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申遗热的背后
“中国式申遗热”的背后
甲醇沸点  6月22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审议通过中国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5项,规模仅次于意大利,成为全球第二大文化遗产拥有国。
申报世界遗产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虽然中国起步较晚,但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今,从目前的情况看,申遗最热的仍然是中国。平均每年1个到2个项目“入遗”的“中国速度”,还有上百处景观或古迹被列入申遗“预备清单”,照这样,中国的申遗项目可排半个世纪以上。
为人处世名言
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文化资源丰富。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一称号另有“魅力”。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申请世遗恐怕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它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鲜为人知的平遥、丽江等古城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声名鹊起。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平遥古城,1996年票价收入82万,而2004年,高达4760万,是96年的58倍。丽江古城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三年后其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44亿元,占了丽江国民生产总值的50%。
2006年7月13日,安阳殷墟申遗成功后举城欢庆,一年后,世界遗产殷墟给安阳市民带来了诸多“申遗”成功的好处:游客来得比以前多多了,商贩们的生意比以前好多了,景区讲解员忙活了,工资也提高了许多,殷墟遗址门票一年收入高达上千万元,比以前翻了五番。这足以让热衷申遗的地方政府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申遗”成功后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让一些正在寻经济发展突破口的地方看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可能性,一些地方纷纷标榜,有条件的一定要申遗,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申遗。
但是,各地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一旦成功,便往往开始无序开发,把“世界遗产”当作“摇钱树”,日渐背离原本遗产保护的承诺。云南石林2006至2008年3年间门票收入9亿多元,而用于景区日常维护的经费不到百分之十。文化遗产明明已经不堪重负,管理者在强烈的利益驱动下,罔顾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危,仍旧过度开发。一些地方掀起轰轰烈烈的改造运动:遗产地周围大造宾馆、度假村等旅游服务设施;老城区集体翻新,原住民全部搬出,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几条旅游仿古街;“三江并流”由于在怒江建大坝、水力发电等设施带来环境破坏而被世界遗产专家质疑。飞利浦剃须刀排行榜
作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文化景观或遗迹,它本身的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是固有客观存在并且得到肯定的,并不会因为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发生直接实质性的变化。设立文化遗产名录的最大意义应在于加强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助于国际间的协作和交流,以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瑰宝。而在中国,某个景点申遗成功后,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最直接的感触莫过于门票猛涨,景区内消费价格也翻倍。尽管这样,由于人口基数过大,节假日期间,各景点尤其是文化遗产这类著名景区,仍旧人满为患,摩肩接踵,不禁让很多游客抱怨,究竟是观景还是看人。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挤压下,中国有些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一个项目一旦被列为世界遗产,就会成为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突破口。当文化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时,遗产的文化价值被边缘化,经济化和娱乐化倾向加剧。这也许正是中国申遗热背后存在的悖论。
女鞋什么牌子好
实际上,申遗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即便申遗失败,相信各地在申遗过程中能够摸索出一些文化产业独特的发展规律,到保护与开发的最佳平衡点,但是“申遗”真是保护文化遗产最好的方式吗?
刷图狂战加点在申遗的过程,国家文物局和各地政府投入千万甚至上亿资金整修、恢复、或重建这些申
报区域,申报后,又大力宣传发展当地旅游业来拉动经济,这本身更像是一种商品的出售而不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当遗产的附加价值在门票中所占的比重逐渐超过它本身的价值时,对于高价买票参观的普通中国民众来说,就更加不公平。文化遗产不属于某个省市或者地方私有,而是属于大家共同的民族瑰宝,对于它的保护和利用,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都应该被需要。申报文化遗产与否,不只是政府的事情;保护遗产,就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力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是保护好这些自然文化遗迹,让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得到传承和发展;其次才是利用产业化市场化来获得GDP的增长,就业率的提升,和知名度与品牌效应。
博客名字
仅靠申遗来救赎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方式太过单一,力度也显得太过单薄,更何况,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尤其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                                                                                                                                                                                                                                                                                                                                                                                                                                                                                环境急剧改变,资源流失严重,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同时,法律法规建设有待加快,保护和管理机制亟需变更和完善。
我们应该端正申请世界遗产的态度,不管是已经列入文化遗产名录的,正准备入选的,还是不申请世界遗产的,都应该加强保护,合理利用,申请世界遗产,绝不是唯一的保护方式,更不能成为让民众抱怨的政绩工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