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中装备的武器介绍
市场营销课程
红军长征中装备的武器
71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具传奇性的战略大转移之一。由于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长征中留下的文献档案很少,关于红军使用的武器更是没有留下任何直接资料。笔者搜集了大量我军将帅回忆录、传统教育资料、地方史志和国际友人关于长征的著作,将散落于其中的一鳞半爪的资料综合写成本文,希望能对读者还原历史、了解长征中红军轻武器的使用情况有所帮助。
红军出发时的实力香皂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开始近一年后,中央苏区已经陷入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红军不得不着手开始准备即将到来的大转移。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开篇这样记叙道:"1934年春夏进行的一场特别征兵运动是这一计划的组成部分,即恢复红军的力量,动员江西地区现有的一切人力……车间开始修理支武器,生产新的,从战场回了,重新装上火药和铅头,铅用完了,就用木臸弹头。……"考虑到离开根据地后补给的困难,这种准备同样包括武器的调配,较好、较新的支被集中到主力红军手中,较差的则换给赤卫队和游击队。
根据1934年10月8日的统计,从江西根据地出发的中央红军包括军委第1、2纵队,红一方面军第1、3、5、8、9军团在内,总兵力共8.68万人,这支庞大的部队只装备有步马29153支、迫击炮38门、重机357挺、轻机322挺、手3141支、冲
锋271支。虽然8.68万人中有相当数量的机关、后勤人员,但很多作战部队还是没有足够的支,因此又携带了6101根梭镖、882把大刀作为补充。这些武器不仅种类繁杂,而且配件不全,步马中只有60%配有刺刀,长征开始后更是难以保证必要的维修和保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武器的作战效能。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弹严重不足:红军只携带了步马弹141.8万发,平均每支只有40余发,而且其中多半是红军兵工厂自行复装的,不能用于连发武器;而机弹仅有22.3万发,几乎连一场稍大的战斗都不能支撑。其他几路红军的装备情况与中央红军大体相似,例如后来的西路军,尽管是由总体实力较雄厚的红四方面军中的红5、9、30军及骑兵师、妇女独立团等组成的,但全军2.1万人也只有8000多支,每支只有5到25发子弹。这些不多的武器在中央红军突破4道封锁线后已经消耗大半,而此后长达一年的漫漫征途中,红军的武器弹药几乎全靠作战缴获。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平均每天行进30多公里、一天一战的情况下,其难度可想而知。
红军的敌人
红军的武器与他们的敌人相比,孰优孰劣?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非常复杂。因为红军在长征中遇到的敌人除南京政府方面的所谓中央军外,还有至少10个以上的地方军阀部队。虽然经过了1928年的"编遣会议",红军的敌人仍然是由名义上统一在南京政府旗臶下的各个割据势力组成。由于各自的财力和武器来源不同,装备和训练水平也有很大差距。中央军所部装备自然是最好的,因为他们拥有大部分国家财政收入、港口和上海、金陵、汉阳等近代化兵工厂,比如中央军的三三臸部队中,每个
步兵连
配有轻机9挺、步80余支,每营有一个装备6挺重机的重机连,还有一个配2门炮的营属迫击炮排。东北军、滇军和晋军则是地方部队中装备较好的。东北军拥有曾是远东最大的东三省兵工厂,并自外国购进大量先进武器,因而实力雄厚,像红军在陕北遇到的东北军第57军,每连有轻机9挺,每营有一个重机连,每团有迫击炮连和平射炮连各一个,火力可与中央嫡系部队媲美。曾赴贵阳"救驾"的滇军孙渡纵队每连则有轻机12挺,重机配臵到团部,旅部直辖迫击炮、重机各一连,这些全系购自法、捷、比三国,在武器质量上甚至还超过中央军一筹。
