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的演奏分析与情感表达
75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 05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的演奏分析与情感表达
张芮宁
摘  要:弗朗茨·李斯特是浪漫主义鼎盛时期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钢琴家,在他众多的钢琴作品中,
用乐曲改编的钢琴曲《爱之梦》最能体现他的浪漫主义精神。本文以他的《爱之梦》第三首为例,这是李斯特
众多以文学名著为题材的钢琴作品中最能体现他艺术价值和追求的一部作品。本文从这首钢琴作品的演奏分析
与情感表达来探究李斯特钢琴作品的艺术情怀。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曲;《爱之梦》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张芮宁(1998-),女,辽宁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一、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的作品分析李斯特(匈牙利人)浪漫主义中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1850年将自己写的三首歌曲《崇高的爱情》《幸福的死》《啊,爱情》改编成钢琴作品,命名为《爱之梦》。其中以第三首最为出名,最受人欢迎,也是李斯特众多以文学名著为题材的钢琴作品中最能体现他艺术价值和追求的一部作品。笔者将从这首作品的演奏分析与情感表达的方面去探求李斯特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这部作品的旋律、和声特点、曲式结构中都体现着浪漫主义时期注重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的联系;注重音乐作品中个人情感的表达;注重与民间音乐的紧密联系等特点。下面笔者从这部作品的旋律、曲式结构、和声特点三个方面分别来阐述。(一)旋律特点当时的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到鼎盛时期,李斯特的旋律体现出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自由奔放。他创作《爱之梦》的灵感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弗莱里格拉特所创作的第二部诗集《瞬间》中的一首抒情诗《爱吧!你可以爱得这样持久》。李斯特在此曲的创作过程中不但保留了原诗的低沉情绪和生离死别的伤感情绪,而且还突出了其热烈的感情。
《爱之梦》第三首为降A 大调,1-24小节以右手的旋律为主,呈现出优美的律动感,悠扬动听,第25小节之后逐渐加快速度,是双音同时向前的准华彩性乐句,使听众耳目一新,随后第26-36转到B 大调,旋律基本上与主题相同,但由于转调使旋律上出现彩性差异。第37-60小节是整部作品的高潮部分,用最高音区上加厚声伴奏声部向高音区升华的形式组成这组旋律的
主题,而左手的旋律是分两个层次向低音区扩展,这种强烈的反差感使前面乐曲中比较明亮稳定的旋律发展成为果断而热烈的爱情诉讼,散发着火一般的情感,从而达到高潮。第61-75小节的旋律则是又回归了平静。尾声是第76-85小节,力度的变化宛如波浪般起伏,在第
76小节处,音乐已经慢慢收尾,第81小节处又开始恢复力度,犹如打破了梦中的平静,这之后又慢慢减弱,直至结束。
(二)曲式结构
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是稍快的小快板(poco allegro,con affetto),拍号6/4拍,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原则,调性为降A 大调,其曲式结构图如下: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再现部分尾声
A B C D A
a a'
b a2a3
c
d a4a5
(1-6)(7-12)(13-25)(26-31)(32-36)(37-46)(47-60)(61-66)(67-75)(76-85)
降A 大调降C 大调B 大调C 大调E 大调降A 大调降A 大调
中国记者节(三)和声特点在这部音乐作品中,李斯特把浪漫乐派的和声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下面笔者就结合这首作品的和声特点对他的和声手法进行全面的分析。
1、属功能的连接性
第一小节使用降A 大调的主和弦,从第二小节处就
76
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
火车票在哪买
高考满分记叙文开始了属功能的连锁进行:TSVI 级的D34和弦先是进行到了第三小节SII 级的D7和弦,然后再到第四
