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武汉农业年鉴
概况
2006年,武汉市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投入,组织推进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市农业、农村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2006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15.91亿元,比上年增长4.0%;实现农业总产值191.21亿元,增长5.1%,其中,种植业产值112.29亿元,增长5.6%,林业产值1.32亿元,下降14.2%,畜牧业产值44.77亿元,增长2.8%,渔业产值31.71亿元,增长7.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1亿元,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48元,增长9.4%。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已建成优势农产品正规化基地4.27万公顷,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85个,连接农业基地面积20.8万公顷,带动42万户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
业化种养面积和农户覆盖率均达到54%以上。蔬菜、畜牧、水产、林果等特优势产业在全市农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80%。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36个,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90亿元。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提速,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亿元。
劳务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实施农民工“素质进城计划”、“阳光工程”转移培训,全市共培训农民工2.3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5万人,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比上年增长3.0%,外出务工经商的劳动力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2.0%自然堂的护肤品哪个系列最好。全市农民工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667元,比上年增加280元,增长20.2%,绝对额占全年纯收入的35.1%,对收入的贡献率达68.9%。
苹果手机无法连接到App Store怎么办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按照“四通四改一化”(通路、通水、通电、通信息网络,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绿化)、“一场一室”(建设集稻场、文化活动场所等于一体的村多用途活动场,集村“两委会”工作室、村卫生室、村民活动室等于一体的村多用途活动室)的建设要求,全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通湾公路1,640公里,952个行政村的1,735个自然湾有水泥路通达;完成976个行政村通有线电视、500个行政村
宽带上网;改造水利机站353个,维修主干渠387公里,改扩塘堰673口,铺设排水管网430公里;改造户用卫生厕所1.4万余座;完成村湾植树142.28万株。全市基本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85.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6.5%汉字演变过程,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电话和广播电视,60%的行政村实现宽带上网。
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7.61万名贫困农民享受低保;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在全省率先启动,2.4万名农民从中受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6.0%,惠及149.28万名农民。率先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市受益学生达84.5万人次。广泛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免费为全市每个行政村放映一场电影。农村小康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全面完成,51个重点扶贫村甩掉“贫帽子”。
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乡镇行政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推进,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正常运转,做到机构整合到位、人员上岗和分流到位、养老保险到位、资金保障到位和运行制度到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区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取得初步进展,国有农场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结合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组织10.8万名农村
基层党员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化农村党的建设区、乡、村“三级联创”活动,创建“五好”村741个,占总数的34.1%。建立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保证了村党支部书记岗位津贴的发放。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武汉市试点工作的经验在全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惠农八大新举措
2006年,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制发《关于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出台了推进具有武汉特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根据该《意见》,本年度市级安排的涉农资金达18.3亿元,比上年增加8.55亿元,增幅达87.7%。该《意见》还提出8项惠农新举措:1.市级从土地出让金中单列资金3亿元(不含农村信息入户资金,年终实际执行3.3亿元),专项支持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推进建制村“四通四改一化”、“一场一室”建设;2.从本年度起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杂费,继续对贫困学生家庭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3.从本年度起,投资1.2亿元,用yy怎么看直播3年时间更新改造全市远城区单机155千瓦~800千瓦排灌站;4.扩大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覆盖范围,基本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和直接上网;5.市财政安排资金800万元,为
被征地农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6.市财政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贴资金3,220万元,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7.市财政安排资金650万元,重点培训2.5万名当年新增劳动力,全市转移6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8.市财政安排资金1,000万元,对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乡镇实行“以奖代补”,促进农村各项公益服务得到发展和加强。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2006年,武汉市乡镇机构改革以精简机构编制为基础,以事业单位转制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目标,全方位推进各项工作,基本建立起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
乡镇政府职能重新界定。实行政企、政事分开,行政执法与行政管理分离等改革,农业机械、农业技术、计划生育、文化等服务性的事务实行合同购买,由转制事业单位成立的企业或中介服务组织承担;林业、土地、交通、水利、动物检疫等方面的行政执法职能统一上收,由区级政府主管部门行使。重新界定乡镇政府职能,改革后乡镇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国家政策,严格依法行政,搞好市场监管,发展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基层政府职能得到归位。
乡镇机构和编制减少。乡镇一级只设党委、人大、政府3个机构,不再设立政协机构。每个乡镇设3个内设机构,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1个直属事业单位。3个内设机构是党政综合办公室(加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1个直属事业单位是财政所(加挂农村经营管理站牌子)。除农村中小学、卫生院外,乡镇其他直属事业单位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重新核定乡镇行政编制,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交叉任职。改革后,全市乡镇(街)内设机构精简约40%,行政编制精简约13%,领导职数精简约40%,事业编制人员精简约76%。
新设立的乡镇公益性服务组织实行“以钱养事”新机制。截至2006年底,全市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工作基本完成,有412个乡镇事业单位整体退出事业单位序列,新设立的315个农村公益性服务组织到民政部门办理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组织登记,实现了换牌子、换章子、有服务场所和法人代表的工作目标。全市共有4,711名原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按规定程序退出事业编制管理系列,人事档案移交各区人才交流中心代管。本着“应保尽保”的原则,对经过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办理正式手续的在编在岗人员一律纳入参保体系,各单位补缴和个人补缴的参保资金落实到位,职工的个人账户已经建立,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发放率达如果 金泰妍10
0%。各区通过乡镇(街)和区业务主管部门共同研究确定服务项目,与新成立的公益性服务组织签订服务合同,落实服务内容、经费标准、时间要求、考核结算、兑现办法,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为保障公益性职能落实到位和“以钱养事”新机制正常运行,省、市财政分别按农业人口人平5元和5.25元的标准,安排下拨转移支付资金1,399万元和1,469万元,各区及部分条件好的乡镇共安排服务经费5,100.35万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