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文豪的一百种方法心得体会 成为文豪的一百种方法观后感
朵熬夜试玩了这部绝好的游戏,按捺了三小时想要写长评的冲动。今天萌生了想要做非遗的冲动,基于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形式,因此误打误撞掉进了此坑,一发不可收拾。
首先,最先打动我的可能是这简介?虽然很长,但并不枯燥,我先看完了再玩游戏,其中最喜欢的可能就是那一列的【参考资料和作品】了,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待历史严谨的态度,也通过这些作品的标题,迅速到了某种感觉。某种活在那个时代的感觉。我曾经某些脑洞和《成为文豪的一百种方法》有些雷同点,例如还原某一个时代的生活,或者将内容建立在一些真实历史上(以前想过写个跟莎士比亚恋爱的故事23333)。其次,这部游戏在内容上吸引了我,比如在入坑之前,我有试玩作者的另一部关于中世纪的游戏,但很明显,似乎十九世纪的女性作家故事更令我着迷。我记得当初读《呼啸山庄》时,艾米丽勃朗特的生平介绍比正文更让我感兴趣,尽管那一直是我最爱的小说之一。
qq头像系统维护说到艾米丽,其实这也是我选择玩贫穷线的动机。当时选线真的很简单,首先原谅我从来没听说过中产线的原型,因此这条线被我抛弃了;而奥斯丁奶奶,很抱歉,我用三种语言读过至少五遍《傲慢与偏见》的开头,对她那种委婉而做作的笔风无法忍受,对她的上流社会生
放下作文活更是一点也不感兴趣(当然以后肯定还是会回来玩的hhhh);所以,选择贫穷线,起初只是因为勃朗特妹的知名度,以及我对《呼啸山庄》的爱。至于作为原型的Charlotte,我倒是对她没什么特殊感觉,因为她的《简爱》,尽管故事情节丰富,但叙述方式远不是我喜欢的,或许是她对于生活,远没有她妹妹那么歇斯底里。甚至在这部游戏里也一样:在某些时候,我喜欢艾米,胜过喜欢——上帝啊!女主的名字是什么?!
这条贫穷线,我刷了大概三小时,不知道刷了几遍,而且也已经忘了哪条线里发生过什么,因为每一条线的剧情,似乎都可以放在一起,成为一个总体。另外,我知道我根本没有玩出这条线所有的结局,看看标题啊!成为文豪的一百种方法,一百种呢!
七夕是阴历还是阳历其实开刷的初衷是因为罗伯特吧,因为初玩之时,被强吻之后我就基本沦陷了,谁知道玩到一半却发现他已经脱离了我的人生轨迹,逼迫着我从头开始,于是又因为一些随即触发事件,以及一些我一时兴起的决定,误打误撞刷出了好几种有趣的人物和事情,直到最后才不要脸地参考了精评里的攻略,刷到了有罗伯特的结局嘤嘤嘤。
要说为什么我对罗伯特那么深情……首先是人设啊!是不是霸道总裁先不说,首先他那恶魔感、孤独感和他家里的事,真的令人毫不犹豫地想起Heathcliff!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他就
市盈率是什么意思那么喜欢女主角,但反正我也很喜欢他hhh。尽管没有立绘,但罗伯特在我心里有个具体的形象:我小时候有个关系很好的家伙就叫罗伯特,金发绿眼,说起来两位罗伯特的性格也很像……诶嘛,可能是因为这一层关系,睹字思人吧。每一次被“狠狠地吻”,感觉全身都苏了哇~
另外,关于Heathcliff,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但我感觉罗伯特和威尔的形象都是从他衍生出来的。当然,三者确实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个人看法):威尔像是Heathcliff的原型,之前在《呼啸山庄》的艾米丽生平里读过,是艾米丽很爱的一个疯了的哥哥,不否认有恋兄情结(我隐约记得有这一茬,所以艾米站在威尔的坟墓前不肯离去的时候,我特别理解);其次,Heathcliff则是艾米丽在《呼啸山庄》中创作的人物,人设参考她的哥哥;最后,罗伯特和威尔是《成为文豪的一百种方法》中,这同一个人物的分解,只不过威尔更偏向现实中的勃朗特哥哥,而罗伯特更像小说中的Heathcliff。当然,现实、小说、游戏毕竟是分开的,太较真就不好玩啦hhh
