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有关七夕的歌曲20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主备人:丁玉美 曹霞    审核人:金立红
【课标解读】
1、 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中共成立、国民革命、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
【知识结构】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 五四运动—1949 新中国成立)
第一阶段  共产党初创时期(1919—1924   
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第三阶段  国共十年对峙期(1927—1937    第四阶段  全民族抗日时期(1937—1945      第五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自主探究】
一、共产党的初创: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1.历史背景
1)思想基础: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先进分子开始接受_____________,为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阶级基础:_____________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4)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_____________的建立为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的。
5)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召开:1921723日,先在上海法租界,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
2)主要内容:大会通过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成立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__________为书记。
3.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___________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4.中共二大: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_________,建立民主共和国。
(二)主要活动:开展工人运动
1、领导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次工运高潮: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而结束。
3、影响:使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特别提醒】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表明其思路受到了苏联的影响。但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这是一种缺乏斗争经验、不成熟的做法。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背景
a.中共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后,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19226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明确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1923年的中共“________”确立了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b.国民党在当时是比较革命的政党
c.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19241月,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大政策。
3)意义:在国共两党推动下,反帝、反军阀的_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2.国民大革命
1)目的:反帝反军阀
国家奖学金申请理由怎么写2)概况:
a.反帝:19255月五卅运动。
b反军阀:19267月,广州国民政府正式_________。北伐军很快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所部,张作霖也被打败,被迫退守东北。
c.工人运动的发展: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3)结果: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三、工农武装割据
1. 发动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192781日,___________、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___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 192799日,领导的湘赣边___________爆发。
2.开辟井冈山道路
1)开辟:1927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即以_______________,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2)影响:中国革命的策略从此发生了转变。
【特别提醒】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从城市到农村,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这是两国不同的国情决定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的思想。
四、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1. 红军的长征
1)背景
a1931年,__________事变爆发,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沦丧。
b.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和地方反对势力。
c.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使红军第五次______________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2)概况
a1935年召开了____________,确立了以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b各种玫瑰花的含义.193581日,中共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c1935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d1936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之后,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_
__________革命根据地。
2.西安事变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国民政府内部发生了分化;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2)爆发:193612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确立了逼蒋抗日、_______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4)影响: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特别提醒】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虽然不是名义上党的最高领导人,但是他的思想为全党所接受。
五、抗日战争
1.合作抗日的实现
1)背景:193777日,日本制造了_______________,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肆意屠杀中国人民,在“_____________”策略下,对占领区实行残暴统治。
2)实现:19379月,国民党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天,蒋介石发表承认了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两个战场的抗战
1)防御阶段
草原之歌歌词a.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组织了_______、徐州、武汉等几次大的会战。
b.共产党开赴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两个战场基本上是互相配合的。
2)相持阶段
a1938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要战场。1940年,彭德怀指
挥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之后,中国共产党也多次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的“_______”,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b.国民党自1941______________爆发后,开始保存实力,消极抗战。
3高小凤.抗战胜利
1)标志: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意义
a.抗战胜利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_____________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b.抗战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收回了宝岛_______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两种命运: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一党独裁。
2.政治斗争
(1)中共的努力
(2)国民党方面:坚持        方针,迫害      人士,破坏政协决议,准备内战。
3.解放战争:
1)战争爆发:19466月底,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      解放区。
(2)战略防御
3)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__________,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supersports(4)战略决战:19489月至19491月,相继取得了辽沈、______和平津战役的胜利。
5)夺取最后胜利: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破裂后,421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23日,解放________,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4.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在河北西柏坡召开,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______转移到_________,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_________________取得了基本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除了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
【温馨提示】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的情况下,1949年春,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两个务必”和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的重要讲话,开始探索和解决革命胜利后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合作探究]
11927年,写过一首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
⑴这首词反映的是什么起义?起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人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⑵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这条道路?
2、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探究思考:材料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