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之记承天寺夜游》课后训练语文试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之记承天寺夜游》
课后训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解.衣欲睡(________)②欣然起行.(________)
③念无与乐.者(________)④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欣然
..(________)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起行(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
月入户.(________)盖.竹柏影也(________)但.少闲人(________)3.仔细阅读本文及所给材料,说说“闲人”的内涵。
材料:苏东坡,即苏轼,北宋文学家。他的一生,是在北宋的变法、反变法的政治斗争风浪中度过的,因“乌台诗案”被逮捕入狱,出狱后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历经几起几落,直到贬至海南省。从他中举为官到去逝的四十五年中,前后有十四、五年都过着贬谪流放、颠沛流离的生活。这篇文章事他谪贬黄州后写的。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________)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什么?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8.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小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怎么读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望岳杜甫解衣欲睡月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字词。南宋怎么灭亡的
(1)晓雾将歇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怀民亦未寝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寿司的制作方法
12.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__________”的语句中。
三、选择题
1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1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其他
16.填空。
①《记承天寺夜游》作者_____,宋代_____。散文方面,他与此同时______、______
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诗词方面,他与______合称“______”,同为宋代______词派的代表。
②《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______(体裁),主要描述了作者谪居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反映了他______的特殊心境。
五、情景默写
1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①《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以对比的手法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语句是:____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用比喻手法写月光的语句是:__________。
③《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由景物推及人情语句是:__________。
18.根据提示默写。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
②《记承天寺夜游》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模板③《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雨后春草初生视觉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4月30日晚,绚丽的礼花照亮夜空,升腾的彩泉荡起人们无限的期望——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照、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在上海正式拉开大幕。作为中国人,最想用孔子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我们的友好情谊。
⑤苏轼对月光有特殊的感情,他在很多诗文中都描写了月光。请写出两句苏轼的有关月光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jiě②xíng③lè④xìng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
特别是多音字。“解.”“乐.”“行.”都是多音字。根据语境意思确定注音即可。
2.愉快地、高兴地交叉错杂语气词,相当于“而已”单扇的门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连词,“只是”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
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欣然
鲍鱼粥..”愉快地、高兴地;“户.”,单扇的门;“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3.一方面作者被贬黄州,不得“签书公事”,不能再为国家为百姓办事,是以“闲人”自居,表现出他报
国无门的一种自我表现排遣;另一方面“闲人”也体现了作者鄙视功名利禄,寄情山水的闲适豁达的胸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结合文本和材料分析即可。因“乌台诗案”被逮捕入狱,出狱后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故以“闲人”自居。结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分析。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所以,“闲人”有两方面含义:一,没有公务。二,可以寄情山水,真正的不问俗世的闲人。
4.①遂:于是,就②寝:睡觉③但:只
5.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6.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7.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8.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