小节D 级的D7和弦,之后第五小节处又进行到了本调的六度D7和弦,最后解决到本调的D7和弦,前五小节就把属功能连锁性的特点:动力感发挥了出来。但最后副属和弦是进行到了另一个不协和的和弦,并不像平常那样解决到副主和弦,这样给音乐增加了一种想要解决它的冲动感,这种感觉丝毫不影响音乐本身的优雅性,旋律上作曲家还运用分解和弦织体,使音乐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梦境一般的朦胧的美感。这种属功能的连接性在乐曲的第一部分A 段、在中段的B 大调部分、最终再现部分A’的降A 大调处都有应用,由此确立了本曲的“和声主题”。这个“主题”还被应用到本曲的结尾部分,以此来实现本乐曲在结构上的统一。2、转调模进的特点由于李斯特在《爱之梦》第三首中非常注重调性中三度关系的发展手法,所以他在写作转调的过程中运用了新的手法。(1)运用省略法的转调。一般来讲,C 大调与E 大调相差了四个升号,从转调关系上看属于远关系转调,所以C 大调要转为E 大调需要先过渡到C 大调的近关系调e 小调然后同音转化为E 大调。但是在15-17小节中李斯特冲破了这种传统的转调模式思维,他在转调时使直接使用了把C 大调的I 级和弦等同于E 大调的TSVI 级和弦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把等和弦转调和同名大小调交替这两种手法结合了起来,使转调方法更加简单。(2)利用各级副属和弦的等音和弦进行转调。这样的手法会使旋律在进行中有鲜明的彩变化,比如在第47-49小节处,先是在降A 大调里利用II 级上的导二和弦,将它等音于f 小调V 级上的导七和弦,从而完成调性从E 大调转为降A 大调的过程。3、半音化的作用李斯特的《爱之梦》中半音化作为情感描绘的重要表现手段,在本首乐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1)烘托气氛:举乐曲开始处的这个例子,半音化出现在中音区的旋律线上,镶嵌在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中,这时的旋律是平缓的,再加上
属和弦的连锁性使和弦功能性减弱,从而使更和弦的彩性更加突出,半音化的彩线条配以分解和弦,在乐曲一开始时就衬托出了一种梦幻般的彩。(2)表达特定的情感:如第32-34小节所示,这三小节处在全曲的展开部分,这里的半音化出现在了左手的低音声部,与之前所说的乐曲开始部分又有所不同,这里半音化的作用是体现出情绪的不断高涨,并伴随着和弦的频繁转换和力度的不断加强来表达出对爱情可望不可及时叹息的心情。二、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的演奏分析(一)第一部分A 段(第1-12小节):平行乐段结构。调性为降A 大调。第1-6小节是第一个乐句,也是第一次主题的陈述,如歌一般的旋律在中音区,平缓安静。李斯特用了较为简单简朴的分解和弦来衬托音乐中的安静之感。这里关键的和声进行为Ⅰ-Ⅴ/Ⅵ-Ⅴ/Ⅱ-Ⅴ/Ⅴ-Ⅴ-Ⅰ。在和弦的性质上,第一小节中的主和弦是降A 大调的大三和弦,其它和弦则是以大三和弦为基础的七、九、十三和弦,这些不协和和弦给乐曲中增加了起伏感;第7-12小节为第二个乐句,这里是主题的一个变化重复,
有加深音乐优美之感的作用。在A 部分中,曲调的和声进行是最有特点的,在第一小节主和弦出现之后,乐曲就开始进行Ⅴ/Ⅵ-Ⅴ/Ⅱ-Ⅴ/Ⅴ这样连续的离调,体现了属功能的连锁进行的和声特点,这种手法给乐曲
增添了梦境般的美感。B 段(第13-25小节):调性从降A 大调转到了降C 大调。旋律非常紧凑。旋律声部还是分解和弦形式,低声部的和弦衬托出旋律的流动感,为第25小节中音乐的高潮的到来起到推动作用。第25小节是双音波浪式前进的形式,标有quasi cadenza 记号,这是一个向前的准华彩性乐
句,是李斯特作品中非常普遍的,深受李斯特喜爱的一种华彩性音型。第25小节中出现的旋律
的紧凑感、调性的频繁转换加上上行的织体形式,使音乐由平稳的进行向有波动的情绪化的方向转变,也表达出了作者内心由平静到激动的心情,同时第一部分进入高潮阶段。(二)第二部分
C 段(第26—36小节):这一段在织体上属于四声部的复调织体,第26-31小节组成第一乐句,调性从降C 大调转为B 大调,是等音调。旋律虽然与主题基本相
同,但还是因为转调的关系使听众在听觉上能感觉到明显的彩变化。在第31和32小节衔接处调性提前进入到了C 大调。这是等音转调到大二度关系的转调。在第32-36小节的第二乐句中调性从C 大调转为E 大调。D 段(第37-60小节):共两句,第37-46小节为第一乐句,第47-60小节为第二乐句。D 段出现了全曲
的高潮部分。这部分中低声部是以八度下行低音和向下的分解和弦的形式下沉,高声部以加厚声伴奏声部向高音区升华的形式,这样的落差使一直比较平稳的旋律发
挑虾线视频
