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都市公共活动中⼼体系
聚集与分散是城市规划的永恒主题,当然聚集也不总是好的,⽐如,世界上⼀些城市⼈⼝的⾼度集中,带来了各种的城市病。但⼀般⽽⾔,聚集⽐分散总是要更难,所以我们⽆论是在做城市规划和交通设计时,都需要更多的考虑集聚的问题。通过多层次中⼼体系建设,把各种活动更好的集中起来,并通过提供地铁、轻轨等⼤容量的公共交通,更加促进⼈们的交往,为更好的维持公共交通的正常运⾏。
玩大型游戏的电脑配置公共活动中⼼是城市公共功能的核⼼承载区,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全球城市的公共活动中⼼经历了多功能融合和多中⼼⽹络的演进过程,功能更加综合,更突出⼈的体验和活动。
1.上海公共活动中⼼
上海新总规(2017-2035版)共规划了城市主中⼼(1个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16个)、地区中⼼(50个)和社区中⼼4个层次的公共活动中⼼。
(1)城市主中⼼是指为全市及来沪旅游的⼈⼝服务的公共活动中⼼,全球城市功能的核⼼承载区,⾦融、商务、商业、⽂化、休闲、旅游等功能⾼度融合,既链接全球⽹络,⼜服务整个市域,包括⼩陆家嘴、外滩、⼈民⼴场、南京路、淮海中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豫园商城、上海不夜城、世博- 前滩- 徐汇滨江地区、徐家汇、衡⼭路- 复兴路地区、中⼭公园、虹桥开发区、苏河湾、北外滩、杨浦滨江(内环以内)、张杨路等区域。
(2)城市副中⼼是指服务⼈⼝在100万-150万⼈左右的公共活动中⼼,包括9 个主城副中⼼、5 个新城中⼼和2 个核⼼镇中⼼。在中⼼城内继续提升江湾- 五⾓场、真如、花⽊- 龙阳路3 个主城副中⼼的功能,并新增⾦桥、张江2 个主城副中⼼。在虹桥、川沙、宝⼭、闵⾏4 个主城⽚区内分别设置主城副中⼼,实现主城区各⽚区的均衡发展。在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等5 个新城内分别设置新城中⼼,在⾦⼭滨海地区和崇明城桥地区设置核⼼镇中⼼,强化⾯向长三⾓和市域的综合服务功能,承载全球城市部分功能。
银行个人贷款业务(3)地区中⼼是指服务⼈⼝在30万-80万⼈左右的公共活动中⼼,如中⼭公园、静安寺、⽼西门、打浦桥等。按功能、性质划分,可分为商业中⼼、体育中⼼、⽂化中⼼、⾦融中⼼等。 提出根据地区⼈⼝规模与发展需求,实现公共服务与就业岗位均衡化布局,结合轨道交通枢纽和站点设置主城区地区中⼼、新城地区中⼼和新市镇中⼼,主要服务周边地区。
(4)社区中⼼,⾯向所在社区的公共活动中⼼。服务⼈⼝约5万-10万⼈。规划提出将⽣活圈作为社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每个⽣活圈内规划形成社区中⼼,强化基本服务功能15 分钟步⾏可达,保障市民享有便捷舒适的公共服务,营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社区环境,提⾼⽣活品质。
上海公共活动中⼼
image.png
互联⽹上的资料显⽰,上海曾经做过《上海市地区中⼼公共服务设施技术指标的研究》,提出⼀个地区的⼈⼝规模⼀般为20万⼈左右,⽤地规模为5~7平⽅公⾥,地区中⼼⽤地规模为6公顷左右。并确定地区中⼼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内容和相应技术指标,地区中⼼建筑⾯积千⼈指标为455~497平⽅⽶/千⼈,⽤地⾯积千⼈指标为801~898平⽅⽶/⼈。从后来正式发布的总规看,地区中⼼的规模有所扩⼤,⼈⼝提⾼到了30万-80万。
根据《上海城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2018),在居住地区还有3类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居住地区级”、“居住区级”、“街坊级”。其中居住地区⼈⼝规模⼀般为20 万⼈左右,居住区⼈⼝规模⼀般为5 万⼈左右,街坊⼈⼝规模⼀般为0.4 万⼈左右。这样看来,总规中的社区中⼼服务的⼈⼝⼤概是1-2个居住区的⼈⼝,“街坊级”的公共活动中⼼因为级别较低,并没有纳⼊城市总规的公共活动中⼼体系。从⾏政机构配置看,“居住区级”对应的是街道办,“街坊级”对应的是居委会。国际气象节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街坊级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2、新加坡公共活动中⼼
