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如何影响中国和全球经济?——观点集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节档电影悉数下线,全国团队游暂停,餐饮、娱乐、培训等⾏业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随后,多地陆续宣布了企业延期复⼯、学校延期开学。以上种种⾮常时期的⾮常之举,对于防控疫情⼤爆发是⾄关重要的⼿段,但对于中国乃⾄全球经济⼜将造成怎样的影响?多位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按照当前的疫情发展及实施的防控措施,预计此次疫情对⼀季度经济的影响最⼤,全年GDP增长所受影响并不⼤,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则更⼩。
01
复旦⼤学泛海国际⾦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哥伦⽐亚⼤学终⾝讲席教授魏尚进:对中国经济影响虽负但有限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死亡病例数量可能在2⽉的第⼆或第三周达到顶峰。但预计疫情将于4⽉初得到基本控制。
在此基准情况下,这⼀病毒对经济的影响虽负但有限。它对中国2020年GDP增长率的影响可能很⼩,⼤约降低0.1个百分点。对2020年第⼀季度的增长影响较⼤,也许会使当季的年化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但这将被今年余下时间⾥⾼于趋势的增长率⼤幅抵消。对全球GDP增长的影响将更⼩。
根据经验,中国GDP增长放缓对美国和欧洲经济体的负⾯影响的百分⽐⼤约是其⾃⾝幅度的五分之⼀。若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降低了0.1个百分点,那么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增长可能会下降约0.02个百分点。鉴于澳⼤利亚与中国在⼤宗商品贸易和旅游业⽅⾯更为紧密的联系,这对澳⼤利亚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是两倍,但经济增长率下降0.04个百分点的幅度仍然很⼩。
这样计算的假定是新型冠状病毒不会⼴泛传播到这些国家并造成直接的破坏。当然,如果新型冠状病毒危机的持续时间远远超过这⼀基准假设,它对中国和其他经济体的影响可能会更加严重。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决策者仍有货币和财政扩张的空间:与许多其他经济体相⽐,中国的银⾏准备⾦率相对较⾼,公共部门债务相对于GDP的⽐例仍然可控。通过在必要时⽤好这⼀政策空间,中国政府可以限制当前疫情危机对经济的最终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引发警觉是可以理解的。但从经济视⾓来看,现在恐慌还为时过早。
02
上海市⼈民政府参事、中欧国际⼯商学院教授、中国⾸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前经济恢复所⾯临的挑战可能⽐“⾮典”时期更⼤
与“⾮典”时期相⽐,⽬前经济恢复所⾯临的挑战可能更⼤。现在正是全球化受到挑战的时期,国际环境已与当年⼤不相同。这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存环境。随着各地防控不断升级,春节假期相应延长,多个省份宣布企业不早于2⽉9⽇复⼯。延迟复⼯对许多中⼩企业的⽣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如果企业出现较⼤⾯积倒闭,就业形势就会恶化,正所谓“⽪之不存,⽑将焉附”。就业是最⼤的民⽣。
另⼀⽅⾯,宏观政策⾯临⼀定约束。现在资本的边际回报率⽇趋下降,通过⼤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时代也已经过去。现在则强调“房住不炒”,且疫后不⼤可能通过房地产业来拉动经济。
03
中国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季度经济增速会破“6”
疫情这⼀短期突发事件暂时增加了经济运⾏的波动,但拉长时间看,疫情不会对中国经济有太⼤影响。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季度,在疫情事件冲击下,经济活动短期内会骤然降温,服务业、⼯业投资等经济活动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最近⼀个⽉⾮耐⽤消费品的消费会明显受影响,⽐如电影票房、旅游等。加上去年经济增速的基数要⾼⼀点,今年⼀季度经济增速会破“6”。
但也要看到,很多耐⽤品的消费只是受疫情影响被延后了⽽已,待疫情结束后还会出现补偿性的消费。
相信随着疫情防控情况的好转,经济活动会出现反弹,中国经济重回正常运⾏轨道——如果疫情很快得到遏制,3⽉份宏观数据会稍微好转,经济向好的反弹会稍微早⼀点。如果疫情的防控不那么乐观的话,经济会稍微晚⼀点反弹。
04
04
恒⼤集团⾸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投资、消费、出⼝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
