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组曲《东蒙民歌主题小曲》之四《草原情歌》解析
108
音乐鉴赏
钢琴组曲《东蒙民歌主题小曲》之四 《草原情歌》解析高考美术
摘要】
【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钢琴作品也呈现出一定的多元性。我国老一辈音乐家桑桐先生创作的钢琴组曲《东蒙民歌主题小曲》,是以蒙古族民歌音乐为基础的难得的钢琴作品。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为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关键词】
【民歌 钢琴组曲 创作手法 结构
离婚管辖桑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1947年创作小提琴曲《夜景》和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为我国作曲家较早采用自由无调性创作技法的尝试。除创作外,他是中国研究
和声学理论最具成就的音乐家之一,创造性地将西方的和声技法与中国的民族五声性旋律相结合,发展了中国的民族和声理论。他编著的《和声学教程》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全面、里程碑式的和声教材;《和声学专题六讲》、《和声的理论与应用》、《五声纵合性和声结构的探讨》、《多调性写作手法简介》等是极有价值的和声论作。
桑桐先生的《东蒙民歌主题小曲》创作于1952年,这一作品是改编民歌曲中最早以钢琴组曲形式写成的作品,于1957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创作比赛中获铜奖。组曲共七首,其中的第四首《草原情歌》改编自内蒙古巴林右旗的民歌《小情人》,歌词为:骑上了黑绒毛的海骝马,让马儿嚼着草慢慢的走;想起来亲爱的小情人,不想吃不想喝,塞住了咽喉。第一段歌词是叙事性的,描述思念情人时的无所侍从,以物引人。第二段抒情,通过自己的感受抒发对情人的思念,歌词简练但饱含真情。整首歌曲速度较慢,旋律是悠长的线形结构。第一句前2小节二分音符都停留在羽调式的主音上,后2小节旋律上扬,出现全曲最高音,第二句旋律前2小节重复第一句,后2小节五度下行后又三度下行结束到羽调式主音,与第一句形成对比。旋律的进行与歌词紧密结合,深沉地表达了歌者内心的情感,独自怀念情人的忧伤。桑桐先生的改编紧密联系原曲,既保持了民歌的风格特点,又运用多种作曲技法,体现了钢琴这一乐器的特点,使这首钢琴曲较完美的表达了歌曲意境,可以说是用西洋乐器演绎内蒙民歌的经典作品之一。
《草原情歌》运用了单一主题的再现型单三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2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
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再现。旋律声部在bB羽调式上将民歌的主题清晰呈示出来。伴奏织体采用了复调创作中等时值连续进行的手法,在小字1组2组将bB羽调式中的音有机结合,同时也有内在的下行旋律进行,与高声部的悠长旋律形成对比,体现了钢琴这一多声部乐器的特点,伴奏音型中的内在旋律是先抑后扬的进行方式,与主题相呼应,具有流动感,加上渐强与减弱的呼吸收放,有如歌者内心绵绵的情义一样起伏涌动。第一部分结尾伴奏音区降低,下行音阶情绪低沉,结尾减弱减慢,为第二部分的展开变化做好铺垫和准备。
小曲的第二部分仍然是两句一段体,每一句4小节,完全采用复调性的创作手法,转入bE羽调式,旋律声部加厚了织体,有了中声部的和声层,每小节用两个和弦,且是旋律声部与左手伴奏声部相互交错的和声节奏,最后一小节使用了五声纵和化的和弦结构,同时冠音仍保持民歌的旋律骨干音。第二部分伴奏声部用了切分的节奏型,且标有保持音记号,使乐曲有了一种沉重的律动感,好似人思念与伤痛时难以抑制的揪心感,音乐形式上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第二段的情绪波动显然比第一段激烈的不少,从乐句开始处就运用了中强mf的力度,并且在第一乐句结尾伴随着左手下行旋律的同时有一个较长的渐强变化。这第二部分的写作充分体现了把西洋和声技法与中国民族调式和声相融合的创作特点。
第三部分是装饰性的变化再现。调式调性再次回到bB羽调式,旋律主题变化较大,两拍子和四拍子的长时值音被缩短了,节奏也更加丰富,如运用了切分节奏,三连音,符点音符节奏的长短变化组合等,
第三种爱情票房泊头市邮编使主题旋律更富有歌唱性和动力性,孕育着向前发展的可能,使人感到此时好像歌者的思绪飘向了远方,追随自己的情人去了……这一部分左手伴奏采用了分解和弦的形式,织体加厚,钢琴器乐的演奏特点得到加强。例数第二小节伴奏声部出现主题旋律音,并标有重音记号,音区在低音部分音更显低沉,再一次与民歌的内容紧扣,“不想吃不想喝塞住了咽喉”,十分贴切。
从钢琴演奏的角度分析,第一段力度是弱开始的且非常连贯,每一个小分句都有一个枣核形的渐强与渐弱,左手伴奏虽然一直是等时值流动但是分句特别明显,形成了上连下断,上静下动的对比。第一段结尾处是一个渐慢且渐强,为第二段的展开做准备。第二段应特别注意右手弹奏的层次性,控制好和声层的力度,还要将旋律弹奏的清晰。虽然这段是中强的力度,但是一定要控制好,尤其左手的和弦是保持音之上带有连线的,声音不炸才行。本段情绪稍显激动,渐弱渐强变化也比较多。第三段又归于平静,情绪上与第一段相近,只是需要特别注意结尾处的渐慢与极弱的处理,让人感到余音环绕,意犹未尽,让人遐想……
如今,我们再一次拜读老一辈音乐家们的作品,会发现他们对于治学的严谨,对音乐理论以及技巧的娴熟掌握,对于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愿我们能继承老一辈音乐家的优良品德,继续前行!
网店怎么开
【注释参考】汽车追尾责任
[1]陈铭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2]金克日·铁宏.基础和声学.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
[3]桑桐.桑桐和声论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赵莉,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与音乐教育研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