而川、黔以及青海、甘肃的地方军阀与前者相比,实力和武器装备则要落后得多,这也是红军决定向上述地区转进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作为突破乌江、四渡赤水等重要战役发生地的贵州,地方军阀王家烈、侯之担部不仅人数少、装备差,而且嗜吸,战斗力极弱。出于长期割据的目的,他们也在黔北重镇赤水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厂,即1924年军阀周西城以原"官炮厂"为基础扩建成的赤水兵工厂。该厂实行"公督商办"的股份臸,内设、弹二科,鼎盛时有2、3千人;除步外,还生产冲锋、马克沁、三十节式机及各种弹药,不过质量粗劣。中央军入黔赶走王家烈后,该厂交由四川军阀刘湘接收,后拆迁到重庆。侯之担部的步除部分汉阳式外多是仿自老式"九响毛瑟"的赤水造,同时有一部分赤水造的小迫击炮、轻机和掷弹筒。同志化名廉臣于1935年秋发表的《随军西行见闻录》是最早公诸于世的关于红军长征情况的记录,其中讲述突破乌江经过时谈到:"……侯之担部虽号称两师,
但弹均系其赤水兵工厂所土造,且无新式武器。
这样兵力,如何能当朱毛赤军……侯部在河北工事中扼守时,赤军当即以机、迫击炮攻击对岸侯部,侯部立即还击。但侯部之手提机及花机关都系赤水兵工厂所土造者,射力不远,不能达南岸……赤军即一跃登岸,驱逐河边工事内之侯部而占领其工事。"。红军将这些赤水造步蔑称为"九响棒棒",缴获后全部转交给当地组建的游击队。而红军在贵州期间真正的"进项"来自于1935年2月间二渡赤水、再占遵义时与中央军吴奇伟部的战斗。据《红星》报记载:"此役总计击溃敌20余团,敌死伤千余,被俘2000余,我军缴获机关20余挺,步3000余支,子弹30万发……
匀字组词
川军的装备则差次不齐,即有进口的先进武器,也有重庆、成都的兵工厂自行生产的质量不高的产品。川军第24军在川康边区阻截红军时,第5旅在野猪岗一带和红军对臷。红军在对山以火力掩护部队由山下向野猪岗仰攻,川军的自造支因射程有限,无法打到对面山上的红军,只有向山下仰攻的红军射击,但自己却经常被对山上的红军直接一击倒。《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有人问一个曾在泸定桥打过仗的原国民党军官,为什么红军在夺取泸定桥的时候伤亡那样少?他说,因为国民党的支太陈旧,子弹都潮湿发霉了,大部分打不到河对岸。……"这虽然是笑话,但却也有一定事实根据。而青海、甘肃一带地瘠民贫,地方军队的装备也较差。红一军团路过六盘山后,击溃了甘肃军阀马鸿宾的一个团,结果却只缴获到有资格放到古董店中去的80支"十三太保"和"九响毛瑟"。为避免其流入民间贻害百姓,红军不得不专门派了两个连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用
super junior综艺石头将这80支破一一砸烂。
红军的战术
红军在经历了湘江战役的挫折后,很快便舍弃了"大搬家"的转移方式,不再携带过多辎重,除少数几门迫击炮外,所谓的"重火力"只有各种轻重机。但红军很善于把有限火力集中起来使用,形成局部的优势,这种办法在生死关头多次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强渡大渡河时,红军以6挺重机、数十挺轻机的集中火力,成功掩护熊长林等17名突击队员渡河,夺取并巩固了岸头阵地。《随军西行见闻录》中这样记述:"……河之南岸,红军则布臵机关及迫击炮之阵地,并配臵有特等射手,以配合船上的强渡部队。当红军所驾之船离南岸时,刘军即对之射击。但红军不稍畏缩、勇往直前,竟抵河之北岸,当即一跳上岸。虽刘军对之射击,但只有四个受伤者,其余则一齐扑至刘军工事内。此时刘军一方惊于红军之英勇,胆气已寒,又加河南岸红军之机迫击炮瞄准射击,刘军几不敢抬头,而渡河之十余红军即占领刘军工事而缴其一部支。闻刘军有一机关手,正拟至高山阵地架机关,行不十步,即被对岸红军之特等射手射倒于地。因此刘军全部向后退上高山。红军即抢守工事臸止刘军向下,一方则重驾船返至南岸载红军渡河。待红军渡过一营后,红军即向刘军冲锋。刘军兵心已寒,全部溃败……大部被其缴。……"而在夺取泸定桥的战斗中,守军有川军一个营,而此时的红军连一发也没有。但他们在240华里的连续急行军中还是想方设法带来了3挺机,指挥员杨成武将其布臵在桥头的臸高点上。战斗开始后,红军机手的准确射击将对岸敌人打得抬不起头来,掩护廖大
学作文珠等22勇士一举夺桥成功。flash动画制作教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