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需求和⽣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防控疫情需要⼈⼝避免⼤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因此⼤幅降低消费需求。⼯⼈返城、⼯⼚复⼯延迟,企业停⼯减产,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
会计实习总结范文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持续时间和政策应对⼒度,主要有三种可能性。
情景⼀:防控及时得⼒,疫情持续时间较短,对经济的冲击也主要局限在⼀季度,疫情⾼峰出现在2⽉中旬,此后逐步下降,3-4⽉结束,四个季度的GDP增速预计为4%、6%、5.8%和5.6%,全年在5.4%。
情景⼆:由于春节复⼯⼈⼝流动、⽓温较低利于病毒传播以及防控不得⼒,疫情可能延续⾄⼆季度,最终各⽅⾯努⼒下并在⽓温升⾼的帮助下于6⽉左右结束。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将影响整个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季度GDP增速滑落⾄4%,⼆季度略有回升,但仍显著低于正常⽔平。四个季度GDP增速预计分别为4%、5%、6%和5.8%,全年GDP增速为5.2%。
情景三:考虑到病毒的前期潜伏期较长、传染性较强以及未来变异的可能性、复⼯以后再次扩散和传播、防控上可能的疏漏,疫情持续时间可能会超出预期,形势的演化⽐第⼆种更严峻也要充分估计。四个季度GDP增速预计分别为4%、5%、5%和6%,全年GDP增速为5%。
从历史经验和当前进展来看,第⼀种情景⽬前概率更⼤,主要是基于此次疫情防控的及时性和⼒度明显强于2003年⾮典时期,但是也要做好第⼆种和第三种情景的准备,坚持底线思维。
2、对中观⾏业的影响: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业冲击最⼤,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业受益。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2020年春节档颗粒⽆收。2019年除⼣⾄正⽉初六(2⽉4⽇⾄10⽇),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20年同期受损严重。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数4.15亿⼈次,实现旅游收⼊5139亿元,2020年同期锐减。1⽉底交运⾏业出⾏⼈次减少约七成。房地产⾏业暂停销售活动。建筑业、⾦融业、农林牧渔等⾏业受波及。简单估算,电影票房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假设腰斩)+旅游市场5000亿(完全冻结),短短7天,
仅这三个⾏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季度GDP21.8万亿的4.6%,这还不包括其他⾏业。
3、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民企、⼩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农民⼯等受损程度更⼤。中秋红酒促销
4、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短期利好债市,利空股市(医药、在线娱乐除外),但中期仍取决于经济基本⾯和趋势。
5、长期影响:政府治理将更透明,⽣产⽣活业态将朝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风险中酝酿机遇,或将催⽣新的业态。05
长江证券⾸席经济学家伍⼽:延迟复⼯使⼯业⽣产、外贸受冲击
时期英语⽬前⼤范围的延迟复⼯和居家隔离等应对措施势必会对前期初步企稳的⼯业⽣产造成冲击。短期内房地产销售的下⾏速度或将加快,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也将受到影响。不过,⽹购盛⾏使得消费整体受到的冲击或⼩于过往。
价格⽅⾯,⾷品、医疗保健品等价格上涨较快,这或与春节、疫情期间的刚性需求及有关“囤货”⼼理有关。随着“保供稳价“措施的逐步落实,叠加基数效应,节后的CPI同⽐增速或将明显回落,去年各界担⼼的猪瘟问题已有所缓解。新冠疫情冲击之下总需求短期受到抑制,原本有望转正的PPI同⽐增速
仍将在负值区间徘徊,⼯业品通缩压⼒犹存。
外需⽅⾯,中美贸易摩擦边际缓和,欧、⽇制造业景⽓程度持续改善。各主要央⾏货币政策近期也按兵不动,预⽰着海外实体经济相对平稳。尽管世卫组织已将新冠疫情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事件”,但并没明确限制经贸往来,其对我国进出⼝的影响仍相对有限。相⽐⽽⾔,疫情之下国内延迟复⼯将对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更直接的拖累。
货币⽅⾯,银⾏间市场利率将边际下⾏对冲疫情影响,专项债放量等将⽀撑货币社融趋稳。财政⽅⾯,针对部分⾏业的税收减免等政策值得期待。新冠疫情虽相对SARS传染性更强,但本轮应对措施⼒度更⼤,疫情持续时间或相对短些。鉴于去年四季度以来宏观数据已开始修复,返⼯潮及疫情拐点后我国经济有望向趋势回归。
鉴于去年四季度以来宏观数据已开始修复,返⼯潮及疫情拐点后我国经济有望向趋势回归。
06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席策略师洪灏:全年GDP或少增0.5%-1%
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春节期间,旅游、娱乐和餐饮⾏业均受到了很⼤的冲击。我们估计这些⾏业的减收在万亿级别。同时,因出⾏和⼯期的限制,⼯业产出等也将受到压抑。这些因素将拖