在2013 年发布的新加坡总体规划(Master Plan 2013)中,城市中⼼主要基于促进经济与就业增长等⽬标原则进⾏规划编制。中⼼包括四种中⼼类型,分别为城市核⼼区、区域中⼼、次区域中⼼、边缘中⼼。这四类中⼼⼤体可分成三个层级,并对应不同的职能分⼯。
城市核⼼区(Central Area)为最⾼等级的城市中⼼。该区域共16.5 平⽅公⾥,⽤地⾯积在中⼼体系中最⾼。核⼼区包括了CBD 和Marina 海湾两处⾼端商务商业聚集区,聚集了⼤量国际企业,是城市传统商务商业中⼼,同时也包括了市政⼴场、乌节路商业街、滨河地区等传统商业、⾏政及休闲地区。可见核⼼区不仅是功能核⼼,也是城市的中央活动地区。
第⼆层级为区域中⼼(Regional Center),共有四个,位于北部、西部和东部,是外围新镇的就业中⼼、商业中⼼、交通枢纽。区域中⼼不仅是交通枢纽、商业中⼼,⽬前也逐步发展为地区性的就业中⼼,是新加坡多中⼼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中⼼⾄少有2 条地铁线经过,保持与核⼼区快速的交通联系,因此这些区域中⼼也成为外围⼈⼝与就业聚集的新城中⼼。
谢娜结婚刘烨第⼀、⼆层级中⼼的空间格局及数量相对稳定,与历版总体规划差异不⼤。区域中⼼中有3 处在2011 版概念规划中就得到确⽴,在2013 版规划中仅增加了1 处区域中⼼。
第三层级包括两类,⼀种称为次区域中⼼(Sub-Regional Center),共有6 个,位于区域中⼼与核⼼区之间,是商贸活跃地区,为中⼼区市民提供就业。另⼀种是边缘中⼼(Fringe Center),共有5 个,
是核⼼区边缘交通节点与商业中⼼,区别于CBD 商务办公空间。总体来看这12
个三级中⼼是⾯向地区的、核⼼区与区域中⼼之间的就业中⼼与服务中⼼,因此可归并为⼀个层级。所不同的是“边缘中⼼”更靠近核⼼区,承担核⼼区部分外溢功能;“次
区域中⼼”则位于边缘中⼼之外,提供了⼀、⼆级中⼼之外的地区就业职能。此外,“边缘中⼼”体现出了动态发展特征,如2003 版新加坡总体规划确定的边缘中⼼经过多年发展,中⼼功能较为完善,在本次规划中则纳⼊了核⼼区范畴,扩⼤了核⼼区范围;随后在核⼼区外再选取具有⼀定潜⼒的地区作为边缘中⼼进⾏规划建设。
nobootabledeviceimage.png
3、⼤伦敦的5级公共活动中⼼
只是又忍不住想你了⼤伦敦地区⾯积约1584 平⽅公⾥,⼈⼝规模约820 万⼈,结合公共交通站点,综合设置商业、休闲、办公、住房、公共服务、开放空间等功能,形成了国际中⼼(2 个)—⼤都会中⼼(13 个)—主要中⼼(34 个)—地区中⼼(150 个)—社区和地⽅中⼼的五级公共中⼼体系。同时,⼤伦敦空间战略还提出设置中央活动区,以国际中⼼为核⼼,融合已有中央商务区、中⼼商业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作为城市公共活动中⼼以及全球城市功能的核⼼承载区。
image.png
4、东京都地区的公共活动中⼼
东京都地区⾯积约2187 平⽅公⾥,⼈⼝规模约1268 万⼈。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长,单中⼼结构导致功能和交通过于集聚,为此,东京采取了多中⼼⽹络的发展策略,先后设置了七个城市副中⼼。每个城市副中⼼既是所在次区域的公共活动中⼼,⼜承担了城市层级的特定职能,也是次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其中,上野- 浅草突出传统⽂化和旅游功能,池袋突出⽂化和娱乐功能,新宿突出⾏政、商业和⽂化功能,涉⾕突出⽂化和信息功能,⼤崎突出研发功能,锦丝町突出⽂化和娱乐功能,临海突出国际商务、⽂化和交流功能。
东京都副中⼼4.⼩结
从这些城市的中⼼体系来看,中⼼职能分化为全球、区域和地区三个层次。
案例城市中⼼体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