7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 05展成为大胆而炽热的爱情倾诉。之后随着情绪的不断高涨,和声进行为V /V-V-I,转为降E 大调。第59-60小节乐曲到达最高潮,依旧使用的是与第25小节相似的略带炫技性的连接段落和连贯的半音音阶下行,使这首作品散发着热烈的感情。(三)再现部分再现部分A(第61-75小节):第61-66小节为一个乐句,第67-75小节为第二个语句。调号是降A 大调,曲调又归于原来的平静和抒情,比之前的第一部分更加柔和,之前高潮部分的心情慢慢平静,紧张的气氛得以舒缓。在第75小节构成了Ⅳ-Ⅴ-I 的正格完满终止。再现部分并不是完全再现,而是比较动力化的再现主题结构。(四)尾声尾声(第76-85小节):尾声为降A 大调,力度变化是波浪形式,第79-80小节是第77-78小节的下行小二度模进,第81小节开始突然力度加强,打破了梦境之中的平静,随后继续重复爱的主题,继而慢慢结束全曲。三、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的情感表达(一)情感特点李斯特创作的《爱之梦》属于浪漫主义盛期的音乐作品,因而《爱之梦》的情感特点与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特点有相似之处。1、李斯特音乐中的华丽演奏手法李斯特拥有着超越其他钢琴家的表现欲,因此在他的《爱之梦》第三首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华丽的演奏手法。从25小节开始,便出现了双音的华丽演奏手法,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之后转为B 大调。第37小节之后是乐曲的高潮部分,李斯特在这里也运用了相当多的华丽技巧,右手八度配以左手流畅的旋律十分动听。2、李斯特音乐中的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强调音乐的描绘性。《爱之梦》第三首就属于标题音乐,它是根据《啊,爱情》这首诗而创作而成的,整首作品显示出了想要突破循规蹈矩的古典风格的浪漫主义音乐思想,强调形式的自由自
国际童装品牌在;情感上的豪放洒脱。梦幻般的情感是他这首作品突出之处。而且还用文学标题来揭示和启发音乐内涵。(二)音乐美学思想1、从美学视角出发探讨李斯特的创作李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思潮中一位重要的革新家,他的创作涉及各种体裁形式。他对和声语言的写作、调性思维的探究以及体裁形式上做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例如他创立了交响诗体裁,如《前奏曲》。而他的美学思想就是他创新思想的来源。他还坚信“宇宙万物都受‘多样统一’的支配”,因此他反对有关古典主义美学中关于“永恒不变的美的法则”的说法。他认为“审美观和我们欣赏的对象,一切都在变化。这样的新旧交替,永无休止”。正是这种不断发展的美学观点,使其在浪漫主义思潮中树立起自己的特点。
2、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1)音乐的情感性:这在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中至关重要。李斯特是19th 情感论美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认为感情在音乐中是独立存在的,情感体验是所有作品审美体验的基础。在《爱之梦》第三首中,可举例第25小节和第59-60小节的华彩乐段,在这里他赋予音乐的情感是有高度的主体性的,给听众在听觉上的冲击。
这种情感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所追求的最高目标。(2)形式的创新:李斯特认为音乐的形式美在作品中是不可缺少的。他认为,音乐形式的存在是情感内容的基础,形式美与作品内容共同构成一部完美的音乐作品。比如《爱之梦》第三首中的第1-6小节,柔和的旋律与主
题交相呼应,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互为表里。网红饭怎么做
结  语通过研究李斯特的《爱之梦》可以看出,其创作中创新之处比较多,而且他一生中改编曲的创作数量远远超过钢琴原创作品数量。在他的音乐中,深邃的思想与
纯净的精神情感同样重要,他的作品也带着些许的诗情画意。在演奏过程中,我们要能够深刻领会其中的音乐内涵,并将作品中的深邃思想进行透彻领会,从而在精神层次上更好的表达出《爱之梦》的精神内涵。本文的研究目的在进一步于启迪后人继续研究李斯特的钢琴作品。李斯特钢琴作品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还有待后者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1] 李娟.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的创作思维与技法[J].北方音乐,2014,(05).[2] 张大为.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的和声特点分析[J].黄河之声,2012,(19).[3] 吴南.崇高与优美——浅析李斯特《爱之梦》
第三首[J].北方音乐,2011,(07).
[4] 谭雯心.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浅析[J].黄河之声,2011,(03).[5] 崔佳.由李斯特美学思想探析《爱之梦》第三首和声技法的基本逻辑特征[J].齐鲁艺苑,2008,(02).[6] 贺小珈.关于各钢琴演奏家对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的不同演绎分析[J].艺术教育,2015,(0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