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图版高中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3部分第10章第5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学案
第5讲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
最新考纲
探究线索
幼儿园教师述职报告核心素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环境要素综合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及发展特点。
2.地理实践力:分析所在区域的工业、城市发展特点探讨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人地协调观:正确理解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对应学生用书第246页)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和城市化
有寓意的名字
(1)工业化
概念: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2)城市化
概念: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内涵:a.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b.农业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c.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2.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1)江苏省概况
江苏省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2)现状
工业化进程较快、工业化水平较高。
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其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证券基金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的平均水平。
(3)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
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4)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②“组团式地发展城市建设三大城市圈
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1.对外开放的特定背景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方面
表现
结果
圆规台风实时路径
产业结构变化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外迁
工业结构变化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劣势
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全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
优势
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势侨乡优势发达国家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实力大为增强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
特点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原因
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学士服领子颜分类
(2)城市化进程
4.问题与对策
(1)问题产生的原因
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问题与对策
问题
对策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加强规划与管理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最早的地区。    (×)
2.区域工业化的发展会极大地促进城市化发展。    (√)
3.江苏省的城市化水平分布是北部高于南部。    (×)
4.区域各个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
二、区域认知——正确选择
1.我国下列四个工业基地中目前区域城市化速度较慢的是(  )
A.什么叫紧凑型车辽中南    B.京津唐
C.沪宁杭        D.珠江三角洲
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地理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的区位优势 丰富的矿产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关于城市化对区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用地生产活动密度减少
B.城市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C.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
D.生态环境容量加大
4.目前下列产业能更好地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是(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A   
(对应学生用书第248页)
 (经典高考题)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1)~(2)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