解冻保证金除了几个男孩子,(忘了名字的)女主角和艾米也让我想有时间再探索一下。女主角像是现实中勃朗特三妹的结合体,包括性格以及后来的著作。但是艾米,她似乎完全传承了
艾米丽勃朗特的性格,她的情感很强烈,隔着文字,我都能感受到那种强烈,比如刚才提到的威尔墓前那一幕。这部游戏另外吸引我的点就是,它不是单纯的叙述:它是有深度的。艾米死之前,有段话我读了好几遍,印象深刻。她探讨死亡。死亡对于威尔是结束还是解脱?对于艾米呢?对于这条线每一个死去的人呢?艾米还提到了Ophelia,让我恍惚了好久,本能觉得可以在两者之间出联系,只不过我直到现在还在思索,为什么她要提到她,那个最后疯了的可怜的丹麦姑娘。
在刷罗伯特结局的这条长征路上,我对好几个叉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游戏下来,我很少接触“家庭教师”这个选项,大部分情况都是冲着米歇尔去的。我选过两次,一次是去教一个自闭的女孩子,但没什么收益,另一次是去哥特式老宅,虽然在后者没有多留,但这段剧情真的很难不让人去想《简爱》。勃朗特妹的作品都是建立在她们所生活的世界里的,所以无论是家庭教师这些,还是关于米歇尔这样的学校,我都能时不时想到Jane。其实我对那个宅子还是很感兴趣的,可能以后还会回来多看看在那条线上可以触发的事件。
我将最令我雀跃的话题,忍到最后再谈起。这个话题便是英国文坛这块。我以前总觉得自
己对古典文学了解颇多,玩了这个游戏才知道自己不过只了解一些片面。勃朗特妹写稿寄邮件的样子,能让我想起自己:原来无论哪个时代,寄稿子和等待回复都是让人紧张的事情23333。当然,进入那个庞大的文坛,或许是这部游戏的初衷,也倒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目标,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是个想要进入庞大文坛的人,虽然暂时还像初期的勃朗特妹那样没什么成就w。
最喜欢的两个片段/文坛形式,一个在湖区,一个在伦敦。游戏中提到的湖区的几位诗人,我竟然一位也不知道,但作者把他们刻画得倒是很真实,所以现在多多少少也有了些了解。湖区听起来像是很不错的地方,大大的庄园,轻轻的风,和几个聊得来的文艺友人偶尔喝杯下午茶,岂不美矣!不过男主角之一的那个男孩子,有个问题把我问得措手不及:成名后,是遵循自己,还是取悦高层?这个问题我挺认真地自我带入,然后想了想,最后还是回答了取悦。可能听起来不好听,但我觉得如果能做到不违背自己的情况下,写出取悦高层或民众的东西,也就好了,当然这个想法有待推进。《成为文豪的一百种方法》里的每一个选项,其实都能让我停顿很久。我不想敷衍地选择,我想仔细思考,然后给出心里的答案。
另外一个喜欢的圈子,便是伦敦文坛。首先是她们到达伦敦后的良好的待见,给我好印象,其次是关于那些文豪:有几个人是从没听说过的,比如萨克雷和那个和善的女士(名利场倒是有所耳闻,改日一读),而有几个人的名字则让我开心好久,比如和她们一起看剧的狄更斯,以及只提到了一次的雨果(好吧他不算伦敦文坛的)。这种感觉很美妙,或许如果不热爱文学,就会对这些名字毫无感觉,但作为热爱古典文学的文艺少女,这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名字真的让我兴奋许久,像是在一部作品里到了落脚的地方(当然如果跟我提法国文学——博马舍,大仲马,左拉——我可能更开心,好吧我跑题了)。以前虽然知道有文坛存在,但这部游戏让我对文坛有了一个更具体的概念,那似乎是我幻想的一种地方,如同一个文艺的沙龙,但不至于像中世纪的法国贵妇人那种沙龙。好喝的下午茶和精致的甜点,志同道合的一人,让人感兴趣的文学及哲学话题。老天,这是我理想的生活!我忽然好想去玩玩富裕线,说不定有这样的场景出现。嗯对……有道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