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气候分布情况、气候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
一、 我国的气候分布情况
由于气候包括气温、降水等因素,以下我们按热量气候带、干湿气候带以及气候的垂直分布分别说明。
新卡罗拉有几种颜(一)、中国的热量气候带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由于纬度的影响,南北气温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我国黑龙江畔的漠河年平均气温为-4.9℃,是我国东部地区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大小兴安岭地区年平均气温大致均在零下,乐北的西南部可升到5℃以上;进入山海关,北京已升到10℃以上;淮河秦岭一线在15℃左右,南岭附近已达到20℃上下,西沙岛26.4℃,南沙岛最南部则在28℃左右。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在这条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在这条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漠河镇与海口市的1月平
均气温相差接近50℃。但是,在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
我国冬夏气温较差巨大,春秋季知降温十分急剧。例如漠河最冷一月平均气温-30.9℃,最热七月18.4℃,气温年较差49.3℃。随着冬季严寒程度向南迅速减弱,因此气温年较差随纬度亦向南减小。例如北京一月平均气温-4.6℃,七月25.8℃,年较差30.4℃;武汉更小,为25.8℃(一月3.0℃,七月28.8℃);广州就只有15.1℃了(一月13.3℃,七月28.4℃);南海诸岛纬度最低,,又深受海洋影响,年较差只有2-6℃,是我国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方。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 | 范围 |
热带 | 琼全部和台、粤、滇南部 |
亚热带 | 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
暖温带 | 鲁全部和陕、晋、翼大部分, |
中温带 |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1尺是多少厘米 |
寒温带 | 黑、内蒙古的最北部 |
(二)、中国的干湿气候带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为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大巴山和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北方仅长白山局部地区可达到1000毫米左右),其中华南沿海、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东南丘陵许多地区还可超过1500-2000毫米。我国最多雨的地方是台湾基隆南侧的火烧寮,其年平均降水量高达6558毫米。东起大兴安岭西至中尼边境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把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部分:西北部年降水量均小于400毫米,其中内蒙古、宁夏及其以西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均在200毫以下,柴达木、吐鲁番和塔果木等盆地年降水量均在25-50毫米以下,吐鲁番分地中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我国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半年,例如长江中下游主要集中在春雨梅雨期3-6月,东北和华北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华南集中在4-9月,西南地区集中在6-10月(其中西藏为6-8月或7-8月)。
我国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半年,例如长江中下游主要集中在春雨梅雨期3-6月,东北和华北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华南集中在4-9月,西南地区集中在6-10月(其中西藏为6-8月或7-8月)。
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我国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北部地区。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
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能带来丰富的水气,形成了我国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除了季风性气候我国还有其他多种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此外由于地形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五月十四号是什么节日,,更增加了气候多样性,在青藏高原地区就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气候。
平原门下客三千打一成语干湿地区 | 年降水量 | 范围 | 气候和生物特征 |
湿润区 | >800MM | 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 | 气候湿润,能生长森林 |
半湿润区 | 400-800MM |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 气候较湿润,能生长草原和森林 |
半干旱区 | 200-400MM |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份 | 气候较干燥,主要为草原 |
干旱区 | <200MM |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谜语大全 | 气候干旱主要为荒漠 | 私家车强制报废年限
(三)、气候的垂直分布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从南到北(从热带到寒带)从西到东(从干旱到湿润)水平地带几千公里距离间发生的气候和植被的地区性变化,可以在短短的几公里内完成。以我国泰山、华山、五台山、庐山、黄山和峨眉山等六座为例,山顶站平均比山麓站高1917米,山顶六站年平均气温4.9℃,山麓六站14.8℃,即平均每上升一百米年平均气温降低0.52℃。位降水量则随海拔高度而增加,山麓六站年平均降水量1094.4毫米,山顶1531.3毫米,即平均每上升百米年降水量增加28.0毫米。
二、 我国的气候特征
1. 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
、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雨热同期、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2.雨热同期、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
大陆性季风气候。
三、 气候产生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热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因而对于气候的形成因素,人类活动因子通过对其他因子的变化对气候起作用。比如改变地面的植被、兴修水库、向大气排入各种气体等等。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辐射因素
太阳辐射是地面和大气热能的主要源泉,地面热量收支差额是影响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对于整个地球而言,地面热量的收支差额为零,但对于不同地区,地面所接受的热量存在差异,因而会对气候的形成产生影响。同时,地面接受热量后,与大气不断进行热量交换,热量平衡过程中的各分量对于气候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二)、地理因素
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理维度、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上,而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可以归结到太阳辐射因素上。
1、地理纬度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太阳直射到地球表面可以看作是平行光线。但是由此造成的太阳高度角在不同的纬度位置是不同的,从而造成热量分配的不均衡,导致不同纬度地带的气候有变化。
2、海陆位置
由于海洋和大陆具有不同的热力学特性,如容积热容量、导热率等海洋与陆地显著不同,因而海洋和大陆在气候上差异很大。比较而言,大陆上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海洋大。温度的年较差是区分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重要指标,并且,夏季大陆是热源,冬季海洋是热源,热源有利于低压系统的形成和加强,而冷源有利于高压系统的形成和加强,海陆的分布使行星风带分为若干个高低压活动中心,这些高低压活动中心对于形成世界季风气候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例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海陆分布的不同也影响天气的变化。
3、地形地势
地形地势对局部气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例如山地气候中的阳坡效应和阴坡效应,迎风坡和背风坡效应。大致而言,地形主要是对气流产生阻挡和抬升作用。地势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在于,海拔高,云层少,太阳直接辐射增强,散射辐射降低,温度降低,湿度减小。而不同的地形也对气候影响不同,高原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明显。
此外,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也是因热量而成,海洋是地球表面热量的重要贮藏。 洋流影响主要表现在流经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三)、环流因素
包括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影响气候的天气因子包含气温、雨量、气压和风。大气环流因子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对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性的影响。主要因子有:气团的平均状况、气流的平均状况等。
气候特点的形成往往是以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
1、 冬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我国冬温分布特点是南暧北寒、南北温差大。主要原因是我国跨纬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同时,北方由于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使南北温差增大。
2、夏温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我国夏温分布特点是全国大多高温、南北温差小。主要原因是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南、北方正午太阳高度都较高,同时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从而使北方能补偿一些因正午太阳高度较低南方而少获得的热量;另外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使北方比南方阴雨天少,光照时数也更多一些。
3、年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半年和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是从东面由太平洋(东南季风)和从南面由印度洋和南海(西南季风)的夏季风带来,所以我国南方雨季长、雨量多。而离海很远的西北内陆东南季风很难到达而西南季风又受青藏高原屏障全年少雨。仅山区较高处如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年降水量尚能到达400-600毫米。
山脉对雨水的传播起到很大的阻挡作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在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在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由此可发现,等降水量线大多沿山脉而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