔红三国演义插屏(高62cm),分别刻画的是著名三国故事“空城计”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场面,
诸葛亮端坐在城头弹琴,城门口有老弱残兵在扫地,司马懿面对空城却拨转马头带领大军落荒而去。剔红浅浮雕特别适合表现城墙上的细密砖纹和城门旁边团团的松针,而司马懿的15万大军则用迎风飘扬的猎猎战旗来概括了。同样另一幅插屏,大将马谡视死如归的场面也刻画得栩栩如生
    像剔红雕漆一样,竹刻也常常是承载故事图像的书房文玩。特展中有一只竹雕笔筒(清代,高15.2cm),上面并不是简单的”对弈图”,而是一则有名的传说故事“王质观棋”。古时候在信安郡有座石室山,晋代有位名叫王质的人入山伐木,见到有人在下棋,就停下来观看。王质看着看着忘记了时间。后来下棋的人问他,你怎么还不走。王质低头看到自己砍柴的斧子柄都已经朽烂了。等他下山回到自己村子里,自己同辈的人已经都过世了。人们喜好这个故事,因为它反映了古人对长寿的希冀:王质入了仙山,“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50万左右的suv推荐    竹刻“《西厢记》长亭送别国”纹香筒的刻工极佳(清代,高23.4cm),不但回头抱拳向莺莺告别的张生神态落寞,他的坐骑眼睛炯炯有神,而且莺莺和红娘裙侧的丝绦和玉佩更是既规整又飘逸,堪称鬼斧神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