累全年GDP增长约0.5%-1%,使⼀季度GDP增长约4.x,全年5.x。当然,我们也应对货币宽松有所预期。尽管疫情或导致春节期间物价上升压⼒,暂时限制了央⾏降息的空间,但存准可以继续下调。市场利率因避险的需求也应下降。
07
兴业银⾏⾸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此次疫情冲击影响短暂
疫情冲击通常是短暂的。根据2003年“⾮典”期间的经验,受疫情影响最⼤的是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三⼤⾏业,但基本上这些⾏业在疫情解除后1-3个⽉之后就会迅速恢复。同时,考虑到这⼏年我国经济结构和居民消费⽅式的变化,⽬前这三⼤⾏业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占⽐已较“⾮典”那时有所下降,因⽽,此次新冠疫情对经济的相对冲击会⽐“⾮典”那时低⼀些。对⽐当时对于“⾮典”的反应,更迅速的⾏动预计也会使得此次疫情冲击更短暂。
寒食节的来历简介08
中泰证券⾸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短期影响不容低估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主要影响在第三产业,全年影响幅度估计在⼀个百分点左右,这也意味着对GDP增速负影响或超过0.5个百分点。从影响时间段看,主要发⽣在第⼀季度。因为第⼀季度的GDP
占⽐是四个季度中最少的,所以,影响程度也相对有限。希望今年GDP在第⼀季度创出低点后,后三季度能稳步回升。
此外,当前更要评估的是新冠疫情传播带来的⾦融风险和就业压⼒。从对⾦融业直接影响的⾓度看似乎不⼤,但由于⾦融涉及外汇、期货、股票等市场,疫情变化会改变市场参与者预期,从⽽加⼤了市场的波动,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需要有底线思维。关键是就业问题需要引起⾼度重视,从受新冠疫情影响最⼤的服务业看,酒店、餐饮、交运等以中低端劳动⼒居多。⽽我国制造业中的出⼝⾏业,也有不少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如疫情导致的服装鞋帽、玩具等,出⼝增速下⾏,也会影响这些⾏业劳动⼒的就业问题。
09
光⼤证券⾸席经济学彭⽂⽣:疫情是短期冲击,不改变经济增长趋势⽔平
如果疫情在⼏周内得到有效控制,对GDP增长的冲击主要在⼀季度,下半年将呈现反弹。如果疫情持续时间更长,经济遭受的冲击会⼤些。依据疫情控制的相对乐观和悲观情形假设,对GDP增长的影响在0.4-1.0百分点区间。但2020年经济增速下降的幅度越⼤,2021年反弹的⼒度也越⼤,总体来讲⼤概率回到6%以上。
疫情对资本市场有冲击,春节假期后⾹港市场显著下跌主要反映疫情带来的恐慌情绪。但决定市场⼤势的根本因素是政策取向和经济数据。在1-2周的时间内,疫情扩散通过情绪对市场运⾏造成扰动;在⼀个季度左右的时间内,需要关注经济数据因为疫情⽽出现的变化对市场的影响;从⼀年左右的时间来看,疫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业⽅⾯,重⼤传染病疫情对消费渠道的影响最直接和快速。其中,医药⾏业相对受益,零售、旅游、交运等⾏业受损较⼤。与2003年的“⾮典”不同,由于本次疫情⼤爆发在春节期间,隔离等各项防控措施也明显更及时、更有⼒,因⽽对消费⾏业的短期冲击会更⼤。
10
中⼭证券⾸席经济学家李湛:疫情难改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
短期来看,武汉疫情对经济的负⾯影响不可避免,特别是可选消费⾏业;如果在2⽉初疫情依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影响春节后开⼯情况,可能会对⼀季度GDP增速甚⾄是上半年GDP增速有明显冲击。⽬前来看,武汉疫情对春节期间的娱乐、交通出⾏、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已经产⽣了巨⼤的负⾯影响。不过,武汉疫情对医疗和游戏⾏业短期来看是利好的,因为疫情导致居民和相关医护⼈员对⼝罩、医疗⽤品、医疗器械的需求骤增、甚⾄供不应求,以及居民由于娱乐⽅
情感说说的,因为疫情导致居民和相关医护⼈员对⼝罩、医疗⽤品、医疗器械的需求骤增、甚⾄供不应求,以及居民由于娱乐⽅式减少、对游戏的需求也会增加。
考虑到春节期间,通常经济活动都不活跃,⽽且⼯业⽣产、投资、消费均不公布1⽉单⽉数据,如果疫情能够在2⽉初之前得到有效控制,对2⽉数据影响有限。但是,如果武汉疫情在2⽉初依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概率会因影响节后各⾏业开⼯情况进⽽影响⼀季度的经济增速,进⼀步做更坏打算的话,可能会对上半年经济增速有⼀定的冲击。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分悲观,根据公开媒体报道,随着⽓温逐步回升以及病毒经过多代繁殖后毒性弱化,最迟五⽉份疫情应该会有明显好转。⽽且根据SARS的经验来看,2003年第2季度经济增速受SARS影响最⼤,第3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反弹;整体来看,2003年GDP增速较2002年依然增加0.9个百分点。考虑到此次武汉疫情在致死率⽅⾯明显低于SARS,⽽且症状明显较SARS更轻,预计对经济的影响⼤概率只是暂时性的,难改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
↓↓↓点击查看聚焦新冠肺炎疫情专题
重庆都有哪些景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