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语文第一次适应考试全真模拟试题
(完卷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校和考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文言文
(一)默写与运用
1.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4)江南的早春,类似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随处可见,鸟儿们给春天带来了勃勃生机。
【答案】 ①. 禅房花木深 ②. 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 长歌怀采薇 ④. 几处早莺争暖树 ⑤. 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
【详解】考查古诗文的默写。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易错字有:禅、拂、薇、莺、啄。
(二)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唾,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书杨朴事
余昔年过洛阳,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①五星出东方,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②,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妻一绝云:‘且休落魄贪酒杯,更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③。’”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④,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注】①东封:封泰山。②召对:召其应对诗歌。③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④坐作诗追赴诏狱:指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坐:因犯……罪。
2. 【甲】【乙】两文的作者苏轼是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表达对亲人怀念和祝福的词作《______________》。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及召对( )结婚短信 (2)顾语妻曰(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 【甲】文层次清晰,先叙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事,先写杨朴__________而被放还山野之事,再写苏轼在入狱前与家人告别的场景。
6. 下列对【甲】 【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由“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可知,怀民和东坡应是情投意合的朋友。
B. 【乙】文由“妻子不觉失笑”可推断,苏轼的家人之前应听说过杨朴妻之诗。
C. 【甲】文月引发了苏轼之“乐”,【乙】文苏轼的话让家人的心情转为愉悦。
D. 【乙】文交代了苏轼获罪、被贬的原因,【甲】文体现了他被贬后的生活状态。
行李箱怎么设置密码锁7. 苏轼善于在逆境中自我排遣:他能在入狱前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在被贬后以相对____________的心境沉浸于澄澈的月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________的人生态度。
【答案】2. ①. 北宋 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 ①. 等,等到 ②. 回头
4.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5. ①. 写景 ②. 抒情 ③. 被皇上召见自言不能作诗,后拿出小妾之诗 6. C
7. ①. 以幽默的话语安慰妻子 ②. 平静闲适 ③. 大学四年个人总结乐观豁达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一首词,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句意为:等到皇帝召见。及:等到。
(2)句意为:回头对妻子说。顾:回头。
4题详解】
怎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做到:字字落实,意译、直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本题中的关键字词有:
但:只,只是;闲人:清闲的人;如:像;耳:罢了。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和事件概括。
甲文先叙事,入夜未眠,月入户,寻友同游;接着写景,月光洒满庭院,澄澈透明;最后抒情,闲来赏月,不失快乐。
乙文侧重叙事,根据“及召对,自言不能”“惟臣妻一绝云:‘且休落魄贪酒杯,更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③。’”可概括为:杨朴被皇上召自言不能作诗,后拿出小妾之诗而被放还山野。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有误,乙文中苏轼的话让家人“失笑”,只是在自己入狱前安慰了家人而已,这笑里有悲伤,有无奈等诸多复杂的情愫,并没有愉悦之情。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苏轼入狱前给妻子将杨朴之事,并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以此幽默的话语宽慰妻子;苏轼被贬后,在夜晚月入户之时,与好友张怀民一起“步于中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名句,足见其当时内心的平静闲适;综合两者来看,虽然苏轼经历坎坷,但他都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处之,没有极度悲伤,没有自怨自艾。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我从前经过洛阳,见到李公简,他说:“宋真宗泰山封禅以后,遍寻天下隐者,得知杞人杨朴,能作诗。皇上把他召来问话的时候,他自己说不会作诗。皇上问:‘你临来的时候有人作诗送给你吗?’杨朴说:‘只有我的小妾作了一首诗。说是: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皇上大笑,放他回家。我在湖州的时候,因为作诗被下令逮捕坐牢,妻子和儿女送我出门,都大哭。我没有话说,回头对妻子说:“你能不能学杨处士的妻子作诗送给我?”妻子和儿女破涕为笑,我才从家里出来。
二、现代文
(一)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跳出心灵的“井口”
刘元通
①《庄子》里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部聚在自己这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类似故事还有“井底之蛙”,由于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因此,我们要打破自我限制,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
②跳出心灵的“井口”,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又丈量着他人。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满,要么骄傲自大,要么畏缩不前。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③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就
开始鼠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
④要想打破成长路上的天花板,我们应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学家牛顿曾自喻为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却对不远处的“真理大海”一无所知;国画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仍然保持一种孩童般的“空杯心态”。他们深知,世界无比广阔,有无限的疆域等待自己去开拓,因而保持着谦逊、进取的姿态。目光高远,向着地平线不断迈进,一个人就不会在意眼前的波涛。
⑤当然,对一个人来说,比所处位置更重要的,往往是正确的方向。一旦参照错了对象,规划错了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达不到超越自我的目标。譬如,为官者与商人比财富,求学者与富人比安逸,就是南辕北辙,越用力反倒陷得越深。
⑥智者总是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寻各种可能性,庸者只会安于现状、消极懈怠。人生的“井口”,某种意义上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地带”,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步令人失去进取心,阻塞向上跃升的通道。诚然,每个人都有资格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切不可因此而自满,更不能困于功劳簿的“井口”之下。
⑦有人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从即刻出发,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你会发现,世界正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8. 根据文章思路,完成下列填空。玄武门之变
9. 下列对第④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段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B. 运用牛顿和李可染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C. “石子或贝壳”指牛顿在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新发现。
D. “空杯心态”是对自我永不满足并不懈追求的心态。
10. 下列材料可作为哪一段的事实论据?请简述理由。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成功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世界之问。功成名就的他并不就此止步,他还让杂交水稻走出国门,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真正的“杂交水稻之父”。
【答案】8. (1)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井口”;(2)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3)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寻各种可能性。 9. B
10. 材料本身的内容及材料中的“功成名就的他并不就此止步”能证明“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你会发现,世界正绽放不一样的光彩。”故可作为最后一段的事实论据。
【解析】
【8题详解】
考查论点的概括。
第一空,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可以采取位置分析法:一看标题。通读全篇,理解文章大意,即可判断出文章是否围绕标题展开论述,从而判断标题是不是中心论点。二看开头。仅用于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中心论点也在首段末尾点出;三看结尾。篇末点题,揭示中心论点。可留意一般标志性词语,如“总之”“所以”“因此”“总而言之”“归根到底”等。四看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和直接表述句。尤其是注意文章中间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表述句。结合第①段中“因此,我们要打破自我限制,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第⑦段中“有人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从即刻出发,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你会发现,世界正绽放不一样的光彩”的内容,可概括中心论点为: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井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